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979
摘要:近兩年來,國內市場金融工具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與此同時,2005年爆發的中航油等事件不斷暗喻其中潛行的巨大風險,最為嚴重的衰退,作為以公允價值為計量模式的會計工具,在這次金融風險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進一步加據了金融風險的廣度和深度,充分暴露出以公允價值為計量模式的弊端,本文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適用性進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公允價值的內涵及特征,使金融工具產生的風險成為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有利于更充分、更及時地揭示企業金融工具業務所隱含的風險及其對企業資產價值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強化風險防范。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計量;適用性;問題研究 近兩年來,國內市場金融工具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人們相繼面臨物價、房地產、金融資產泡沫的產生與破滅的恐慌,也在認真尋求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出現此種現象的根源,即產生的順周期性,資產價格驟漲驟跌的趨勢,背離了資產的內在價值,公允價值被人們作為目前計量模式的最佳選擇,卻在這次風險中,令人大失所望,為這場風險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期盼經濟復蘇的同時,人們也同時尋求一種更合理、更科學的會計計量模式,來替代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對經濟產生的負影響。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特征及優點 公允價值,英文為Fair Valve亦稱Market Valve或Mark to Market,所謂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與傳統的計量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的是資產、負債的真實反映和客觀計量,從而與賬面值產生了公允價值變動,這種公允價值變動是通過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比較產生的,從而影響所有者權益,表現為對損益與權益的調整。以公允價值對資產和負債情況進行計量,由于其反映了資產負債現時真實價值,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來說,以此為計量基礎確認的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等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于使用者決策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已經成為國際會計的一種潮流趨勢,代表了國際會計發展和改革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向。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等一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頒布的會計準則,紛紛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甚至是首選的計量屬性來加以運用,特別是對于可以取得公允價值的交易或者事項中,以提高社會公眾對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適用性的障礙 金融工具的計量方式有許多種,分析金融工具在計量上采用“公允價值”基礎的原因,不難看出其中的科學性,公允價值計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其產生的順周期效應缺陷也是讓人不得不深思熟慮的,即對資產的驟漲驟跌的作用,加劇經濟的巨幅波動,從而推動了金融危機的深度與廣度。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難以保證準確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合理性。具體說來: (一)、公允價值理論的假設前提很難滿足。首先,在交易市場的交易行為很難界定該交易行為是否公平,因為交易的雙方最終結果有盈虧,對哪方是公平難以確定;其次,交易的雙方也很難界定是熟知交易對象,事實上,市場總是存在信息不對稱性,一方總比另一方要知道多的信息,另外熟知的定義,熟知的程度比較,實踐很難界定;再次,交易市場總是存在強者與弱者,市場參與從來就沒有公平性,那種理想的市場交易環境及公允價格在現實的市場很難得到反映,換而言之,理想的市場與現實的市場有相當大的距離; (二)、公允價值反映的利潤不真實。反對者認為會計必須是對過去的事項可以進行計量,而不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項進行計量,否則財務會計變成財務預測,公允價值理論將未實現的公允價值變動記入利潤,違背了會計核算的最基本的原則——權責發生制; (三)、公允價值不能提供與收入、費用相配比的,以確定經營成果的相關信息; (四)、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價值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會計計量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如果公司一旦被出售的話表現出的是清算價格而不是市場價格,其計算出的利得和損失沒有依據; (五)、公允價值提供的信息沒有相關性,當只有公司清算時,公允價值會計提供的脫手價格信息才具有相關性,如果公司將持續經營的話公允價值的脫手價格信息不具有相關性; (六)、利潤反映不科學。如果存貨以市場價格計量的話,那么其反映的銷售利潤為零,因此,會計核算的重點變成了價格變動,使報表閱讀者無法獲取真實的信息,則無法對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價; (七)、公允價值理論對企業的無形資產因不能單獨出售不予計價,因而對無形資產的價值考慮不夠充分,未能充分體現企業整體資產價值; (八)、不具有可加性。公允價值認為,只有過去的或現在的經濟活動為基礎計量方法才是客觀的、預期的數據不能于現有的數據相加,如果資產強行處置與漸進、有序處置存在差異的話,那么實際確定現行現金等價物肯定預計,那么就與公允價值模型產生矛盾,另外當單項資產處置與資產組合處置,價值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得出現行現金等價物本身不能相可加性; (九)、公允價值反映的資產市價,而不是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有對資產價格助漲助跌的作用; (十)、在相關資產、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或實際成交時,其公允價值的計算確定往往帶有企業對其價值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未得到實際公允市場交易的確認,因此其可靠性相對難于驗證。 (十一)、現行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未考慮所有者權益自身的價值變動。根據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所有者權益的計量來源于資產減負債的余額,其計量的結果與所有者權益實際價值相差較大,也就是說,會計計量所提供最重要的信息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與市價相差較大。隨著人們對財務報告目標的改變,報告使用者越來越關注會計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否有效,以有助于評價與決策,因此,越來越凸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優越性、必要性,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應該是按照同一時點市場價格進行計量,因此所有者權益的計量不應該來源于資產減負債的余額,換言之,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就是股權市場價格,而不是賬面價值。對上市公司而言,股權價值就是股價,對非上市公司來說,所有者權益價值應該通過技術評估方法進行確認,因此,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所有者權益的價值不應該再是資產與負債的余額,其價值變動對上市公司而言是股價的變動,對非上市公司而言,其價值變動取決于股本、資本公積、留存收益、未來盈利能力等因素,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未來持續盈利能力。因此,資產、負債變動并不能完全決定所有者權益自身的變動; (十二)、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應該計入利潤。這主要是因為1、價值變動并沒有具體的交易行為,不產生收入、費用,且具有未來不確定性,無法進行計量確認;2、現行成本并沒有節約,因采取某種行動而沒有采取其他行動所帶來的機會利得,當采取行動后就沒有了,一旦購買資產,其成本就變成現實,唯一選擇出售或繼續使用,因此,現行成本法采取的財務資本觀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論基礎;3、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反映已實現的或預期的現金流量,那么計入利潤是沒有依據;4、沒有證據證明資產、負債價值變動與現值之間存在聯系; (十三)、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將凈資產等同于所有者權益。企業整體價值觀認為,凈資產是指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的現金流入的現值,在數量上等于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過去形成應該歸屬所有者享有的經濟利益。說的更通俗些,它是企業過去形成自創無形資產及所有者投資的成本并且包括機會成本。兩者之間在會計計量上并不完全相等,也并不是同一概念。如是同一概念沒有必要用二個名稱表達同一屬性。因此,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是二種不同的概念。即: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凈資產價值不等于所有者權益價值;(十四)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資產的屬性不清晰。根據公允價值理論應該反映是資產的交換價值,而實際運用中由于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市價計量為主,其他計量并存的混合計量模式,反映的資產屬性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投入價值、重置價值、交換價值、在用價值等價值屬性,這樣形成了理論與實際運用的矛盾。根據資產的價值屬性與會計計量模式理論,資產的價值屬性決定會計計量模式,資產的價值屬性與會計計量模式直接存在一致性、相關性,不同的計量方法體現資產不同的價值屬性(如:歷史成本法體現是資產的投入價值屬性;重置成本法計量體現是資產的重置價值屬性;公允價值計量法應該體現是資產的交換價值屬性;現值計量模式體現是資產的在用價值屬性),由于資產的價值屬性不同,因此資產的價值差異較大,當資產沒有市價時,可以采取技術方法估算其市價,而不能用其他價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