全文字數:4189
關于在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的分析【摘要】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會計準則既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又堅持了中國特色,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我過現階段的國情。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誕生,也將對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產生深刻影響。盈余作為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最典型的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一個公司業績的最重要、最綜合的數據。近年來,有關會計研究結果表明,我過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為,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誤導了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因此,研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問題十分必要。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盈余管理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 盈余管理動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盈余管理問題已成為目前國內外經濟學和會計學廣泛研究的課題。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管理當局運用會計方法或者安排真實交易來改變財務報告, 以誤導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業績的理解或者影響以報告盈余為基礎的合約(Healy and Wahler, 1999)。合理的盈余管理是企業出于良好的管理目的,合理、合規地選擇會計政策或控制應計項目,使報告盈余達到期望水平,而盈余管理的濫用則是損害會計信息可靠性及相關性的異常行為。目前,在我國盈余管理大多是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并且缺乏約束,機會主義的盈余管理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影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誤導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動機的分析 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業管理層為了給企業或個人謀取利益,而通過使用會計手段,或采取實際行動使企業賬面盈余達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控性行為(schipper,1989)。關于盈余管理的動機,西方實證會計理論的創始人Watts和Zimmerman曾提出經典的三大假設,即:獎金計劃假設、債務契約假設和政治成本假設。獎金計劃假設認為,如果其他條件不變,與企業簽訂了獎金計劃的管理者更傾向于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將未來的盈余調節到當期。債務契約假設認為,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企業偏離債務條款的程度越大,管理者通過選擇會計政策將未來盈余調節到當期的可能性越大。政治成本假設認為,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企業面臨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可能通過選擇會計政策將當期的盈余調節到未來。目前,關于盈余管理動機主要有維持上市資格,避免ST、配股動機和扭虧動機,另外樹立公司股票形象、管理當局的業績考核、債務契約、降低應納稅收、減少現金支出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響著內部管理人的行為,他們通常會采取各種措施進行盈余管理來粉飾財務報表,滿足自己的目的。 二、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限制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稱新會計準則),并已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誕生,也將對企業,尤其是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