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050
淺談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
摘要:同情心是幼兒良好社會性、人格品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會在以后幼兒的生活、工作中起到維持和諧人際關系的主要作用。同情是一種重要的人格品質,具有同情心得孩子更能體會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會,本文先是分析了幼兒同情心培養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并分析了現階段幼兒同情心缺乏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原因,給出了培養幼兒同情心得一些方法:系統性地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家園共育,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成長;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關鍵字:幼兒 同情心 培養 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1.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道德觀薄弱,社會責任意識差,缺乏同情心。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經濟一體化和網絡信息化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在這兩種趨勢的影響下,經濟和文化融合速度加劇,民族和國家之家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不可分割,在合作過程中,各種思潮和觀念相互碰撞,各式各樣的價值觀蜂擁而至。另外,網絡信息化更加速了各種思想價值觀的傳遞。依靠現代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載體,這些大量的信息處于爆炸傳播、海量傳播的勢頭,大量的西方腐朽價值觀和務實的人生觀隨之涌入,改變了中國人年輕一代的思想,他們在經濟競爭的社會,養成了自私自利,道德觀薄弱,社會責任意識差,嚴重缺乏同情心的個性。這樣的精神文明和我國高速發展的物質文明不相適應,需要改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就要從小入手,這樣的背景下,幼兒的同情心培養就尤為重要。 2.小朋友們普遍缺乏“愛心”和同情心。 我們的小朋友們普遍缺乏同情心,老師們和家長們經?梢钥吹竭@一現象:比如說,在課堂里,有小朋友摔倒了,大家不僅沒有去扶他,反而聚在一起大笑,并且說:“活該!”;在路上走著時候,碰見乞丐,不僅沒有同情別人,還撿起東西扔他,趕他們走;有的小朋友生病了,班里沒有人關心,都說是他自找的,類似的現象不勝枚舉,同情心的教育是該好好抓抓了。 (二)研究的意義 我國幼兒教育過程中,一直就很重視幼兒同情心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同情行為在家庭里在社會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沒有同情行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為家庭;若社會里沒有同情行為,爾虞我詐,人人自利,社會也不成社會了。”因而可以說,同情心是愛的基礎,是善良的基礎,它在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健康人格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同情心是幼兒良好社會性、人格品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會在以后幼兒的生活、工作中起到維持和諧人際關系的主要作用。同情是一種重要的人格品質,具有同情心得孩子更能體會他人的情感,更容易融入社會,可以說,培養幼兒的同情心,探討養成幼兒同情心的途徑和方法,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我們必須清楚的認知到:同情心得培養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能單憑強行灌輸就培養出來,而是一個潛移默化、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老師和社會的一致努力,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長期而道路久遠。 二、現在小朋友缺乏愛心和同情心的原因分析 (一)大環境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競爭激烈,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不足 從大的環境來看,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嚴重缺乏誠信的社會,道德風氣敗壞,人人都缺乏社會責任感,冷漠,不關心他人,嚴重缺乏同情心,給小朋友們很壞的影響。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西方的務實主義得到很多人地贊同,大家的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金錢至上”成為人們的信條,人們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勝,不再關心、幫助他人,而是更多的關注排斥他人,對他人采取一種冷漠的態度,家長們的行為很快被孩子們模仿和復制,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后代。 (二)學校和家庭忽視了對小朋友愛心同情心得培養,在教育上存在著誤區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我們過多關注的是小朋友們文化知識的水平,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培養,在日常的教育中,老師可能對同情心的培養根本沒有給予關注,沒有主動地、積極的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同情心的教育。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存在著誤區,有的家長們怕孩子受人欺負,就采取了消極的教育,如:“千萬別把自己的東西給其他小培養玩,會壞的!薄皠e管別的小朋友啊,別和生病的小朋友一起,會傳染的。”“他打你,你就打他”等等。還有,有的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比如說在贍養老人方面,幾個兄弟姐們像踢皮球一樣推諉責任,朋友、同事有事不幫手還幸災樂禍等等,這樣的行為和處世方式,怎么能培養出來一個道德高尚的孩子呢! (三)物質條件豐富,家庭生活優越,小朋友們不知道人間疾苦,就不會有同情的情感體驗 現在小朋友們生活的很幸福,不缺吃,不缺穿,不知道什么是痛苦,既然不知道什么叫悲慘,那更談不上去同情他人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需要同情,他們沒有傷心的體驗。 三、培養孩子愛心同情心的方法 (一)系統性地培養幼兒的同情心 1.要給小朋友們愛心和同情的體驗。體驗是一種很微妙的事情,我們幼兒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實時機會,隨機進行體驗的培訓。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一點一滴培養自己的同情心。例如,在小朋友們生病受傷時候,我們老師就安慰她,鼓勵她,用親切的行動感化她,讓她覺得溫暖舒適,并且告訴她,以后其他小朋友生病時,希望她也能關愛他們,照顧他們,同情他們。我們還要經常講一些身邊發生的故事,給小朋友們知道什么事情、什么人需要我們的同情,讓他們有對同情的親身體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