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語的特性淺析
所謂熟語,是指語言中定型的短語與句子,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和歇后語等。成語的數(shù)量最多,使用起來更普遍、更靈活,因而也更引人關(guān)注。諺語、格言、慣用語和歇后語等是我國語言寶庫中寶貴的財富,它們在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表達思想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熟語的使用很多老師都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大多數(shù)停留于篩選、列舉并解釋重點熟語這項工作上,對于熟語的性質(zhì)卻少有人涉及。篩選、列舉并解釋重點熟語,對于學習并使用熟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未涉及熟語的實質(zhì),所以未能從根本上來解決熟語的使用問題。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學習一個詞語,記住它的一般性的解釋是必需的但還不夠,因為記住了并不等于會用。我們還必須了解某類詞語的一般特性甚至是某個詞語的“個性”,使用起詞語來才會得心應手。因此,下文擬從熟語的特性的角度來談談正確使用成語以外的熟語的規(guī)律。 從熟語的構(gòu)成來看,諺語、格言、慣用語和歇后語等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相當于詞或成語的固定短語,例如:磨洋工、拆墻腳、炒魷魚、版版六十四、當面鼓對面鑼、不分青紅皂白,“宋江的軍師——吳(無)用”,等等;二是句子式的完整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樹倒猢猻散”、“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滿招損,謙受益”等等。 一、兩類熟語的共性 (1)熟語大多來自民間,在人民群眾的口頭廣為流傳。因此,大多熟語口語色彩很濃,在書面色彩要求高、比較專業(yè)或嚴肅莊重的具體語境中使用要謹慎,用好了可以有獨特的表現(xiàn)力,用不好會影響語言的協(xié)調(diào)性甚至損害內(nèi)容。 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xù)存在著。(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在這里,作者連用“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這兩個熟語來比喻不注重調(diào)查研究,盲目工作的主觀主義作風,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否定、諷刺有力,又與嚴肅的語言氛圍十分協(xié)調(diào)。 但是,如下面一個句子,熟語就用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一個人的語言美的基礎(chǔ)是心靈美。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為凈化、美化我們的語言作出應有的貢獻! (2)熟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不能望文生義。許多熟語用的是比喻義,不能隨意變更引申。 例如:“門外漢”只能解釋為“外行人”,不能解釋為“門外的人(或男子)”;“敲邊鼓”并不是真的去“敲打邊鼓”,而是“在一邊鼓吹、協(xié)助”;“八竿子打不著”并不是說“即使很有能力、水平也奈何不了”,而是“比喻關(guān)系疏遠或沒有關(guān)系”;“趕鴨子上架”,意思是“強迫人去做能力夠不到的事”,不能用以表示“催促人上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說“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nèi)的事情”,不是說“既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又不管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如下面句中的“門外漢”“敲邊鼓”“八竿子打不著”“趕鴨子上架”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都用錯了: 我的父親1963年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成績優(yōu)異,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無名,只能成為高等學府的門外漢。 這篇報道雖然講的是事實,但充其量不過是敲邊鼓而已,并沒有把事情的真相和實質(zhì)揭露出來。 這里地處縣市交界“三不管”地帶,因其偏僻、交通不便,令執(zhí)法人員八竿子打不著,所以往往成為假貨銷售最猖獗之處。 對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輕干部,我們就要趕鴨子上架,多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 有的同志身兼數(shù)職,但往往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樣的官僚主義作風非剎不可! (3)熟語中也存在較多的近義現(xiàn)象,要注意分辨相近熟語的差異,要分析具體語境的需要。 例如:“樹欲靜而風不止”與“山雨欲來風滿樓”,都有“風不止”(喻某種力量不可遏制)之意,而前者偏重于強調(diào)“樹欲靜”(喻另一種力量希望停止),后者偏重于強調(diào)“山雨欲來”(喻重大事變即將發(fā)生);前者對象(樹、風)之間是相反關(guān)系,后者對象(山雨、風)之間是一致關(guān)系。像下面語境的空缺處只能用“山雨欲來風滿樓”而不能用“樹欲靜而風不止”: 新年伊始,美國先后集結(jié)了約20萬重軍部署在海灣地區(qū),隨時欲發(fā)動新的海灣戰(zhàn)爭。一時間,海灣地區(qū)烏云密布,陰氣沉沉,直有 之意味。 又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前者是說用瞪眼回擊瞪眼,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即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偏重于強調(diào)以對方對付我方的手段對付對方。后者是說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材料、方法等來反擊對方,偏重于強調(diào)利用對方的漏洞或自相矛盾之處進行反擊。像下面兩個句子中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應當互換為好: 辯論雙方為了深入淺出地說明自身的觀點或攻擊對方,一般會采用大量的類比、比喻,由于類比與比喻本身較難做到嚴密與精確,所以極容易被對方利用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對別有用心的惡意挑剔的人,我們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他的問題和毛病充分揭露出來,讓他再也沒有資格來挑剔你。 (4)大多熟語有著非常鮮明的感情色彩,使用時要注意符合語境呈現(xiàn)的褒貶傾向。 例如:“長江后浪推前浪”,用于褒揚的場合,不能用于貶抑的環(huán)境;“掉書袋”,是貶義熟語,不能用于褒揚場合。下面句中的“長江后浪推前浪”與“掉書袋”就用得欠妥了: 英國的足球流氓還沒搞定,德國、荷蘭、土耳其的又成了后起之秀(“后起之秀”也用錯),大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勢。 代表委員們的建言、議論,今年時興掉書袋,引經(jīng)據(jù)典者大有人在,這樣做,既參政議政,又弘揚民族文化,惠及后人,可贊之,可頌之。 二、兩類熟語的差異 (1)前一類熟語在使用時相當于詞或成語,即可以做句中的某一成分,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易于人們接受,使用較為廣泛,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字眼。例如“吃軟不吃硬”在下面三個句中分別做補語、謂語和定語: 他了解女兒的脾氣和自己一樣倔,吃軟不吃硬。 程咬金生來吃軟不吃硬,見殷氏二兄弟雙膝跪下,慌忙扔下“二郎開山斧”,扶起二位。 魯迅先生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人,是一個不畏惡勢力卻對群眾百姓恭敬有加的大作家。 因此,這一類熟語的使用就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詞性”,是偏名詞性的,還是偏動詞性的,還是偏形容詞性的,或者是兼而有之的;要注意它們是否可以作句子的某一成分;要特別留意它們與前后詞語是否修飾、限制、搭配妥當,在內(nèi)容上是否有重復或矛盾之處。例如: 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我們決不能發(fā)昏章第十一。(“發(fā)昏章第十一”一般用作補語,不能用作謂語) 論學歷不如本科畢業(yè)生,論實務技能又不如高職畢業(yè)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身份是普通專科畢業(yè)生就業(yè)前景不容樂觀的主要原因。(“高不成低不就”用于選擇工作或配偶,不能用以說身份,修飾限制不當) 她的現(xiàn)狀比起當明星的要求,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真不知道她那義無反顧的勇氣從何而來。(“風馬牛不相及”不能用以形容“質(zhì)量、能力、水平等差距很大”,主謂搭配不當) 現(xiàn)在有種傾向,一提到農(nóng)村教育,就不分是非,不問情由,不分青紅皂白給它扣上“應試教育”的帽子。(“不分青紅皂白”即“不分是非,不問情由”,語意重復) 另外,這一類熟語大多與成語一樣,經(jīng)久沿用之后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一般不能隨意變動其中成分,但也有少數(shù)熟語使用時可以比較靈活,可以在中間插上其他成分,例如“炒魷魚”可用作“炒你的魷魚”,“碰釘子”可用作“碰了一個大釘子”;可以同義字眼替換,例如“敲邊鼓”可以用作“打邊鼓”;也可以重復其中某個成分,例如“敲邊鼓”有時用作 “敲敲邊鼓””;還可以顛倒詞語的順序,例如“在一棵樹上吊死”,用成“吊死在一棵樹上”。 (2)后一類熟語在語言形式上相當于句子,也有用作句子的某一成分的情況,但不及前一類靈活,不易于人們接受,在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的情況是以引用的方式、分句的形式在書面語中出現(xiàn),有時候直接作為分句出現(xiàn),有時侯跟在“俗話說”“古語有云”“正所謂”等格式后面出現(xiàn)。例如: 1997年下半年后,各行各類的企業(yè)倒風連連,更為嚴重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范圍的價格競爭,使多數(shù)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 美國假帳丑聞接連曝光,從安然到世通、從施樂到默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假的數(shù)額一個比一個大,給美國金融界帶來巨大沖擊。 金家因老爺金鵬突然中風去世,樹倒猢猻散,一度顯赫的家庭,變得門庭冷落。 房地產(chǎn)業(yè)對亞洲“四小龍”的經(jīng)濟起飛功不可沒,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房地產(chǎn)業(yè)一旦走下坡路,滾下來也會“砸傷”經(jīng)濟。 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用心學習,改變一下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肯定會提高的!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網(wǎng)球得選擇適合自己的好的球桿、球具,這是很重要的。 切實的計劃包括周密的準備,細致的安排和全面的考慮,首先是要對自身所處的情況和面臨的境地有清醒的認識,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一類熟語的使用先要考慮引用是否恰當,再看與前后句是否協(xié)調(diào),即主要看內(nèi)容和格調(diào)上上是否符合具體語境的需要。下面句中的熟語使用就欠妥當: 阿發(fā)知道三爺這次決不會輕饒自己,求誰都沒用,只得壯著膽子自己上門給三爺賠不是,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大人不計小人過,一定再放過他這一回。(“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請看第三者的情面幫助或?qū)捤∧骋粋人。這里不是用在第三者身上) 他為人不錯,只是過于固執(zhí),喜歡鉆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點也不曉得變通。(“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含褒義。這里語意不符,且用作貶義了) 另外,這一類熟語如果是諺語、格言,其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固性很強,使用時不能隨意更改字眼、添加成分和調(diào)整語序。
參考文獻 1、申俊:《中國熟語大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 2、譚汝為:《民俗文化語匯通論(NEW)》,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 3、《豐富多彩的生活語言——熟語》,張廣祥 4、馬金江:《熟語的來歷》,《書摘》,2004年,第4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