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過后就是進入小學,進入小學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可是 現在的幼兒自理能力都很弱,所以這就需要加強培養,然而又該怎樣去培養呢?幼兒的自理能力又為什么會比較弱呢? 一、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分析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然而家長對孩子的關愛與寵溺也越來越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即使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也要幫忙。也有許多的父母因為工作比較繁忙,把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然而爺爺奶奶更加的疼愛孩子,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慢慢的就養成了什么事情都是家長幫忙做,自己即使是會做的也害怕孩子做不好,擔心還孩子小,覺得孩子沒有那個能力,很多家長聽到老師說在幼兒園里自己洗了杯子,自己穿了衣服都非常的不可思議,其實這些事情完全是孩子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家里家長卻不讓孩子做,這樣變剝奪了孩子的鍛煉機會,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慢慢的變的懶惰了。例如: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家長把孩子送到大門口由老師帶到班里,可是貝貝小朋友的爸爸一定要把孩子自己親自送到班門口,即使是班里的老師來帶也不可以,孩子自己要求由老師來帶也不可以,這樣其實也是不好的,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讓孩子自己上幼兒園也是一種鍛煉。 二、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自理能力的一個基礎,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的自理能力才能慢慢的提高,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是相當的高,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人圍繞的一個孩子轉,孩子說的話就是“圣旨”所以現在的幼兒在家里都有一個相同的稱號“小皇上”。然而這樣長期以往就不會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很多的幼兒在幼兒園里還是比較聽話的,可是回到了家里就不一樣了,這樣就變的家庭與幼兒園脫軌了。許多的孩子在幼兒園還是比較聽話的,而且自己的事情也是自己做,可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樣了。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在家里孩子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是比較依賴父母,爺爺奶奶的。如果要想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就需要讓家長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園共同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喜歡。我們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父母是老來得子,而且工作還非常的忙,把孩子交給阿姨照顧,是萬分是小心,所以這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不是很高,習慣和自理能力更是弱,眼看就要上小學了家人和阿姨也很為他擔心,所以在家長會的時候問我們老師“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孩子在家里也很積極的主動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也幫家人做一些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呢,這樣可以鍛煉鍛煉他們的能力。”我們變想出了一個辦法,孩子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事情,或者自己有進步,便讓家長寫紙條第二天帶到幼兒園給老師,老師讓在課上與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個幼兒的進步,給予鼓勵和獎勵,然后收到進步袋里,長此以往孩子的進步越來越多,慢慢的便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很多家長也反應這個辦法很好,孩子在家里能夠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了。其實這主要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給他一個鍛煉的平臺,等到大了,在開始要培養他的習慣,這就有點慢了。父母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慢慢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便會上去了。家園聯系是幼兒園和家庭的聯系的一個重要渠梁,孩子在幼兒園一周的變現都寫在了上面,家長看到后會很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園里的變現,家長還可以在把孩子的家里的表現寫在上面,也讓老師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家的情況,這樣就更加的清楚幼兒的進步與不足,我們就可以根據幼兒的情況來給幼兒具體的鍛煉機會。讓幼兒在家里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只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他們的自理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如果連一個好的習慣都沒有,那個怎么會有好的自立能呢?所以說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自理能力的基礎,這也要讓家長認識到。家庭與幼兒園需要共同努力。 三、生活中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要讓父母明確的認識到愛孩子就要讓放手讓他大膽的去練習,在家里,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情絕不能發生,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適當的給予鼓勵和信心。很多幼兒都非常的膽小,在他人面前也不敢表現自己,家人應該給孩子在他人面前表達的機會,這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孩子對自己的一個肯定。在家里,家長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盡力不要全部包辦孩子的事情,許多的事情孩子自己其實是可以做好的,家長在一旁起到輔助作用就好,例如:孩子的小被子可以讓他們自己疊,不要擔心他們疊不好,即使他們疊的不好也要讓他們疊,然后再拆了自己疊,其實重要的不是他們疊的怎么樣,重要的是給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即使他們疊的不好也要在一旁鼓勵他們,不要說“哎呀看你怎么疊的這樣子,來,還是讓媽媽給你疊吧,你疊的不好還非要自己疊”這些話都是不應該說的,要是長此以往下去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對什么事情都產生恐懼心里,這對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好的。在家中家長更應該給孩子更多鍛煉自己的機會,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助于以后走進小學后沒有人在身邊照顧自己,這時候就需要自己來解決問題了,有一個良好的自理能力,那么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了。我們班里有一個幼兒,上幼兒園來阿姨還要陪在身邊,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做,現在已經大班了,我們都非常擔心孩子以后走進小學該怎么辦,通過我們多次與孩子的父母溝通,最后終于不再讓阿姨陪著上幼兒園,后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慢慢的提高了。 好習慣要從小培養,自理能力也要從小鍛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專家總結說,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因很簡單,孩子一旦被剝奪嘗試的機會,就等于被剝奪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也就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記住:最早放飛的鳥,最有希望飛到高遠的地方。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