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王維詩的藝術——詩情畫意 [摘 要] 王維詩善于捕捉自然形象,色彩、聲響,或精工細刻,或簡筆勾勒,描繪出一幅幅形象生動,具體可感的畫面,創設幽深談雅的意境來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關鍵詞] 王維 畫面 意境
王維是我國盛唐時期杰出的詩人,字摩詰,太原祁州人,他一生經歷豐富,做過官,吃過齋,過過閑適的田園隱逸生活。王維熟知世間面態,這為他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王維早年立志功名,所作詩作風格雄渾、意境相當開闊,詩中透著豪情。這期間以邊塞和游俠題材的詩歌居多。他的詩作現存四百多首,在我國詩歌史上奠定其地位最能標志其詩歌藝術成就的,當然要算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這些詩歌的主要內容是體現田園隱逸生活的恬靜閑逸,描寫了自然山水的清幽秀美。由于王維一生多才多藝,精通音樂、書法、繪畫,因此他能將多種藝術融會貫通,將各種藝術手法融入其詩歌創作之中,在他的詩作中兼融了畫法、樂理,構成了獨特的意境。王維憑著自己對自然界敏銳的感受,善于捕捉自然的色彩、聲音、動態。有時運用素描,有時又精工細刻,他作詩揮灑自如,創造的詩境獨到。后人精當地評價他詩的藝術特色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在取景上頗畫家的別具匠心,在畫面上,色彩的運用給人以的映襯濃談相宜之感。下面我想以王維的具體作品為例,粗淺地談談王維山水詩中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特色。 首先,王維善于捕捉自然形象而后加以細致刻畫,構成一個生動的畫面。 王維投入大自然的你懷抱以后,發現了大自然的純凈。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他的詩情。創作了能在唐詩史上奠定其大師地位的作品《山居秋暝》。這首詩抒寫了王維的隱逸情懷。詩中描繪了山村秋天的傍晚的恬美景色,表現了詩人高潔的志趣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詩文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們不妨來品味一下其中的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用畫家的銳眼捕捉了自然界的“明月、青松、清泉、溪石”等視覺形象,加上他音樂家的耳朵去捕捉聽覺意象,然后用上詩的語言去刻畫這些意象。這一聯詩人將詩、畫、樂三者巧妙結合,讀這兩句詩會在讀者腦中形成了一個幽靜而又清新,聲悅而色雅的風景畫面。閱讀這首詩會讓您有身臨其境之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也喚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詩情畫意”的特點在王維《使至賽上》也有充分的體現。詩中的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用傳神的筆墨,用繪畫的藝術將塞外風光刻畫得尤為奇特別觀而又美麗。這兩句詩極講究景物的畫面感。詩人在這里捕捉到了西北邊疆上特有的自然意象,“浩瀚的沙漠、直白的孤煙、長長的河流、圓圓的落日”等,構成了一幅簡約而又奇特的邊塞風景畫。這兩句詩中所體現的畫意我們可以這樣去分析:首先詩人用了繪畫一樣的構圖。一個“大”字讓人感受到了空間的遼闊無邊,然而畫面卻層次豐富、在無限的大漠之上,有一股白煙直沖云天,有黃河橫貫其間。一個“長”字腦中浮現的黃河形象應該是杳無盡頭的,在這長河之上唯有一輪圓圓的落日,讓人頓生寥落之感。詩人所創設的畫面如此遼闊,意境如此雄渾,也難怪有人將此聯譽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只要你真正去品味了其中的妙意,你就不會對“千古壯觀”的贊譽表示疑惑。其次在這里詩人用了繪畫一樣的線條。“大漠”是橫鋪著的,“孤煙”是縱升的,“長河”是縱橫著的,“落日”又是橫向擴大的。詩人用了幾根線條,將景物的基本狀態勾畫無遺。如此概括,猶如一幅抽象寫意的美術畫。再說色彩卻不顯單調。廣闊無限的大漠黃沙彌漫,黃昏的夕陽發出“橘紅色”的弱光,靜靜地懸在天邊,與平靜的閃管“紅色”光芒的河水交相輝映。浩瀚的大漠上有一股“灰白色”的濃煙直升上空。我想不會作畫的人,讀了這兩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圈”也有了提筆作畫的沖動。 其次,王維善于捕捉自然界的色彩、聲響將之融入詩中,通過詩中聲色俱備,動靜相映、形象鮮活的畫面來反映詩人的感情。 王維思想和創作以天寶初年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因盛唐政治開明,他關心政治,思想上較為激進。因此在他前期的作品中色彩的基調是現出熱烈而明快的。請看: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清溪不見人。” ——《桃花行》 詩中用了鮮艷的色彩來描繪出一幅暖色調的山水圖畫,即使其中的“青”本為冷色,但在這里卻也變得溫暖多了。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輞川別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少年行》 在這些作品中,通過明麗的色調反映了詩人思想的開明和性的爽朗。王維作詩在色彩上下功夫的目的是為了有利于抒發情懷的。我們再觀其后期的作品。由于此時唐朝政治局勢由明而暗,王維不想與黑勢力同流合污,因而走上消極逃避之路,過上歸隱的田園山野日子。這時他在詩中所呈現的色調也由前期的明快轉為陰冷色調。如“輕陰閣小雨,深院晝墉開。”(《節事》)詩句開頭就流露出詩人陰沉的情緒,“陰”“深”二字為本詩蒙上了一層冷灰陰暗色彩。又如:“與君青眼容,共有白云心。”(《贈韋穆》)“返景入溪林,復照青苔上。”(《鹿柴》),“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節事》)等詩句中不時地出現“青”“白”之色,這應該是反映了詩人隱居山野時落寞的生活及蒼涼的心態吧。 王維詩在聲響的處理上善于將動靜之景相互映襯以表達內心細致的感受。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詩中“人閑、夜靜、山空”是從靜態入手,構成了春天山澗夜晚的寂靜。詩又寫了“花落、日出、鳥鳴”這些動景。用一個“驚字打破了夜的沉寂,改變了那種陰沉的氣氛,平添了山澗的寧靜幽美,創造了因鳥鳴而更顯山幽的境界。再如:“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高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山峰高聳入云,白云繚繞。茂盛的古木叢中有一條清靜的小路,不見人的蹤跡,卻不知從何處傳來鐘鳴聲。這鐘聲雖然有些莫名,但并沒有打破山林的寧靜氣氛,反而加深了環境的僻靜和幽深。 最后,王維善用簡筆勾勒的方法,創造出一種清新幽遠的水黑山水畫的意境。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詩人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一種幽美、靜謐的意境。 “江流天地外,水色有無中。”(《漢江臨眺》)詩人在這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淡雅,格調清新的水墨山水畫。畫面的布局遠近相映,以簡帶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融情于景,體現了詩人的樂觀,給人以美的感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詩人捕捉到了最特別的一瞬間,用簡淡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寂靜清幽的傍晚山林夕照圖,意境幽遠令人憧憬。 綜上所述,王維的詩作有的善于細致描繪,有的簡筆勾畫,經過精巧的構圖,加上和諧的色調為我們作出了一首首富有詩情畫意的山水詩。品味王維的山水詩猶如欣賞一幅美術畫,這是我品味其詩的直接感受。王維的詩確是詩情與畫意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一。他為山水田園詩樹起了一塊耀眼的里程碑。他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文學財富。他的詩藝和詩理對后人的影響將淵源流長。 參考資料: 1.《中國古代文學》(上冊)于非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4年6月第2版,341頁至348頁 2.《中國文學史》(第二冊)李道英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196年5月第1版,169頁至175頁 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冊)于非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4年6月第1版 32頁至40頁 4.《中國古代文學輔導》王樹芳 馮樹純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第1版 119頁至121頁 5.《教師教學用書》(初中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 2002年12月第1 版224頁至226頁 6.《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八年級第上冊)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