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實美和藝術美的關系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現實生活中,現實美和藝術美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F實美是藝術美產生的基礎和源泉,藝術美是現實美的反映。就讓我們閉目沉思,一起探討現實美和藝術美的關系。 [關鍵詞]: 現實美、藝術美、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社會事物的美、自然事物的美、藝術美是形式美和內容美的完美統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誰不喜歡欣賞美呢 ?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美麗事物的具體形態所吸引。它可以表現為滾滾長江,遼闊的大海,也可以是生機勃勃的大地,可以是夏日的寧靜,茂密的森林,充滿淡淡香氣的梔子花。 也可以是暖暖的冬日陽光;可以是云南熱鬧的撥水節 , 也可以是高大,金碧輝煌的大廈,壯觀的別墅等等美。它們常常以各式各樣的形態呈現于人類面前,經過加工,雕刻出來的精美的東西,事物,但無論美的表現形態多么的數不勝數,歸根結底概括為現實美和藝術美。 首先 我們來看看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定義是怎樣確立的 ,在此 做一下簡單的詮釋。 現實美包括社會生活、社會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們能在那里面看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現實中美的事物之美是瞬息即逝的!薄图俣ㄈ绱,難道它就因此而減少了美嗎?而且這不一定是對的:一朵鮮花真的很快就會凋謝,可是人類的美卻能留存一個很長的時間;甚至可以說,人類的美你要享受它多久,它就能留存多久。 現實美的主要方面是社會生活的美,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一般常稱之為社會美。在人們日常經驗中,經常感受和認識社會事物作為審美對象具有某種審美性質,使我們能對其作出審美、評價或體驗。我們認為,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社會美是這種產物最為直接的存在形式。人類的社會生活是多方面的,復雜的,豐富的。其中最為基本的,則是生產勞動,階級斗爭和生產實驗。與其相關的是人的思想品質和情操等等。這些方面當然又是彼此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 社會生活中現實美就主要表現在社會生活的這些領域中,特別是集中表現在作為一定時代,階級的主體的社會力量,先進人物的身上,美在他們的性格和行為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現。這正也是它在進步藝術創作的領域中經常占有重要和主導地位的原因。 現實美的另一方面是自然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山水田園,草木蟲魚,一般稱之為自然美等等。自然美作為經驗現象,是人們經常能夠欣賞和感受到的。但是關于他的本質在美學理論中卻有許多爭論。許多唯物主義美學家強調自然美就在自然本身,是自然事物的各種形式屬性{如線條、色彩、形體比例的均衡。}唯心主義的美學則強調自然本身不可能有美,自然美是主觀情感、意識作用于對象的結果。一般的人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覺得大地上的美的東西總是與人生的幸福和歡樂相連的。這初步接近了自然美的本質。 現實美,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事物表現出來的及其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美。它相當于人類要加工產品的原材料,從而才能體現出它的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領域。它伴隨著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而產生、發展,因而產生最早、范圍最廣。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人的本質力量的不斷豐富,人們也在實踐中不斷開拓了美的領域,把現實美擴大到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各種藝術品的出現,則經歷了更加漫長的歲月。它們是被人類用現實事物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而成的更美的藝術展覽品。 從現實美與藝術美的關系來看,現實美是藝術美產生的基礎和源泉。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美都是不能離開事物的,比如,人們稱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但假如沒有桂林本身所具有的山水風光,沒有氣象上所出現的各種變化,又怎會有桂林的美,自然美也就無從談起了。當然,藝術美也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藝術作品的產生覺得不是憑空的,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來源。它深深扎根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是人類現實美創造活動的進一步升華。我國古代出土的青銅器上的圖像,生動形象的再現了當時人們宴樂、起居、狩獵等社會生活的內容;這些從根本意義上說,現實美是各種藝術生產或藝術美創造得以實現的客觀基礎。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注]。我們無私地愛美,我們欣賞它,喜歡它,如同喜歡我們親愛的人一樣。 那么,什么是藝術美呢?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么,可以說:藝術美是形式美和內容美的完美統一。 任何文學藝術作品都有形式和內容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內容是內在的。面對一件作品,我們首先接觸到的是直接呈現給感官的外在物質形式,然后領會這種物質形式所指引出來的內在意蘊。但作為藝術創造的結果,每件作品都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內容的結合。有的作品,形式和內容結合得好,完美統一;有的作品,形式和內容結合得差,無法統一。 藝術形式的創造,需要一定的物質材料,比如繪畫用線條色彩,音樂用旋律音調,舞蹈用形體動作,文學用語言文字。但是,物質材料本身還不是藝術形式,只有把物質材料按照美的規律予以改造,結合為整體,使它具有表現力,物質材料才能化為藝術形式。 藝術形式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每種藝術形式提供一種特殊的樂趣,不同的藝術形式產生不同的表現力。藝術形式是身體,藝術內容是靈魂,兩者相對獨立,而又結為一體。 文學藝術的價值在于用美的形式完美地體現美的內容。馬克思說得好:“如果形式不是有內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毙问矫撾x了內容,孤立的形式美,不是藝術美,沒有藝術價值。形式美完全地表現了內容美,才會有藝術。 藝術美是存在于藝術作品中的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反映和審美創造的表現形式。藝術美雖然要以現實為基礎,但它不是簡單的復制現實。藝術美具有客觀性,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沒有藝術家對現實的加工、改造和審美創造,藝術美也是不可能產生的。藝術家在藝術中總是融入了安靜對生活的感悟與評價,因而藝術就表現出極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一切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對客觀現實生活的再現與對主體思想感情的表現的統一。藝術作品帶有的主觀性,無論明顯或是不明顯的,現實美則是與個人的情感相結合的。自然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它與人的社會活動的聯系也是廣泛而復雜的。同一自然物,在各人的眼中表現的美也可以是不一樣。就拿一朵花來說吧,有人看到的是它的嬌羞,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艷麗,有人看到的是好花還需綠葉襯,F實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不美和丑的。但是,通過藝術家的集中、概括,生活中的丑卻也可以轉化為供人欣賞的藝術美。例如,在生活中,噪音總是引起人們的厭惡、不快,但是音樂家彈奏的美妙音樂,人們卻覺得它很和諧、動聽。 和現實美相比,藝術美是具有特殊價值的。第一,現實美帶有分散性,藝術美則具有集中性。這樣一來,藝術美就比現實美更強烈,更具有普遍意義了。第二,現實美帶復雜性,藝術美具有純粹性。在現實中,美與不美共處于一體;而藝術美則是經過了藝術家的“精洗”那它自然要比我們看到的現實美更加純粹,更加精致。第三,現實美帶有易逝性,藝術美具有永久性,F實中的美一般是處于活動狀態中的,因而它是不固定的,易于消逝。而藝術美進入了更高的審美境界和層次,因此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可能跨越時間和空間,流傳永遠。藝術美它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可以從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來加以分析:一是,藝術美在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價值。對于一定的藝術品來說,欣賞者的審美能力越高,他從藝術品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多,藝術所發揮的作用也越大。而人們的欣賞能力的提高,又離不開藝術美的熏陶。二是,藝術美在推動社會生活前進方面,具有特殊價值。人們通過藝術作品與藝術家進行心靈的交流,藝術美能夠征服人心,鼓舞人心,在人們心頭燃起為實現理想的生活而斗爭的火焰,以達到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后目的。 自然和生活勝過藝術;但是藝術卻努力迎合我們的嗜好,而現實呢,誰也不能使他順從我們的希望——希望看到一切事物都像我們最喜歡、或最符合我們常常偏頗的概念的那個樣子。 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在一般情況下,和藝術相比較并不經常表現得那樣集中、獨到和典型,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更使他們不能比較普遍地為人們所欣賞,也不能以其具體感性存在直接地長久流傳下來。他們也經常被自然本身許多偶然因素干擾和破壞。現實中的美雖然是美的唯一源泉,但是又顯得比較粗糙、分散、處于自然形態的,又不能充分滿足人們審美的需要,從而,藝術美就為滿足這種特殊需要必然出現了. 現實美是美的客觀存在形態,藝術美卻只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的產物,是美的創造性的反映形態,F實美是藝術美的唯一的源泉,屬于社會存在的范疇。是第一性的美,藝術美卻是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第二性的美,盡管藝術美也能為審美主體所欣賞的客觀對象,藝術創造也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但是其本質卻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卻是意識形態性的。 唯心主義者黑格爾雖然在藝術美的特殊性和優越性方面作過一些深刻的揭示,但是他卻片面強調藝術美高于現實美,從根本上顛倒了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認為現實美是藝術美的反映,從而根本否認了藝術美的客觀現實基礎。車爾尼雪夫斯基從唯物主義哲學立場出發,堅決批判了黑格爾在藝術美與現實美關系上的唯心主義觀點,堅持了現實美是藝術美的現實基礎的唯物主義美學觀點,并且正確地看到了現實美較之于藝術美具有無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車爾尼雪夫斯基仍然沒有擺脫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在強調現實美是藝術美的源泉時,卻認為藝術美不過是現實美的簡單的復制品。 藝術美作為美的反映形態,它在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和普通實際生活的美相比較,它具有“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點。當把現實的審美方面經過相對的抽象而以化平淡為神奇,就可能具有更長久的魅力。作為第二性的美,藝術美不僅來自現實生活,是現實美的反映而且也反作用于現實美的存在和發展。它不僅加深了人們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和領會,而且更能影響人們的思想感情。通過人們的審美意識而反作用于人們的行動副作用于人們的生產斗、階級斗爭和科學試驗,從 而更進一步推動現實美的不斷前進。 從藝術美的本質來看,藝術美是美的核心,它存在于藝術作品之中,是藝術家對于現實美及其相關的丑進行自覺的能動的反映,是藝術家在熟練的掌握藝術媒介物質的自然屬性及其相關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體現一定生活內容的藝術形象。藝術美來源于現實美(自然美和社會美),是對于現實美的規律的自由運用和創造,是對于現實美的自覺加工的創造,是現實美的升華,是表現現實美的最佳途徑。自然美是自然物所顯示出來的美,而現實生活中除了自然美的一切美便被稱為社會美。我們之所以認為這些現實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在我們的思想中,我們將這種現實美(自然美和社會美)物化,或是形式化,已經在不經意間將其轉化為一種對于我們自己的思想來說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和欣賞的狀態。譬如我們面對一只小狗或是小貓一類的小動物,在我們的眼中,或者說是心里,決不僅僅只把它們當作一種普通的自然物來看待,這一點在家中有寵物或是孩子的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他們會將這種“自然物”在心中認定為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將其“人物化”。 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人類腦中反映的產物。藝術家把生活中本來存在的美的事物,經過加工改造成為藝術形象,直接的表現美,或是揭露生活中的各種丑惡現象,表達其審美思想,從而間接的肯定美。而只有將藝術美更好的呈現于這個世界上,才能使得現實美更加具有生活的魅力,使得其美的真諦得以升華。 從審美的實際情況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是現實生活中的美。誠然,藝術美是現實生活的更精致、更集中的表現形式,它具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高度的審美價值。可是,與現實美相比,它的欣賞和創造受到的限制就要多得多。人們要看話劇,就必須要上劇場;要讀小說,就必須要識字;要欣賞油畫,不僅依賴于畫家們的創作,自己也還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欣賞水平。而現實生活中的美,蘊涵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時時處處都在熏陶著人們的心靈,愉悅著人們的精神,則現實美顯得生動,可觸感更強。人們總是隨時隨刻地、自覺或不自覺地欣賞著現實美,創造著現實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