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7892
論財務、會計、審計概念框架的共建 [摘 要]如何正確處理財務、會計、審計三者之間的關系, 是我國會計學專家討論的熱點, 但很少有人將三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因此, 因循系統論、協同論等觀點, 從價值管理的角度分析, 財務、會計、審計都是企業價值管理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中財務是價值管理的決策系統、會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生成系統、審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統。以此作為研究的出發點, 鑒于目前三學科各自 圍城建立獨立的概念框架弊大于利, 因此應建立在價值管理的基礎上共建財務、會計、審計的綜合概念框架, 以指導三者健康協調發展。 [關鍵詞]: 概念框架; 共建; 財務; 會計; 審計目錄
一、財務、會計、審計概念框架( 或理論結構) 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 一) 財務、會計、審計概念框架的研究現狀 1、財務概念框架的研究現狀財務管理實務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 但財務管理理論的出現相對較晚。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操作性的財務領域。 我國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 制約了財務管理的發展。從改革開放開始, 財務管理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財務理論研究得到快速發展。劉恩祿等認為財務理論體系由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組成。王慶成則把基本理論分為對象、職能、主體、環境、目標、體制、原則、環節、方法。郭復初等認為財務理論體系由基本理論、規范理論和行為理論構成。王化成則把財務理論體系分為基本理論、通用業務理論、特殊業務理論和其他領域。李心合認為財務理論體系由環境理論、基礎理論、戰略理論和運作理論四個層次組成。 對此李相國、馮建、吉全貴也作出了一定的研究。 2、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現狀雖然會計實務已有很長的歷史, 但會計理論主要是在近代形成的。會計理論最早由Pacio li 于1494 年提出。19 世紀末到20 世紀30 年代, 逐漸形成會計基本理論體系。FASB 認為會計理論體系由目標、信息質量特征、要素、要素的確認與計量、要素的報告構成; 陳今池提出會計理論體系由狹義理論、廣義理論和會計實務組成, 狹義理論包括目標、假設、概念; 葛家澍則認為會計理論體系由基本假設、對象、目標、信息質量特征、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組成; 謝詩芬等提出會計理論體系由目標、環境、對象、信息質量特征、基本要素、一般原則、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組成; 李心合指出會計理論體系由會計本質、職能、對象、要素、目標構成。 3、審計概念框架的研究現狀審計的歷史幾乎與會計的歷史一樣悠久, 但直到現代公司出現之前, 審計的目的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審計的目標、方法、程序的高度穩定性, 說明審計理論既不必要, 也不需要( 尚德爾, 1978) 。直到1961 年, 莫茨和夏拉夫兩位教授開拓了系統性和整體性理論研究的先河, 指出審計概念框架由基本哲學、假設、概念體系、適用標準和具體應用五個層次構成。在哥馬利審計學書中提出了審計概念框架由目標、準則、假設、技術、概念構成。閻金鄂則認為審計概念框架由目標、假設、原則、準則構成。 蔡春將審計理論結構設計為本質、假設、目標、信息、規范、控制手段與方式六要素。李學柔提出審計理論體系是由假設、目標、本質、準則構成的理論體系。 李金華認為審計理論體系由動因、主體、客體、主客體關系及運行理論構成。 ( 二) 存在的問題第一, 概念框架研究的多樣性。概念框架的研究豐富多彩, 但沒有形成一個共識, 僅研究起點就有本質、假設、目標、動因、職能、對象、環境等, 其概念框架的內容相差就更大。研究的邏輯性不強, 不能形成前后一貫的邏輯體系。 第二, 財務、會計、審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各自獨立。為了各自的目的而研究建立, 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共同目的, 沒有將財務、會計、審計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實際上財務是企業價值管理的決策系統,會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生成系統, 審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統,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缺一不可, 它們都因價值增值而存在。 二、建立共同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首先, 財務、會計、審計雖都是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但它們都是人們為了加強經濟管理而逐步產生的, 三者產生的原因具有同一性。會計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離不開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 財務始終是商品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經濟管理和控制也始終是審計發展的動力。 其次, 財務、會計、審計運行的根本目標相同。 財務、會計、審計是企業價值管理系統的三個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們存在的理由在于完成價值管理系統的目標, 即實現價值增值。財務通過制訂正確的決策, 會計通過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審計通過信息鑒證, 共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第三, 財務、會計、審計是價值管理的三大支柱。 財務是價值管理的決策系統, 是企業價值管理的基礎。會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生成系統, 直接目的是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審計是價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統, 通過審計, 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三者共同為實現價值增值服務, 需要建立共同的概念框架以指導它們的協調發展。 三、建立共同概念框架的理論基礎 1、系統理論的發展根據系統理論, 任何企業都是由人、財、物組成的系統。各部分密切聯系, 共同完成系統應該達到的功能或目的。在企業價值管理系統中, 只有財務、會計、審計三者有機協調地執行職能, 才能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因而系統理論的功能協同性為財務、會計、審計概念框架的共建奠定了基礎。 2、協同論的發展協同論認為: 無論原子、分子、植物、動物還是人類社會等各種系統, 都具有協同作用。系統之所以從無序狀態轉變為有序的結構, 正是各子系統之間以及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可以說, 協同導致有序。財務、會計、審計是價值管理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理應發揮三者的協同作用。而發揮三者協同作用的前提是建立一個共同的指導框架。 3、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的需要企業管理的歷史, 經歷了一個由混沌管理到職能管理再到整合管理的歷史變遷。當企業規模擴大, 經營內容復雜時, 管理的分工和專業化就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必然。盡管存在千姿百態的業務活動和管理行為, 但無一不是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而運行并產生效果。在現實的環境下, 理應對作為價值管理有機組成部分的財務、會計、審計進行整合研究, 揭示其共同的規律, 以指導三者的協調發展。 4、企業的目的是實現價值增值人們一般認為企業是一個盈利組織。但隨著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要, 人們把利潤最大化只是作為企業的第二位目標, 企業更加追求長期發展, 實現價值最大化。創造價值的觀念意味著企業是創造價值的實體, 作為價值管理有機組成部分的財務、會計、審計三個子系統, 理應協調運作, 而建立一個共同的概念框架以指導它們的發展又成為必然。 四、概念框架的共建 ( 一) 概念框架的界定財務、會計、審計是一個人造系統, 因此它們構造理論體系的方式和目的與純粹科學的理論研究不同, 因此我們稱之為概念框架。我們在此構建的概念框架是用來指導價值管理系統發展的, 為價值管理指明方向, 指導財務、會計、審計的健康協調發展,而不是用來說明決策如何制訂、信息如何提供以及如何審計等。 ( 二) 共同概念框架的構成要素及其內在聯系 1、概念框架起點的選擇選擇一個好的邏輯起點有利于建立邏輯體系嚴密、內容完整、前后一貫的理論體系, 本文采用價值增值動因作為它們共同的邏輯起點, 理由如下: 第一, 價值增值規律是人類社會的首要規律, 人們只有實現價值增值, 才能實現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價值增值動因能統領財務、會計、審計的產生和發展, 價值增值動因具有簡單性、本源性的特征。以其為邏輯起點, 可建立前后一貫的概念框架, 指導價值管理系統的發展。 第二, 價值增值動因反映社會環境對價值管理系統的客觀要求, 是環境需求與本質的統一與概括。 以價值增值動因為邏輯起點, 必然形成前后一貫的價值管理基礎理論體系。不同的社會環境價值增值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而價值增值規律是其中不變的主線。 第三, 價值增值動因決定了價值管理系統中各子系統的本質和目標。財務必然是以正確的決策來促進價值增值, 會計以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來促進價值增值, 審計則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來促進價值增值, 價值增值動因內涵了價值管理系統理論和實踐中的一切矛盾胚芽。 2、本質如前所述, 財務、會計、審計是一個人造系統, 它們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人們基于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它們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即實現價值增值。而企業又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體, 契約的參與者參與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價值增值。因此本文認為本質就是為了實現契約利益參與者的價值增值而進行的一種價值管理活動。 3、目標本質決定目標, 沒有該本質也就不可能提出相應的目標, 但目標隨環境的變化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