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230
讓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學煥發活力——分組、導生制在教學中的靈活應用[摘 要] 本人從當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引出了分組——導生制教學模式,重點闡述了該模式的實施過程,強調了幾個突出問題。[關鍵詞] 導生制 分組 主體 主導[正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的開展,信息技術在各科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也逐步進入正軌。那么,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的教學形式是否也要變革,教學的模式是否也要改善。作為學生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到底如何,在信息課上他們到底了學到了什么,是怎么學的,如何處理參差不齊的狀況,這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幾年的反復琢磨和實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分組—導生制教學模式,在此僅供大家參考。一、分組—導生制模式的原理 分組—導生制的教學模式是結合導生制和分組教學兩種模式而折中的一種典型的集體教學形式,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的反復實踐而琢磨出的一種比較適合現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分組教學大家都很明白,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若干小組,再對每個小組通過分配不同的任務進行教學。導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國國教會的牧師貝爾(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誼會的教徒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1778—1838)所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又叫貝爾—蘭卡斯特制。教師上課時先選擇一些年齡較大或較優秀的學生進行教學,然后,由這些學生做“導生”,每個導生負責把自己剛學的內容教給一組學生。依據這兩種模式,我們參照分組教學的分組情況,從每個小組中選擇出一名學生作為組長,也就是導生,導生不但負責輔助教學,而且還負責檢查和考試,是教師的助手。二、理論導向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的成長源于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是人發展的根本動力追求目標。當個體達到“自我實現”需要的高峰,也就進入了自由創造的境地,出現“高峰體驗”——創造潛能的發揮或自我實現給人以最高的喜悅,這種主觀上的感受是最高的獎賞和獎勵。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人性味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固有的優異潛能自動地得以實現。在分組—導生制教學模式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協作者和鼓勵者,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知識灌輸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