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882
盈余管理是企業在享有選擇會計政策和變更會計估計的自由時,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種行為。盈余管理是目前國外經濟學和會計學廣泛研究的課題。綜合來看,會計學界認為盈余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業管理層為了給企業或個人謀取利益,而通過使用會計手段或通過采取實際行動,使企業的賬面盈余達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控性行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會計準則也不斷的完善,新的會計準則的制定不斷的影響和改變著公司的會計管理模式。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也起著一定的限制性影響。2007 年1 月1 日,財政部對我國上市公司率先實施了由39項會計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組成的新會計準則體系,與現行17項會計準則相比,其規范的交易和事項的內容更加全面到位,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惡意的盈余管理行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會計準則在會計政策中取消發出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 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在中國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 的情況下使得企業的存貨流轉得以真實地反映,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很好地限制了企業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采用先進先出法,是將較低價格的材料入賬, 使當期的存貨成本費用下降 ,有利于公司盈余的賬面核算,增加了當期利潤。新的會計準則使上市公司不能利用存貨的 計價方法在存貨價格上漲或下跌時任意改變計價方法,從而大大縮小了濫用盈余管理的空間 。 2.新的會計準則對能夠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改用成本法核算。這一規定也 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為舊的會計準則規定,對被投資單位具有 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 這就使得投資公司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通過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手段讓被投資公司的利潤增加或減少。 3.新會計準則擴大了合并報表的合并范圍,遏制上市公司通過縮小持股比例,剝離若干 子公司的方法,從上市公司合并范圍中剔除經營狀況不好的子公司,進而粉飾上市公司集團整體業績的做法。新準則還規定統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照賬面價值計量,這將有利于防止企 業利用統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操縱利潤。按這些規定編制的合并報表將能真實反映由母公司 和子公司所構成的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很好地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母子公司的控制關系在合并或重組時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目前,我國企業的合并大部分是統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依據舊的會計準則合并對價形式上由合并雙方確認公允價值計價,盡管公允價值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不 理想,很難得出真正的公允價值,上市公司可以輕易通過合并重組獲得收益。 4.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減值準備》第17 條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條規定制止了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 理。同時,根據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規定,對應收賬款在一定條件下作為金融資產管理,并要求必須有“客觀證據”證明發生減值才能計提減值準備,上市公司再也不能隨意計提減值準備了。 正是如此的限制,更規范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制度,為盈余管理辟開“新路”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