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皮亞杰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為思維服務的。同時,語言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很難獲得廣泛的知識。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 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那么該怎樣去培養呢? 一、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創設語言交往的機會 1、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交往 小班幼兒年齡小,很多小朋友剛剛脫離家庭生活的懷抱進入一個陌生的集體環境中,他們和老師、同伴都處于一個熟悉的過程中,因此,要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只有“讓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讓他們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習得。比如,在剛開學的點名活動中,我就引導孩子學習和別人問候的各種方法,先是我和周老師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問候,孩子們覺得很好玩,他們也就愿意一起來參與了,他們學會了“老師你早”“見到你真高興”“老師好”,除此之外還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勢等來打招呼的方法,對于內向不愿開口的孩子,我們會鼓勵他:“如果下次你能說‘老師早’我會非常高興的”,如果是能力強的寶寶,我會這樣對他說“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學問候這件事情上,我們相信會給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因為,他們了解了同一個意思的話可以用許多種不同的句子來表達,這對他們以后語感的提高是有促進的。另外,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廁等活動中,注意給幼兒提供語言交往的機會,使全班幼兒在飯前、睡前及脫衣前都可以用語言來了解對方的需要,給予幫助,增強對同伴的親切感、責任感、加深友誼。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語言是在一定的環境和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境和心理因素的制約。同伴間的交往更是語言發展的好機會,孩子們年齡相仿,認知水平相近,交往起來很投和。因此,我們要為他們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無拘無束,自由交談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有話愿意講。因此,我們要努力創設家庭式的氛圍,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每個幼兒,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說話。尤其當幼兒主動與教師說話時,教師總是認認真真地聽,熱情地與幼兒對話,并能善于將話題稍作延長,幼兒解除了緊張心理,就越來越敢說,越來越愿意說了。 其次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給孩子提供更多語言交往的機會。我和周老師經常利用餐后這段自由活動時間,或參觀各個班級里的環境,我們園內的各班的環境內容是很豐富的,對小班孩子來說是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在參觀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講很多話,如:講講你喜歡哪幅畫,上面畫了些什么?這幅畫的哪些地方你很喜歡?在參觀過程中要讓孩子多講,多與同伴講,老師要少講或帶動膽小的幼兒講話。另外,班里的圖書角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孩子們經常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有關大自然、社會生活的知識,培養優良品德,還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展。小班幼兒模仿性強,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生爭搶現象,此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看看你拿的書好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給我看一看,好嗎?通過這種語言引導,可從中培養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互相談論和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并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給同伴講述自己圖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其他內容。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注重日常談話,加強個別指導。 小班幼兒由于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甚至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周圍,和他們親近,撫愛他們,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說話,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對新的環境、教師、伙伴發生興趣。這時幼兒也就逐漸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此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發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因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與人交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不愛說話,說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掌握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個別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幼兒,我們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習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想象力也豐富了。 三、與家庭密切配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最溫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樂的港灣,家庭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環境,同時,日常生活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環境。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在這個環境中有著豐富詞匯、發展口語的很多有利條件。如:幼兒接觸到的詞句都是與具體事物、具體動作同時出現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多是常用的、反復出現的易于加深幼兒印象和理解。家長應善于抓住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的時機:在教幼兒穿衣服時,教幼兒正確叫出各種衣服的名稱;在盥洗時,教幼兒說出盥洗用具、盥洗動作、面部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帶幼兒外出時,主動與幼兒交談,向幼兒介紹所見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時豐富有關詞句。在家庭中的日常談話中,家長最容易發現幼兒口語中的問題,如發音不準、用詞不當,口吃或語病等。發現以上任何問題,都能通過示范及時糾正,要發展3-4歲幼兒的口語就事半功倍了。 小班幼兒是口語發展的最佳時期,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于幼兒生活的每時每刻,只要我們挖掘潛力,適當引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能夠較為迅速地得到發展的。這個時期抓緊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