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740
淺談老年抑郁癥及其心理干預[摘 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如何提高廣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群體生活質量,實現社會的健康老齡化,已成為人類發展和老年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而老年抑郁是老年人所有的心理問題之中最常見的一種,患病率較高。國內外的多項調查表明,在社區,老年抑郁患病率約為6.00%~29.39%。抑郁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危害嚴重,會導致老年人軀體功能下降,生活質量降低,甚至自殺。本文將探討老年抑郁癥的病因及表現,探討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質量的長期影響。心理干預具有提高老年抑郁患者心理社會方面生活質量的長期效果;支持性心理干預方案針對性強,形式合理,可適用于老年心理衛生保健。[關鍵詞] 老年期抑郁癥 病因 表現 心理干預 老年抑郁癥是指首次發作時年齡在60歲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尤其在75歲以上老人中更加普遍。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腦功能將逐漸減退,心理也逐漸衰老,加上因退休、喪偶、經濟來源、家庭不睦等因素所導致的悲觀、焦慮、抑郁、孤獨等心理變化,誘發老年抑郁癥。據調查,我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占調查人口的0.3%,占老年人口的3.4%,而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在65歲以上人群中,有自殺觀念者高達10%。老年抑郁癥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因此,重視老年抑郁癥的宣教及心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老年期抑郁癥的病因 1、軀體因素 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康復能力以及感覺和運動功能都不如以前,一些引起記憶與運動障礙的疾病直接使老人產生無用感,從而破壞了老人完好的精神狀態,因而更易患抑郁癥。一些內源性的生物化學因素如腦內的神經遞質(5-HT、兒茶酚胺類)與內分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及性腺等)的改變,也增加了老年人患抑郁癥的可能性。 2 、社會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尤其是帶有打擊性的負性生活事件,常常是抑郁癥的重要誘因,而老年期恰恰是嚴重生活事件的多發年齡。由于離退休老人失去職業,地位下降,同事關系疏遠,社交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