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7320
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研究
[摘 要]金融衍生工具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其不斷發展創新給傳統會計理論帶來了沖擊與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組織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狀況。解決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理論問題。推動會計理論的發展,進而建立自己的準則。[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財務會計改革;杠桿效應
目錄
前言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了蓬勃興起,不斷創新的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由于它具有規避風險和“以小博大”的杠桿作用,因而發展迅猛,成為規避金融風險,進行套期保值以及尋求投機收益的重要手段。大量的以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掉期交易等為典型代表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斷涌現,然而在傳統會計中,卻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排除在資產負債表外,把它們帶來的收益風險排除在損益表外。金融衍生工具,成了馳騁于傳統財務報表之外的“野馬”,其蘊含的巨大風險,對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產生了嚴重沖擊。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巴林銀行事件、大和銀行事件、住友商社事件和奧蘭治事件,不僅令國際金融界震驚,更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和學術界的討論,從此也敲響了對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嚴格監管的警鐘。而近年來威震全球的能源巨無霸——安然公司的破產不僅再一次在國際金融領域引起劇烈地震,而且還對會計及會計師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據資料顯示,安然公司幾乎把所有的資產都轉化成了金融衍生工具,而對這些金融衍生工具,安然沒能,更沒有進行恰當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最終安然由于過分涉及金融衍生工具而破產,令無數的利益相關者蒙受巨大的損失而陷入尷尬境地,同時也令那些曾經對安然公司做出審計分析的會計行業專家們飽受抨擊。如何從眾多類似安然這樣的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災難的重演,如何對金融衍生工具實施風險控制,如何對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正確、恰當、科學的會計監管,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問題。為此國際會計界試圖為金融衍生工具制定統一準則以規范和指導會計實務工作。目前已有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禾[J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皋IJ訂出了比較權威的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基于作者本人對金融衍生工具的興趣和關注,以及對上述有關事件所產生巨大影響的深入思考,促成了我這篇論文的選題。希望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會計問題的研究,為推進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有效控制和實施切實可行的會計監管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擬從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管理分析入手,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在此方面理論和實務的開展實情,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披露方面作出分析和探討,旨在為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研究提供建議和參考。我國于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準則,規范了各類企業的金融工具交易會計處理,不但規定了確認標準,還將確認細化為初始確認與終止確認,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飛速發展和風波的迭起,現代會計理論與方法遇到了許多難題,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也必然帶來現代化會計理論和實務的新發展。一、研究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和傳統會計問區別的意義 金融衍生工具的興起與發展,要求會計對其帶來的有關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就應運而生了。研究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和傳統會計的區別,既可以規范金融市場,推動金融機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又可以豐富和發展會計學科理論與實務,發揮會計在市場經濟中的更大作用。從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和金融衍生工具發展現狀看,研究金融衍生工具會計和傳統會計的區別,具有以下諸方面的意義:(一)有助于更高程度上和更大范圍內發揮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新融資技術,它與其他的金融工具不同,它本身并不具有價值,其價格是從運用衍生工具進行買賣的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基礎金融工具的價值中衍生出來的。這種衍生性給予新融資工具以廣闊的運用空間和靈活多樣的交易形式,為金融機構、公司、政府部門提供新型的證券工具,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豐富了融資的內涵,增強了融資的力度,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證券化。金融衍生工具能增加融資工具的多樣化,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而我們研究金融衍生工具和傳統會計的區別,則能增加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確認及相關損益確認的透明度,‘有利于通過風險的轉移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獲得豐厚利潤,提高經濟效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本保證。(二)有助于明確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中的法律約束條件和責任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金融衍生交易,這是一種十分復雜的金融交易和投資手段。在交易過程中,法律約束條件和法律責任復雜又重大,其有關財務會計方面的含義卻不甚明確。因此研究金融衍生工具計和傳統會計的區別,可以在我國法律體系尚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明確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交易的時間、地點、條件、形式、金額等會計要義,避免許多預料不到的風險,促進交易的順利開展,促進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的完善,發揮更大作用。(三)有助于會計改革,加快中國會計與國際慣例接軌進程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與廣泛運用,使得傳統會計的理論和實務已無法完全適應新的金融環境和資本市場的需要,因而必須依照國際會計慣例和國際會計準則,進行深入的改革,促使其更臻完善,以適應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我們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和傳統會計區別的研究,可以看出,傳統會計在不少的會計原則和會計實務上,與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不同,不改革是不行的。例如,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概念兩者是不同的;又如,會計確認標準和會計計量原則,兩者是不同的,必需重新研究會計確認標準和計量原則;又比如,通過研究兩者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出,現行的會計報表無法充分反映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必需進行改革,促其既滿足傳統會計的要求,又符合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的需要。通過會計上這些概念框架、會計確認標準和計量原則以及會計報表的改革,可以使中國會計在改革的進程中,進一步縮小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差距,使會計滿足中國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需要,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四)有助于規范金融工具市場我國開展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研究雖然起步晚,發展也比較緩慢,但不可否認其積極作用。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經濟管理信息,對金融監管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會計信息可以使國家合理的調控金融市場,引導企業利用金融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積極避險、合理投資,而會計監管企業經濟活動的職能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究與思考。 一、會計核算難題 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當,能夠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并帶來誘人的投資報酬和優厚的利潤;如果操作失誤,則將給投資者帶來巨額損失,而這種操作是否得當由于其表外交易、杠桿操作等特征,造成會計核算上的許多難題,以至于不能及時反映和核算,導致更大損失的發生而使企業失去承受能力。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日本大和銀行被兼并事件,香港87清算危機以及上海的327事件,均是由此而引起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從操作過程和結果看是一種表外業務,無法在資產負債表內揭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