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058
家庭暴力與青少年犯罪
[摘 要] 家庭暴力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家庭暴力既有對生命的威脅,也有對被施暴者精神上的虐待,成為人類發展進程中,困擾全球的社會痼疾。家庭作為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環境,對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環境中的青少年,其犯罪的幾率比生活在正常環境中的青少年要高。本文較系統的論證了家庭暴力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并且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關鍵詞] 家庭暴力 青少年犯罪 家庭暴力的特征 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聯合國在《清除對婦女暴力宣言》中指出:“……在家庭內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毆打、家庭中對女童的性虐待、強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婦女的傳統習俗、非配偶的暴力行為和與剝削有關的暴力行為”。[1]我國《婚姻法》中也規定:“家庭暴力是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2] 家庭暴力不僅對直接受害者產生傷害,而且對生長在家庭暴力環境中的青少年也會產生嚴重影響。青少年期是一個人社會化進程的起點,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是家庭和社會綜合作用的結果,家庭作為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環境,對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認,長期生活在包里環境下的青少年,易受到暴力文化的感染,遇事暴力解決,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一、家庭暴力對青少年個性成長的不利影響 長期在家庭暴力環境下生活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性格缺陷,主要表現在: 1、認知偏離 首先,當青少年經常目睹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沒有情義可言,形成崇拜暴力的心態,對不聽從自己召喚或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人或行為施以暴力強迫就范;其次,家庭暴力所表現出的殘暴兇狠容易導致青少年對是非善惡評價的混亂顛倒,形成與與社會一般道德相悖離的扭曲的個體道德觀;最后,由于長期受家庭暴力行為耳睹目染,逐漸會對對社會法紀的無知、漠視和敵視,形成淡漠的法紀觀。 2、情感障礙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環境,而環境狀況直接關系到青少年情感的發展。青少年的內心非常敏感和脆弱,家庭暴力營造緊張的家庭氣氛,使生活其中的青少年難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撫愛,相反,由于家庭暴力帶來的恐懼,青少年易形成易激怒、焦慮、煩躁等不健康的性格,很容易因為一些輕微的刺激和生活中的瑣事發生沖動性的行為。并且在家庭暴力長期反復的刺激下,逐漸會變得情感冷漠,對周圍事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使青少年內心被一些消極的情緒和情感所充斥,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 3、造成人格障礙 “家庭暴力造成青少年人格障礙主要表現在: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和逃避型人格障礙”。[3]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主要表現在對社會、對他人冷酷、仇視、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責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顧社會道德法律和一般公認的行為規范,經常發生反社會言行;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缺乏焦慮感和罪惡感。 沖動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的青少年常遭打罵,心理受到壓抑,不滿情緒長期郁結在內心,受到刺激,往往會選擇較為沖動的行為來發泄。具有沖動型人格障礙的青少年常為一些瑣碎小事大發雷霆,進而出現暴力行為。 逃避型人格障礙的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不愿積極應對。生活在家庭暴力下的青少年往往都十分羨慕家庭幸福的同齡人,和其他青少年一樣渴望受人尊重,家庭暴力的負面影響給他們造成多方面的自卑,自卑感嚴重會導致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易發生嫉妒、憤怒等情緒,遇到挫折時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家庭暴力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人類的行為是透過觀察、模仿、示范、演練等過程而獲得,可以透過增強或削弱外界影響而加以塑造或改變。[4]家庭是一個人學習生活經驗,獲得角色行為的最重要場所,也是一個人學習面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