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學生創新能力基礎測試的調查報告 [摘 要] 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階段。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選擇這一課題,試圖從調查學生現狀入手,了解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情況,探索在進行班集體建設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調查內容將采用中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班集體研究中心編制的《小學高年級班集體建設》問卷表中的有關題目及結合班級實際而設計的測試題。 采用的調查方法:以問卷法為主,輔之觀察法、訪談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 創新能力調查 一、調查的起因: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可見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是從容面對國際競爭、使中華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需要。 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階段。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為此,選擇這一課題,試圖從調查學生現狀入手,了解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情況,探索在進行班集體建設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 二、調查內容: 采用中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班集體研究中心編制的《小學高年級班集體建設》問卷表中的有關題目及結合班級實際而設計的測試題。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法:本調查以問卷法為主,輔之觀察法、訪談法。 2、調查對象:在2002(5)班62人中進行。(男生:30人,女生:32人) 3、調查時間:2007年3月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內容 自我評價 你在課外喜歡讀書嗎 本學期讀了6本以上的占38.7%,一本也不讀的占3.2% 你開始用電腦編輯日記、作文了嗎 開始用電腦編輯日記、作文的占80% 你最喜歡的小制作有嗎 有最喜歡的小制作占51% 你有最喜歡的一門課嗎 100%的同學有最喜歡的一門課 你能在班里與人論爭嗎 52%的同學能在班里與人論爭,16%的有意見也不發表,11%人家爭論我走開 你在班里主持過班里活動或雛鷹文化苑活動嗎 100%的同學主持過 你參加過班里開展的活動方案設計比賽嗎 100%的同學參加過 你自己或與同伴給學校寫過建議書嗎 100%的同學獨立或與同伴撰寫過 你是否有走出校門,參加過社會時間的經歷? 100%的同學有過 你感到自己有創造能力嗎 70%的同學認為自己很有創造力,但僅有14%的同學認為已表現出來
分析:從調查表中看出,70%的同學認為自己很有創新能力,但僅有14%的同學認為已表現出來。52%的同學能在班里與人爭論,16%的有意見也不發表,11%人家爭論我走開。可見,班級學生的創造力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只要給孩子們一片沃土,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和培植他們的創新意識,班集體一定能成為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從調查表中顯示:本學期讀了6本以上課外書的同學僅有38.7%,一本也不讀的占3.2%。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六年級學生一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隨著電腦進入家庭、電視頻道的增加、網吧的泛濫,不會說話的老師------書,在大多數孩子的眼里已不如聲像兼俱的多媒體;而學校里每周一節的“讀書時間”只是杯水車薪。學校與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是培育創造力的關鍵所在。 從表中可知,100%的同學在班里主持過班隊活動或雛鷹文化苑活動,100%的同學參加過班里開展的活動方案設計比賽,100%的同學獨立或與同伴給學校撰寫過建議書,100%的同學有過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經歷,開始用電腦編輯日記、作文的同學占80%。可見,班級開展的系列活動培育了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加快了班集體前進的步伐。 從調查表中顯示,孩子們能評價自己的行為,卻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追求分數,但缺乏主動性,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不主動進行反思;不會運用學習策略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和效果,缺少積累;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學習內容是否有趣來確定自己認真的程度,缺乏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 無涯苦作舟" 的正確理解。其次,有最喜歡的小制作的僅占51%,所以,在活動中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培育創新的能力有待加強。 五、思考與對策: 1、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家長的呵護,學生的努力,教師的教育之下,孩子們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造性人格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但是,調查中顯示,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主動讀書、學習的態度有待加強。 2、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教育的方向,作為班主任,必須更新觀念,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營造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班集體氛圍,讓孩子們在自主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1)開展序列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教育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將班級文化建設和語文實踐活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進行總體規劃。 (2)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征集貼近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同時要注意到同學們發展的差異的活動方案。設計的活動要有助于同學們發展個性特長,要讓每個同學都能在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找到鍛煉自己的空間,同時,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創辦雛鷹演播室、雛鷹圖書館、《雛鷹周刊》等,每日課前三分鐘,雛鷹演播室準時與同學們見面,《新聞快車》《成語世界》《自然天地》《旅游專線》《讀書時間》等版塊輪番登場;雛鷹圖書館即“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把孩子們的藏書造冊、歸類,編輯出目錄,張貼在墻上。每個孩子管理自己的“圖書館”,并為自己的“圖書館”命名;《雛鷹周刊》編輯部每周出版一期班報。這些活動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使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獲得適時的、有利的發展,培養了孩子們積極參與各項有益活動的意識,引導學生向自然、向社會接近,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把觸角延伸到生活的廣闊領域。 (3)活動促學習。 雛鷹文化苑系列活動之《新聞快車》、《成語世界》、《自然天地》、《旅游專線》、《讀書時間》等活動都是利用活動課和課前準備時間開展活動,而且還通過寫“新聞日記”等形式將活動與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不僅為豐富班級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而且還能有效地幫助同學們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3、真正實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期望:“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還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形成合力,創造條件,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育人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巧用暗示法 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 參考文獻 1、9K 2003-6-9主頁 > 人民日報 >《春風化雨育新人》 第五版 特刊 記者;丁偉 2、唐云增、朱海良:《讓每一位班主任都學會班級體建設知道叢書》《小學高年級班級體建設》1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第24——28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