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寧娜》與《包法利夫人》中兩位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相似性
主體 body 社會背景相似 安娜和艾瑪都是在于資本主義岌岌可危的年代。 1、《安娜·卡列寧娜》是由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于19世紀中后期,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了頂峰,迫切需要社會革命的階段,安娜是托爾斯泰創作中最具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 2、《包法利夫人》是由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福樓拜創作于19世紀中葉,同樣是資本主義鄙陋可厭的現實生活與浪漫主義的產生沖突的時代背景,女主人公艾瑪是生于此年代的一位平民少婦,她原本單純善良的本性在當時奢靡的資本主義貴族氣息的熏染下,踏出了婚外情的第一步,由此展開了悲劇人生的帷幕。 二、家庭地位相似 安娜和艾瑪都生活在丈夫的物質支撐之下。 安娜嫁給了大她二十多歲的政府要員卡列寧,是彼得堡上層交際圈的貴婦,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安娜具有體態光芒四射的容顏,她在物質生活得到無限滿足的基礎之上,在一板一眼、無聊乏味的丈夫的庇佑之下安穩度過了8年的婚姻生活,在這種男權家庭里,她內心渴求真實愛情的欲望愈來愈強烈。 艾瑪是法國外省的一名普通農家少女,但是出落的小家碧玉,美麗動人。艾瑪愛讀浪漫主義小說,經常幻想著浪漫的生活,既需要物質上的滿足也需要精神上的刺激。其實婚后包法利醫生是滿足了她在物質上的需求的,雖不如安娜夫家社會地位高,但是艾瑪在家庭里同樣過著衣來生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兩位女主人公在婚姻中兩性關系經歷相似。
性是維系婚姻的重要因素。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大她二十多歲,當她從才十多歲的時候嫁給了卡列寧,可能從沒有體驗過少女所期盼的該有的相同年齡的人的性刺激與滿足(掩面~~~這一論點參考資料很少啊,不知道能不能寫好啊!!,求大神幫忙) 與安娜的經歷相似,艾瑪嫁給丈夫夏爾時,夏爾是第二次婚姻。艾瑪婚前認為自己是愛夏爾的,可是婚后她并沒有嘗到想象中愛情的甜蜜。
婚外情結局相同——用生命去出軌
1、安娜愿意為沃倫夫斯基放棄一切,兒子、財產。她一度逃出了與卡列寧的婚姻,頂住一切社會輿論的壓力與情人弗隆斯基生活在一起,但婚外情破滅后最終臥軌自殺 2、艾瑪是農家姑娘,艾瑪的兩段婚外情充滿了欺騙,受到了愚弄與背叛,最終服毒身亡。
結論 conclusion
這是兩部來自相似時間背景而又不同的國度的不同的作家之手的作品,但是演繹出驚人的相似的婚外情女主人公的生命軌跡,足以引發我們現代男女對愛情和婚姻的認真思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