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韓非子》寓言故事的藝術特色
[摘要]:《韓非子》寓言故事從古至今廣為流傳與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獨立性、現實性和寓言群特性等藝術特點密不可分。 [關鍵詞]:《韓非子》 寓言故事 藝術特色
《韓非子》中的許多寓言故事,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矛與盾”(《難一》)、“守株待兔”(《五蠹》)、“買櫝還珠”(《外儲說上》)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名篇。《韓非子》寓言故事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廣為流傳與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獨立性、現實性和寓言群特性”藝術特點密不可分。 其一,《韓非子》寓言故事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其表現出的哲學智慧,是韓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 可以說,寓言故事是設喻說理的寄托平臺。韓非的寓言常蘊含著深刻明切的哲理 ,他可以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來推演出重大的道理。成語“自相矛盾”出自寓言 “鬻矛與盾”(《難一•難勢》),是韓非矛盾學說的寓言體現,用邏輯學的話說,兩個相互否定的命題是不能同時成立的,二者不能為真。韓非對于邏輯性有著嚴密的要求,雖然韓非的主觀意圖是說明法治與禮治的根本對立,著意批判儒家宣揚的禮治思想,為法治戰勝禮治制造理論根據,但它確實客觀地揭示了當時儒法兩種思想根本對立的現實。 此外,韓非的寓言故事還體現出樸素辯證法思想。盡管《韓非子》中有過分強調對立、斗爭絕對化的意識傾向,但對矛盾的轉化條件,也作了辯證的解釋。他還以水火為例,說明矛盾轉化的條件性。水本來是能夠克火的,但若把水盛在鍋里,火就可以反過來克水,把水燒干,這是因為條件不同的緣故。他也用樸素辯證法來解釋歷史現象,形成他的進步歷史觀。他認為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因循守舊、復古倒退是沒有出路的。他用耳熟能詳的“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猛烈抨擊頑固守舊的陳腐思想,為推行他的革新變法主張尋找理論根據。但韓非的歷史觀也有不少缺陷,本質上還是唯心主義的。 其二,《韓非子》寓言故事具有明顯的獨立性。 韓非寓言故事具有獨立性,并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寓言在《戰國策》、《孟子》等諸子散文或歷史散文中還只是偶一用之,在《莊子》中雖連篇累牘,但都為闡明一個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議論說理文的一部分,充當說理論辯的一種手段或敘事的一部分,而非獨立的文學體裁。到了韓非手里,才開始有意識地系統收集、整理、創作寓言,并將它們分門別類,輯為各種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如《 內外儲說 》、《說林上下》即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韓非寓言故事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細節豐富,顯示出高超的文學技巧。 自從寓言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就顯出別具一格的文學意味。著名的“和氏獻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馬”則描繪出造父是專政制度最佳辯護的人物形象;“鄭袖劓美人鼻”,寫出鄭袖工于心計,巧言令色,口蜜腹劍,手段毒辣,故事情節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說,而且人物形象鮮明。筆者認為:“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識論。 其三,《韓非子》寓言故事具有鮮明的現實性。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歷史事跡和現實,很少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也沒有超越現實的虛幻境界和人物。《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形象化地體現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他受莊子等諸子前輩的影響,取材方面來源于現實歷史,讓歷史人物說話,改變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觀點。如孔子的形象在《韓非子》中改變了一貫的儒者面目。如《韓非子•內儲說上》主張釋賞行罰的孔子,是一個冷峻的法家形象。而取材于現實社會和民間故事的寓言,更是韓非對社會現象深入仔細觀察后提煉出的,如“鄭人買履”、“郢書燕說”(《外儲說左上》)等都具有諷喻現實的意味。 題材的平實并不意味著韓非寓言故事在藝術上的平淡,相反,作品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如《外儲說左上》“棘刺母猴”,故事情節波瀾起伏,跌宕生姿。三個人物各側重其性格的一端,燕王的昏庸,衛人的狡猾,冶者的聰明,都表現得單純鮮明,生動逼真。韓非利用寓言故事對當時社會的種種丑惡愚昧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入木三分,淋漓痛快。又如“夫妻禱者”,寫在金錢的驅使下夫妻各懷異心;“衛人嫁子”寫衛人千方百計聚斂財富,連女兒的愛情幸福也成了犧牲品。這都體現了作品幽默冷雋、針砭時弊的藝術特點。 其四,《韓非子》的寓言故事還有一定的邏輯性。 如《說林上》“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內儲說下》“晉文公宰人上炙而發繞之”等篇,主人公通過機智巧妙的爭辯,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故事情節跌巖起伏,富于戲劇性,這些故事與《韓非子》其它那些邏輯周密的駁論、論證文很是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五,寓言群”形式是《韓非子》寓言故事的又一特性。 如《內儲說上》的論述中心是“七術”,即國君用嚴刑峻法和各種權術來駕馭群臣的七種手段,為此韓非用了四十九個寓言故事來曉喻“七術”的內容。《內儲說下》的中心是“六微”,即國君統治必須了解洞察的六種隱微難見的事端,也用了五十個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集的出現,說明寓言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已開始脫離散文母體,取得了獨立存在的形式。韓非子是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言人,他繼承了商鞅的“明法”,申不害的“任術”和申到的“乘勢”理論,將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理論基礎。他收集、整理和創作寓言是為宣傳他的法制思想服務的,體現了其法家的思想。在《外儲說》四篇中,使用寓言一百一十多個,從二十個方面宣揚了封建專制的法制和權術,成為中外寓言史上罕見的奇跡。
參考文獻: ①《中國文學史》 ②《中國古代思想史》 ③《韓非子直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