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698
讓留守兒童飛——淺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上升為社會的問題,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來源于家庭的教養,當然學校與社會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讓這些留守兒童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為社會做成貢獻而不是影響社會的秩序,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談談我們該如何幫助這些兒童更好成長。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到其他地區工作,把自己的小孩留在原戶籍地學習、生活,從而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兒童。 在農村,留守現象非常普遍。農村留守兒童中,主要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盡管牽家帶口進城務工的農民正逐步增加但與龐大的農民工相比其人數仍相對較少,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大約80%進城務工農民把子女留在老家,成為留守兒童。由于“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性格柔弱內向,具體表現為:拒絕與人交流或不愿與人交流,對人疏離,團隊合作性差,不愿意表現自己,喜歡躲在角落,不活潑不開朗。 2.自卑心理障礙,具體表現為:多疑、易怒、不積極、性情孤僻、容易自我否定。 3.寂寞無聊心理,具體表現為: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健康的興趣愛好,覺得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找不到人傾訴,感覺到非常的孤獨、寂寞。 4.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愛跟人唱反調,喜歡用暴力行為解決問題,部分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缺乏同情心。 5.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喜歡做各種父母討厭的事情來懲罰父母,或對父母冷淡,愛理不理。 三、留守兒童面臨的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這是形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1.1由撫養方式引起的心理問題:目前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父母的父母撫養的監護方式,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教養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卻是非常缺乏。由于監護方與撫養方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極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通常,祖輩們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孫輩很難接受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導致兒童產生自己無法被家人理解與接納的感覺,家人之間無法溝通或疏于溝通,又讓兒童感覺到寂寞無聊。二是上代監護,即留守兒童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他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于監護對象并非自己的孩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要求,從而疏于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于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于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