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542
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相關問題的研究
【摘 要】、本文從國際、國內對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進行分析探討,闡述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存在的問題,對我國金融會計的順利實施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金融工具 會計確認 會計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學定義。 美國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中把衍生金融工具界定為同時具有如下三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約:有一個或者多個標的,且有一個或多個名義金額或支付條款,這些因素決定了結算條款,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是否需要進行結算;無需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條件具有類似效應的其他類型的合約相比,所需求的初始凈投資相對要少;要求或允許凈額結算,或能容易借助合約之外的方式進行凈額結算,或一交割資產的方式使得資產接受方的結算結果后果類似于凈額結算。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金融資產的定義是指具有些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會同其它合同:其價值隨著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指數、費率指數、信用等級、信用指數或其它類型變量的變動而變動變量是非金融變量的,該變量與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關系;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情況變化有類似反映的其它類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凈投資;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遠期合同、期貸合同、互換、期權,以及具有遠期合同、期貸合同、互換、期權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征的工具。 我國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兩種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中,其前兩個特性相同,即“具有標的”和“不需要初始凈投資”,而這兩個特性能夠確保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和杠桿性。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1、契約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產生以合約為基礎,合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簽訂合約之日起便基本確定,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初始凈投資,而交易卻要在將來某一時刻才能履行或完成。2、收益的不確定性 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來自標的物價值的變動,即約定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額,將隨著未來利率、證劵價格、商品價格、匯率或相應的指數變動而變動。3、財務杠桿作用 在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交易時,只需按規定交納較低的傭金或保證金,就可以從事大宗交易,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需要動用少量的資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資源,一旦實際的變動趨勢與交易者預測相一致,即可獲得豐厚的收益。但是,伴隨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風險,一旦預測有誤,出現金融風險,就可能使投資者遭受嚴重的損失,甚至危險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4、虛擬性 虛擬性是指金融顯示工具所具有的獨立于實物運動之外、卻能給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性。金融衍生工具只是代表著權利與義務的一紙契約,脫離了實物交易過程,獨立于實物交易之外。5、靈活性 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可以根據客戶所需要的時間、金額、杠桿比率、價格、風險級別參數進行設計,讓其達到充分保值避險等目的。然而,由此造成這些金融產品難以在市場上轉讓,故其流動性風險也極大。三、金融工具會計確認問題的探討 由于金融工具在國家金融市場上價格波動劇烈,因此金融工具在初始確認時確定的價值并不能提供完全相關信息,而是要在合約持有期間定期地對其進行在確認,重新計量其價值,從而使財務報表中反映的金融工具的信息更客觀、真實,在具體的過程中要經過初始確認、再確認、終止確認三個階段:初始確認 IASC的確認標準認為,當且僅當成為金融工具合約條款的一方時,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這也是因為,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合約簽訂時,與其相關的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業,所以此時確認資產或負債是合理的。 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標準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規定,企業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應當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資金負債,這是唯一的初始確認標準,按照新準則的初始確認標準,初始確認的定時問題解決之道是“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因為,在金融工具合同簽訂的時候,企業已經成為了合同的一方,因此,應該在此時進行初始確認。2、后續確認 即是對已經經過初始確認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動的再確認。由于合約簽訂到未來的交易之間有一較長的時滯,在這段時間,匯率和價格等諸多因素的變動,會引發公允價值“量”的變動,因此有必要進行再確認。對此,IASC規定,所有因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變動而產生的利得都應在當期確認為損益。3、終止確認 終止確認是針對合同權利和義務的終止而言的,就金融資產來說,當企業不再擁有構成金融資產的全部或部分合約權利或失去了對構成金融資產的全部或者部分合約權利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