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231
從凈利潤看中國會計制度改革 [十一屆全會公報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啟發了我作為會計專業的人員更是要遵守會計準則,依照會計制度辦事;利潤作為商業界的熱點,引發了我對凈利潤的研究和鐘愛。在加入WTO的前提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更是應依照相關準則和制度,努力向世界經濟靠攏,促進國與國的經濟發展。][凈利潤、會計制度、改革] 會計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逐步得到了改革與完善,從而導致商業界又出現新一輪的利潤熱點。。 一、會計制度的改革演變: 1、會計制度的含義; 會計制定是指由政府部門、企業單位通過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快捷鍵行為準則和規范。它包含政府部門制定的統一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是隨著會計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會計制度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自發階段、隨意階段、準則階段和法制階段等四個階段。 我國會計制度管理體制,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統一會計制度,規范會計工作,逐步形成我國的會計規范體系,為我國會計管理的一大特色。 2、會計制度的改革前提; 縱觀會計制度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1)現行會計制度已經不適合新興行業特點。(2)現行會計制度有悖于現代企業制度。(3)現行會計制度與其他制度的差異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加。(4)現行會計制度國際化進程緩慢。(5)現行會計制度缺乏嚴肅性。 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導致了企業收入減少,或者是企業的成本費用增加。這些問題都與會計制度的弊端和缺陷有直接關系,因此,變革和創新會計制度是制度的需求者——企業的必然要求。 3、會計制度改革演變的具體過程。 (1)、《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的制定過程; 新中國的會計管理體制是和我國的財政、財務管理體制緊密相關的,屬于典型的“政府主導型”會計管理體制。它是伴隨著我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其具體歷程大致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a.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改革開放前的時期 這一時期以高度集中統一為主要特征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按行政隸屬關系適度分級管理的財政、財務管理體制相配合,我國政府主導型會計管理體制也開始逐步建立起來,其主要內容是:中央財政部統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以下各級政府的財政部門負責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各級企業、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系統、本部門的會計工作;各基層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負責管理本企業、本單位的會計工作。 b. 1978年改革開放后的時期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主要標志,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我國的“政府主導型”會計管理體制也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主要體現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