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170
淺談地方自然材料在幼兒科學區域中的開發與利用摘要:地方自然材料是指特定區域內教師能夠開發和利用的當地自然資源材料,它們蘊含著豐富教育資源。幼兒的科學活動應超越幼兒園的范圍,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開拓幼兒的眼界,讓幼兒學會多方獲取科學經驗,促進其科學興趣和探索慣的養成。同時,幼兒對科學經驗和科學方法的運用,也需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并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從中很好地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 在這里主要闡述教師如何充分開發和利用地方自然資源,就地取材有效開展 幼兒科學教育,本文試從田間自然資源和鄉土動物資源兩方面作簡要闡釋,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目的。[關鍵詞] 地方自然材料 幼兒科學區域 開發與利用 一、什么是地方自然材料? 有教育功能和價值的素材和物件。它們豐富了孩子們的科學探索的素材與視野,擴展了孩子們的科學探索的經驗與能力,激發了孩子們的科學探索熱情與信心。地方自然材料是指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水平,將地方自然材料如田地、園林、蔬菜、農作物、昆蟲、動物 、水產品的根、莖、葉等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與各種材料互相作用,去觀察、體驗、探索進行發現性學習,積累經驗,激發創造潛能。 二、地方自然在幼兒科學區域中的開發與利用 1、科學教育活動前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地方自然材料。 高淳處在南京西南,是江南圣地、魚米之鄉。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應該向它請教,向它探索。”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發現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孩子們更多的機會融入到大自然中。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它的教益無窮無盡,它不斷地向幼兒展示著具體、形象、生活的知識內容。我們這兒的田園以蔬菜種植為主,田間大部分土地都栽種蔬菜,銷售蔬菜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此我園在園內也開辟了一塊約兩畝地的種植園,隨著季節變換,種植多種蔬菜,每季種植從整地到收獲,都以幼兒為主。整地時,老師讓幼兒撿出土中的碎石、拔去荒草,用小鏟子、小鋤頭和老師一起翻整土地,一起撒種、栽種。在蔬菜生長過程中,幼兒不但為其澆水、施肥、除草,還要記錄同一季節不同蔬菜的生長變化,比較這些蔬菜的徑葉、花形、根須有何不同。蔬菜成熟后,師生一起收獲送到幼兒園食堂。食堂的師傅及時把蔬菜洗凈、烹飪好,送給幼兒品嘗。園內還從周圍菜農家收集形態各異的瓜果,如:南瓜、冬瓜、吊瓜、絲瓜、黃瓜、苦瓜、西紅柿、茄子、土豆等等,讓幼兒觀察、比較、辨認,然后利用瓜果蔬菜的自身形狀,師生一起加工成形態各異的飾品,拍成照片掛在幼兒園走廊等處。此外,我們還抓住機會,組織幼兒到野外參觀機器翻土、收割的場面,請幼兒比較機器翻土、收割與人工翻土、收割有何不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