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XQJY433 論文字數:6279,頁數:05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及糾正策略
[摘 要]攻擊性行為是幼兒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不良社會性行為,是指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3-6歲是攻擊性行為出現頻率最高的時期,兒童攻擊性行為常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等。兒童攻擊性行為不僅對個體的健康發展不利,而且阻礙兒童社會性、個性和認知的發展,也影響教師教育工作的正常實施。如果攻擊性行為升級,并延續到青少年時期,就容易產生攻擊性人格障礙,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等。而導致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主要有環境因素、教育誤導和模仿三方面,由此我們提出了在家庭方面和幼兒園方面的相應的矯正對策:減少幼兒接觸暴力題材,以免效仿;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榜樣示范、給予較多關注;轉移注意力、多與此類幼兒溝通;了解產生問題的原因;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冷處理。爭取家園齊動,共謀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 幼兒 攻擊性行為 形成原因 糾正策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