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09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摘要]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企業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以及產生盈余管理行為的主要因素等。接著本文通過闡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盈余管理手段與識別方法,揭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進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方法,不斷完善會計準則及有關法規、政策和契約;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完善現行上市公司的有關規定,健全關聯交易的法律制度;加強審計監控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職業道德規范等對策,以便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現象。[關鍵詞]:盈余管理 動機 盈余管理手段、識別方法 治理措施 一、盈余管理基本理論 (一)盈余管理的涵義 1、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它包括經理人員和董事會。 2、盈余管理的客體是企業對外報告的盈余信息。 3、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綜合運用會計和非會計手段來實現對會計收益的控制和調整,它主要包括會計政策的選用,應計項目的管理,交易時間的改變,交易的創造等。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體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員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會成員所代表的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其終極目的在于獲取私人利益,具體目的為籌資、避稅、獲取政治資本以及規避債務契約約束等。 (二)、盈余管理目的 1、是籌資目的。 2、是避稅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稅目的是十分明顯的。合理避稅之所以成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稅法體系還不十分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頗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用上有較大的靈活性。比如我國企業所得稅實行33%的比例稅率,同時又規定了兩檔照顧性稅率,對企業管理者而言,稅法的規定便為其開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彈性空間。 3、誤導市場動因:由于會計信息被廣泛地應用來進行股票估價,盈余信息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而促使管理當局操縱盈利以試圖影響短期估價業績。 此外還有獲取政治成本的目的以及規避債務契約約束的目的。 (三)、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 1、盈余管理的內部動因 受托責任關系的存在;債務合同的約束;合理避稅的考慮;避免巨額政治成本;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動因。 2、盈余管理產生的外因 信息不對稱;會計準則的局限。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 盈余管理的存在,會削弱財務報告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但在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為 盡管公認存在盈余管理,但要確證還需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通常的做法是,先確定管理當局可能具有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然后估計非預期應計項目類型是否與這種動機相一致。為了估計非預期的應計項目,許多研究從應計項目總額人手。將其確定為報告凈收益與經營話動凈現金的差額。然后,通過那些代表預期應計項目的變量對應計項目總額進行回歸,諸如以收入作為變量,考察營運資本需要的影響; 固定資產總額作為變量.考察正常折舊的影響。這樣,應計項目總額中無法解釋的部分即殘差,就是非預期的應計項目額。 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歸結為上市前在[PO過程中進行過度的財務包裝,上市后為了維持“配股資格”,為了避免被“摘牌 或被“特別處理”,為了內幕交易、操縱股價需要等而進行盈余管理。國內不少學者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對上述動機進行了檢驗,研究結論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確實存在這些動機而進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手段與識別方法 1、盈余管理的手段 (1)、 虛假確認收入。采取提前確認收入、推后確認收入以及變造交易收入的手段以達到平滑收益或偽造收益的目的。由于企業對會計政策具有一定的選擇權,在權責發生制原則和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原則的基礎上,企業為了粉飾盈利狀況,人為地通過改變收入確認和計量原則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更有甚者,公然違背會計制度規定,采取非法手段偽造交易事項或原始憑證,借以虛增收入和利潤。 (2)、 虛假確認費用。采用費用資本化、遞延當期費用以及潛虧掛帳等手段調節利潤。經濟效益下降,而要想維持上市公司的配股和增發資格,以及虧損公司實現“保牌”,都寄希望于將會計報表做得漂亮一些。因此,本該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費用,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予以資本化;或者通過待攤的方式,減少當期費用;對于已經發生的資產減值或毀損采取回避的態度,不予確認,形成潛虧掛帳。 (3)、利用關聯方交易。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通過商品購銷業務、托管經營、資產及債務重組、轉嫁費用負擔等手段調節利潤。關聯方交易歷來是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輸血”的一種主要方式。由于在短時間內扭轉巨額虧損,單純依靠會計政策的選擇有時往往力不從心。所以,關聯方交易成為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4)、利用非經常性損益。通過地方政府補貼、稅收返還以及巨額沖銷等手段調節利潤。由于上市公司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往往和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掛鉤,同時許多省分和地區也將上市公司看作地方的“門面”和“窗口”。因此,地方保護主義、區域經濟壁壘成為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的重要因素。有關實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補貼、稅收返還成為微利公司改善經營業績、避免上市公司年報出現虧損的“救火隊”。 2、盈余管理識別方法 (1)、 關注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有助于辨別盈余管理企業。隨著監管部門對會計報表信息質量檢查力度的加強,一批令人觸目驚心的會計造假案浮出水面,相關責任人也受到查處,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險的認識有所加強,執業謹慎性也在不斷提高。 (2)、關注合并報表范圍的變動。我國會計制度規定,集團公司應編制合并會計報表。因此,哪些子公司納入合并范圍哪些不納入就是合并報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子公司的利潤直接影響集團公司的利潤,公司可以通過改變合并范圍來調節利潤,進行盈余管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