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師幼互動氛圍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學習學前教育心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員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十分鮮明地倡導尊重幼兒權利,保障幼兒權益,促進幼兒全面和諧而富有個性發展的現代化兒童觀。《綱要》還從不同角度圍繞著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精神提出要求,強調要“關注幼兒在行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就是要求教師能承擔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相符的角色,靈活扮演好最適宜的角色與幼兒積極互動,關注個別差異,把握好每個幼兒最近發展區,并為他們搭建好主動學習、構建的支架,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如何建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通過在北師大遠程教育進一步學習和提高中,筆者認為,只有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才能產生合作、彼此信賴的積極的師幼互動。這是一切學前幼兒教育的基礎,通過在此學習,收獲很多,因此覺得,教師要摒棄往日的師道尊嚴,放下架子,與幼兒打成一片,作一個真正的“孩子王”,學會從管理者、操作者、傳授者變成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提高征集對師幼互動的敏感性和主動性、積極營造一個積極有效的互動氛圍。 一、聊一聊,聽聽孩子的訴說。 要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地發展,就要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但在現實工作中,大多數教師對班里幼兒之間的差異了解甚少,還是在模糊、大概的層面,因而教育未能有針對性,未能真正地使教育落到每個幼兒身上。究其原因是教師未能重視了解幼兒的心里、情感的需要,很少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即使是日常個別談話,教師與幼兒的教壇也是一種機械的、目的性很強的訓話式談話。如“**小朋友,你今天打人是不對的,知道嗎?”“知道”。教師對幼兒的談話是一種居高臨下、約束性口吻,而幼兒的應答也只是任務式的,沒有積極意義和實質性。這樣的談話,幼兒是不感興趣的、是有距離感的。 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應注重與幼兒情感上的溝通,取得幼兒對自己的信賴感、親和感,才能使幼兒樂意地、大膽地與我們交流,信服教師的引導。這種溝通也為我們了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發展狀況提供信息。而“聊一聊”,就是最好的情感互動,是師幼掃除一切正規性和嚴肅性之后的隨意交談,是一種不拘一格的敞開心靈的,雙方在沒有現實利益、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的平等對話,這種交流使幼兒有受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覺,他們就樂意傾訴自己心中的秘密,道出他們的心聲。“小剛,今天怎么沒有看見你笑啊?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悄悄地跟老師說好嗎?”“你喜歡跟班里哪個小朋友在一起玩呀?為什么?”類似這樣的談話就很有親和力,這種有親切感,能增強幼兒對老師的信任,有利于師幼的感情溝通,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幼兒個別差異,發現幼兒在某方面特長或發展障礙的重要信息渠道,這種聊天式的談話,是教師策略有的放矢,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蹲下來,與幼兒探所生活中的秘密。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總是以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身份出現在幼兒的面前,認為幼兒知識學到越多、接受得越快,教育就越成功。教師甚少考慮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教育類同成人教育,甚是強迫幼兒順從成人的要求去學習和思考,這是不尊重幼兒的人格、違背幼兒的學習規律的表現,是對幼兒的不公正對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叢書《學會生存》說明“教師的指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停留在傳遞知識上,而越來越多地強調鼓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的和創造性的活動,“與學生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教師應該以與幼兒合作平等的心態,去支持、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探索,與他們共同成長。 幼兒天性就是好奇好問,而生活周圍有太多的東西吸引著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會忍不住動手動腳去探個究竟。作為教師,我們應學會蹲下來,循著幼兒的眼光去看,“你們在小蝌蚪是嗎?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還是后腿呢?”并與孩子們一起觀察小青蛙生長過程,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奧秘,從中了解幼兒所關注的、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有利于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支持幼兒大膽去發現問題,并與幼兒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幼在共同探索過程中雙向影響,平等互信、相互激發。盡管這種教育方式比教師直接把結果告訴幼兒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幼兒的各種能力在教師的共同探索過程中得到了提高。 三、笑一笑,與幼兒共享快樂時刻。 有人說,走進幼兒園就像走進童話世界,令人心情舒暢。幼兒純真無邪的臉龐,童真稚氣的話語,十分地惹人喜愛、逗人發笑。現實生活中,由于獨生子女的家庭特殊地位和現代教育的提倡,幼兒的自主性、個性增強了,但有的教師為此感到很難“管住”孩子,常生困惑,有些教師為了樹立威嚴就整天緊繃著面孔,生怕笑臉一開,孩子們就會鬧翻天,不可收拾。盡管孩子做出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舉措,教師也很吝嗇地把嘴巴一抿就馬上收攏,這對孩子來說是殘忍的,他們多么希望老是能夠盡情地露出燦爛的笑容。 其實只要教師們能夠走進兒童的世界,興高采烈地以合作者的角色與他人共謀“大計”,用平等的心態與他人共享成功的快樂,以伙伴的身份與他們一同體驗玩耍的樂趣,用長者的慈愛為他們的進步而感到驚喜。“**小朋友,你今天能大膽舉手發言,老師為你的進步而感到高興。”我們中二班在三月份又獲得“我能行”流動紅旗,老師為你們高興而自豪。如此的贊美鼓勵,幼兒心用就會像喝了蜜一樣甜,他們會更樂意聽老師的話,甚至會與老師商量,制定班級的活動規則,并共同遵守。 孩子是直觀、具體而細膩的,他們通過老師的笑容,鼓勵的眼神,感受到老師的可敬可親。師幼之間的這些感情互動有利于促進幼兒與老師的交往,使幼兒在快樂愉悅地接受教育、健康活潑地成長。 四、大手小手牽起手,共建互尊互愛師幼關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由此可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留美博士黃全愈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精辟地提出應該提倡“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系。他認為:互尊是把教師當成可敬可親、可圈可點、有血有肉,可以互相探討的人,不是說一不二的神圣化角色;互愛才能讓學生從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被“傳道”、被“授讓”、被“解惑”的角色,變成有主觀能動性,有獨立“啟疑”能力的人。這是教師和幼兒的互動,是一種平行的、雙向的行為。 在教師與幼兒的交往過程中,要把幼兒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切忌時時處處左右幼兒的行為,限制其自主性和主動性。要以平等的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活動。如在活動中,老師扮演一定的角色,加入進去,與孩子們一起上商量、制定規則,一起游戲等。這樣能極大增進師幼間的感情,縮小心理差距,在平等和諧的活動氛圍中,幼兒會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教師“大朋友”的適時指導和引導,活動的教育成效愈加明顯,從而體現兒童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學相長,師幼互動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和幼兒雙向受益,感受到其中無盡的歡樂。 總之,通過北師大網絡平臺學前教育的兩年多學習中,讓我深刻地了解到教師應努力營造平等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氛圍,走進幼兒的世界里面,與他們一起活動、游戲,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共享快樂時光,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內心需要,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主動地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