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馮驥才《神鞭》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馮驥才的創作視野相當廣闊,他的小說涉獵歷史、社會、人生、文化、心理等各個層面。他所寫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是社會的各個階層的代表,然而他都能十分準確細致地把他們向讀者一一展示,讓讀者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并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讓讀者了解文中的社會和當時社會的市井人情。 《神鞭》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恰恰反映出天津衛在清末民初時期的典型特點,即:畸形的社會,造就了畸形的人。而這些人物的言行舉止,又更加深了當時社會的畸形面貌,真是入木三分。 《神鞭》這篇小說既有現實主義的對人物形象深入細致的刻畫描寫,又有現代主義的荒誕手法,相互交融,互相滲透,渾然一體,交映成趣。這種多樣化的創作方法,正是當今社會生活日趨多元化的必然反映,也是馮驥才個人的藝術素質與那種冷眼透視社會的特異才能所決定的。 [關鍵詞]神鞭 傻巴 與時俱進 馮驥才的創作視野相當廣闊,他的小說涉獵歷史、社會、人生、文化、心理等各個層面。他所寫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是社會的各個階層的代表,然而他都能十分準確細致地把他們向讀者一一展示,讓讀者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并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讓讀者了解文中的社會和當時社會的市井人情。 《神鞭》寫了一個關于絕對具有“中國特色”的辮子的神奇故事。作品通過“神鞭”的興衰變化,細致真切地再現了晚清時具有濃郁的天津味的市井生活。把荒誕手法與寫實主義的社會風情揉合在一起,從而使這篇小說即讓讀者樂于接受,又滲透了深刻的現代意識。 馮先生所寫的《神鞭》一文,讀后確實令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作者準確的把握了人物的思想動態和性格特征。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讀后讓人難以忘懷。馮先生筆下的“神鞭”傻巴,就是先讓其形入主讀者視線,引起人們的好奇,進即感受到他的偉大。 該文以“ 古古古古古古古,今今今今今今今,古非今兮今非古,今亦古兮古亦今;多向精氣神里找,少從口眼鼻上認,書里書外常碰巧,看罷一笑莫細品。”這首戲笑人生的詩為開場白反映了馮老先生對舊勢力的不滿,同時也引發了一段“神鞭”的故事。 傻巴出場了,“中等個子,方面大耳,秤錘鼻子,瞇縫著小眼,臉頰上粗粗拉拉竟是疙瘩,還帶點傻氣。再瞧身上那件嶄新的藍布大褂,甭猜,一準是個缺心眼的窮漢子。他頭上盤著一條少見的粗黑油亮的大辮子,好像碼頭絞盤上的大纜繩,若非精足血壯,決沒有這樣的頭發。” 人物剛一出場便讓人覺得此人確實太傻。世上的人誰不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惟獨他看起來非要瘦驢拉硬屎,沖出來傻乎乎的就想擋玻璃花的橫。傻,傻的不可理解。 這就是馮先生筆下傻巴。可我認為這也是馮先生的成功之處。他描寫出傻巴有一種從祖上遺傳下來的正直,忠厚的性格和不畏強暴的精神。 再看他的對手玻璃花,那外形叫絕,天津雜巴地的特產,提起天津衛,誰不知道三不管,鳥市,南市這幾塊大雜巴地,環境造就人,玻璃花就是這塊土地上生出的一個怪胎。 “且不說,十年前的玻璃花還是一個無名的土棍,小名三梆子。也不說,他闖進香桃店,鬧著‘拿一份’,被伙計用有棱角的斧把兒打的皮開肉綻,一只左眼也被打的血乎乎的。傷好后,眼珠子還在,卻黑不黑白不白成了花花蛋子。” 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忘記是誰說的了,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們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 玻璃花他的外部形態比別人更逼真,首先他的外形傳神之處在于眼,非其人不是玻璃花,非玻璃花做不出其人之事。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窗戶變形了,靈魂也就自然扭曲了。可他的一只怪眼睛是后天形成的。雖然他是天津大雜巴地的特產,可是,為什么單單造就了他,而不是別人呢?文章中雖然沒有介紹,但我還是感覺出來了:首先是他繼承了祖輩上的基因,也叫“胎里壞”。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是這樣,那就談不上“養不教,父之過”了。天津的大雜巴地也就自然造就出了玻璃花這種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 二人交手了!傻巴不傻,神鞭出場了。“玻璃花雖然跟一位本領高強的師傅練過一年半載,但他凡事不經心,心浮氣躁,半個咯嘰會幾下子,僅僅能對付一氣。他見傻巴站在那里不肯出招,先下手為強,上去劈胸就是一拳。這一拳將要碰到傻巴,忽然一條黑蛇似的東西已到眼前。他腦子一閃,又是那條辮子!他趕忙收拳閃躲,辮梢閃電般在他眼珠上一掃,眼睛頓時睜不開了,緊接著‘哧—啪!’好像一條皮鞭抽在自己臉上,玻璃花懵了。”可以看出,他凡事不經心,心浮氣躁。一個混混欺軟怕硬的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玻璃花被打受傷,一頭扎進估衣街上的大藥鋪瑞芝堂躲了起來。盡管馮掌柜小心伺侯著,可他還是百般挑剔。再有,就是用砒霜毒死皮五一家四口的死崔,表面上是玻璃花的狐朋狗友,在玻璃花落難之時,卻給他下套,往死里整。 這就更證明了,混混就是混混,就是欺軟怕硬,落井下石之類。這樣的人物形象,恰恰反映出天津衛在清末民初時期的典型特點,即:畸形的社會,造就了畸形的人。而這些人物的言行舉止,又更加深了當時社會的畸形面貌,真是入木三分。 回過頭來,再看傻巴,“朝玻璃花作個長揖;這傻巴就像一根鐵棍子,鞭子就像拴在鐵柱上的粗繩子一般,忙用雙手攙住他說:“你老站好了!”那傻巴倒背手站在他對面,大黑辮子已松松繞肩一圈,鞭梢搭在胸前。” “露出吃驚的目光;作個長揖;用雙手攙住”說明傻巴忠厚,老實。像一根鐵棍子,粗繩子一般表明了傻巴從小習武,身體結實,功底扎實。露出吃驚的目光,就更表明了他的忠厚,老實,不想與人動手和自己的辮子會有如此神功。 再次較量時,玻璃花他要借刀殺人了。天津衛這塊雜巴地,不知深淺,自吹自擂的人太多了,果然玻璃花連續用計連續請出了高人戴奎—和祖師爺索天響。 戴奎一,城南“神彈手”,可見其人,“伐小不務正業之子,一手彈弓子打的那叫好!準!還狠呢!那形體,滿身疙瘩肉,一笑周身百動,人高面闊,猿背蜂腰,鷹鼻豹眼,寬寬一條橘黃色亮緞腰帶上,別著一根柳木叉架,牛皮筋條的大彈弓子。斜穿之上。看家內設備:墻上掛著兩副死人骨頭架子。人站在骷髏之前,那叫神氣!”這打扮加上這背景,那看上去,兇! 祖師爺,索天響。“清瘦臉兒,灰白胡子,眉毛像谷穗長長地從兩邊耷拉下來;身穿一件扎眼的金黃團花袍子,寶藍色貢緞馬褂,帽翅上頂著一塊碧綠的翡翠帽正,鑲在帶牙的金托子上。他耷拉眼皮,像閉著眼,似乎根本沒瞧傻巴,大氣之極。” 這兩個天津雜巴地的大混混,表面上看上去形態各異,但骨子里是一樣,自高自大,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牛皮吹破了還渾然不覺得的人。 然而,傻巴卻是一時的退讓,驚慌,我不是武林中人。被逼無奈,只得出手。結果,傻巴贏了。可他并不得意,而是悔青了腸子。自己違背了“鞭子永遠不可示人,更不可依仗鞭子之功欺人逞強。”的祖訓。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傻巴的思想也隨著事態的發展,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從想當初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到玻璃花借刀殺人。使傻巴由一時的豪氣變為見到所謂的“高人”心里膽怯,后悔自己不該違了祖訓。 進而,使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大人物,一半是靠名,那名是從哪里來的,只有他媽的鬼知道。 從此,就越發信服自己的辮子功了。 祖訓,也未必是真理。“辮子功不能外傳,而且,只傳男不傳女。”的這條祖訓也該改一改了,于是,也收了幾個徒弟。馮大師寥寥幾筆,把傻巴的內心變化描述的淋漓盡致。 第三次較量,是玻璃花又一次借刀殺人,而且是借洋人之刀殺自己的同胞。 紫竹林里的東洋武士佐藤秀郎聞說此事,把玻璃花叫去詢問了一番“神鞭”的能耐,并拜托他下戰表給傻巴,要和“神鞭”比試比試。傻巴接到戰表,正猶豫不決,武林高手鼻子李特意前來給他鼓氣,指點迷津,要他一定打敗洋人。比武這天,身材挫小的佐藤秀郎事先立了個樁,站在樁上,想居高臨下,逮機會捉傻巴的鞭子。傻巴看破對方招數,想出對策,不讓他抓住自己的辮子,拳掌辮并用,直把東洋武士暈頭轉向地扔到對面的戲臺上。 讀到這我的心猛然一動,傻巴原來不傻,而是大智若愚,傻巴贏了。他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喚醒了東方睡龍。同時,辮子也成了“國寶”。當地掀起了抗倭衛國的高潮,決心把洋人趕出中國去。 作品最杰出的地方是傻巴的神鞭敵不過洋槍子了。馮先生要說明什么呢?他要說明的是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傻巴雖然失去了當日凜凜威風,但他沒有抱著祖宗的“精血”不放,而是跟隨時代、歷史前進的腳步的變革,由“神鞭”變為“神槍手”,求得生存權。傻巴說的“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子’剪了,‘神卻留著。’”馮先生的筆鋒這么一轉,一語中的,切中時弊,深深地表現了我們民族的革新和進取的時代精神。 馮先生的這篇文章并不長,但是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卻令人讀后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既荒誕又神奇的辮子功,之所以使讀者感到真實可信,因為“辮子”確實具有中國特色,正由于這些荒誕的情節,非常貼切、巧妙地把清末民初的天津衛的市井風情寫得淋漓盡致。馮驥才先生運用了地道的、幽默詼諧的天津衛語言風格,不僅寫出了道道地地的天津風俗地方特點,還反映出了天津衛這個九河下梢,匯集河運、海運于一體的水陸碼頭的時代特點。 《神鞭》這篇小說既有現實主義的對人物形象深入細致的刻畫描寫,又有現代主義的荒誕手法,相互交融,互相滲透,渾然一體,交映成趣。這種多樣化的創作方法,正是當今社會生活日趨多元化的必然反映,也是馮驥才個人的藝術素質與那種冷眼透視社會的特異才能所決定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