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09
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摘 要] 家庭作為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但目前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缺乏辨證的分析和認識,盡管有望子成龍之心,卻缺乏教子成龍之術,以致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作為幼教工作者,有責任與家長多交流并給予家長一些必要的指導、幫助,以便更好地利用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資源,最終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良性互動,為祖國未來的茁壯成長創造優良條件。 [關鍵詞] 家園共育 家庭教育 非智力因素 幼兒入園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大事。入園后,孩子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集體生活,開始與家庭以外更多的人進行交往,也開始接受比較系統正規的早期教育。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以后的教育就是幼兒園單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亦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應該肯定,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如何去愛呢?不同的家長表現方式卻不盡相同,而且效果也是千差萬別。如何避免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父母對幼兒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養,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對制約幼兒成長的非智力因素(諸如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則很少過問。作為幼教工作者,有責任與家長多交流并給予家長一些必要的指導、幫助,以便更好地利用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資源,最終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整體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為祖國未來的茁壯成長創造優良條件。 一、愛孩子要愛得合理,愛中有教 中國社會的發展使得“一個孩子”逐漸成為不爭的事實,也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家長整天把孩子罩在“保險柜”里,放在“安全圈”內捧著、哄著。他們對幼兒百依百順,要什么給什么,千方百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加之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愛”,幼兒成了整個家庭的主宰和中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生慣養。另外,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狹隘的偏見,對幼兒錯誤的思想行為,無原則地支持和保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犯錯誤,或顧及到自己孩子的名聲、孩子的前途,而竭盡全力為幼兒開脫,不與幼兒園或學校配合,正是這些千奇百怪的“愛”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當前我國幼兒普遍存在的好吃懶做、嬌氣脆弱、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等諸多問題。 中國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及教訓曾在九十年代初中日兩國共同舉辦的一次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中充分暴露,事隔多年,這些問題似乎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我們認為:家長不僅要愛孩子,更要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愛中有教。我們不必強求每個家長都能深刻理解古代觸龍所提出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所蘊含的真諦,但是我們有責任努力引導每個家長朝著一切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并為此作出最大努力。首先,家長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來練習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技能。比如吃飯,每當午餐時,我們老師總是彎著腰一個一個輪流著喂,有些剛入園的幼兒情緒本來就不穩定,加上老師“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