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122
論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摘 要]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獨生子女日益增多的同時,6+1的家庭模式,讓許多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優越的生活環境,讓本應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大都被家長包辦代替了,這樣不僅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而且還抑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變得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那“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引起了廣大幼兒工作者的關注和討論。[關鍵詞] 幼兒 自理能力 培養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他人,這就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的。而且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現狀分析 現在的幼兒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弱、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得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祖輩撫養:由于有的父母工作較忙,這些孩子平時的教養任務就歸爺爺奶奶 ,這些隔輩的孩子在家中爺爺奶奶是比較寵愛的,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幾乎事事包辦代替。吃飯、穿衣、上廁所擦屁股、等等都包辦了,不讓孩子自己動一點手,長期以往導致孩子認為這些事情大人做是應該的,喪失了自己動手的愿望,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展遲緩。 2、父母嬌寵: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能力弱,以后學習也不晚。 有的時候孩子自己說:“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還是媽媽(爸爸)來”這些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展,與其它小朋友都有明顯的差距。 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不僅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也妨礙了孩子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一般來說,孩子無論是學吃飯還是學穿衣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煩的多,但是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必須有一個過程,成人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或溺愛孩子就什么都替孩子包辦,這事實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自理能力提升的機會。 其實允許孩子嘗試,以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培養和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要素。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要培養幼兒初步的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務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地把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作為健康領域的培養目標,幼兒園教育是幼兒走進社會的第一任老師,責任就更重大。因此,我們應在日常生活和一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