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屬于言語交際范疇,言語交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以語言為工具所進行的一種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動,信息交流形式有聽說(口語)、讀寫(書面語)兩大類。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談、演講、辯論等的一種言語交際活動,具備直接、簡便、迅速的特點,使用最多最廣,是最基本的語言信息交流手段。 口語交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口語交際訓練,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普通話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與閱讀、作文關系密切,相輔相成,相互為用。但又互相獨立,各有職責,不可替代。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需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的訓練應該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應厚此薄彼。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綜合作用于學生。通過聽說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口頭語言的能力;通過讀寫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 口語交際能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備的能力,用處極為廣泛,幾乎人人每天都離不開聽話說話。因此,抓緊、抓好學生口頭語言的訓練,使他們具備一定的聽話、說話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聽說讀寫都和人的思維緊密相關。聽人說話要理解內(nèi)容,抓住要點,離不開思維活動;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僅要想清楚要說什么,還要組織好語言,也離不開思維。所以,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也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 二、小學階段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 兒童的年齡特點之一是喜聽好說,求知欲強,表現(xiàn)欲強。學齡初的孩子已經(jīng)“能說會道”。但他們的思維尚未得到充分發(fā)展,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聽話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時意思表達不清楚,各種語病比較多。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訓練,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勢利導,以他們熟悉的學習、游戲、生活為內(nèi)容,通過多種形式引起口語交際的話題,訓練學生能聽明白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養(yǎng)成認真聽話的習慣;練習說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口述一件簡單的事。 中高年級要在課內(nèi)課外采取多種形式繼續(xù)加強口語交際訓練。中高年級的口語交際訓練,要在低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要求。在聽的方面,中年級要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和少年兒童廣播,到高年級要能聽懂別人的講話。在說的方面,中年級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級要能當眾作簡短的發(fā)言。當眾作簡短發(fā)言,不是照著稿子讀,應該是稍作考慮后即席發(fā)言,或者按照簡單的提綱侃侃而談;簡短發(fā)言,不能是三言兩語,應該是不少于一、兩分鐘。 在整個小學階段,都要堅持進行說普通話的訓練。還要十分重視聽說習慣的培養(yǎng),要使學生養(yǎng)成邊聽邊想和先想后說的習慣,還要培養(yǎng)學生聽話、說話時注意文明禮貌。 三、口語交際訓練的途徑 (一)通過說話課進行訓練 低年級的說話課,是專門為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開設的。應充分利用這一陣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聽說訓練,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提高說話課的教學質(zhì)量。 (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訓練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講、朗讀、復述、回答、討論、口述作文等等,都是聽和說的實際訓練。教師要特別重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聽說訓練,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發(fā)表各自的見解,交流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對重點問題進行切磋討論,這既是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又是聽和說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 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 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離不開聽話、說話。因此,時時處處都有練習聽話、說話的機會。語文教師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練習聽,練習說,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口語交際訓練的主要方式 口語交際訓練的方式很多,不必拘于一格。主要的訓練方式有:看圖說話,觀察事物說話,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聽故事說話,實驗、制作說話,討論、辯論等。 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是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理解畫面,進行聽說訓練的一種方式。看的圖可以是單幅圖,也可以是多幅圖。說話內(nèi)容可以是從圖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圖上的內(nèi)容想到的。 采用看圖說話這種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選好圖畫。供聽說訓練用的圖畫,畫面內(nèi)容應接近兒童生活的實際,以便于他 進行聯(lián)想,展開想象;圖意要明確,使學生既能抓住主要內(nèi)容,又能圍繞主要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說;畫面的色彩要鮮明,線條要清楚,富有兒童情趣。 2、要設計好教學的思路,把指導看圖與指導說話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看圖說話一般要按“觀察-理解-表達”的思路進行訓練。 如看單幅圖《送傘》練習說話,一位老師是通過這樣幾個由易到難的問題組織教學的 (1)圖上畫了些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小朋友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給老師送雨具的?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3)老師接到雨具后會怎么想,怎么說?傳達室的老爺爺會說什么? (4)你給老師或家長送過雨具嗎?說說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想法。 用多幅圖訓練學習說話時,應按“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指導。如《小鹿和小驢比登山》這一多幅圖的看圖說話,一位老師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步驟。 (1)三幅圖同時出現(xiàn),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圖的題目,說說三幅圖合起來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幅圖后,再按順序說出第一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小鹿和小驢在說什么,根據(jù)它們的動作、表情說說它們各是怎么想的。接著說第二幅、第三幅圖。 (3)指導學生把三幅圖連起來,再說說小鹿和小驢是怎樣比登山的。 3、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畫面,引導學生從圖畫的表明現(xiàn)象,想到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指導學生看圖說話,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的內(nèi)容,不要用統(tǒng)一的答案或固定的句式束縛學生。 觀察事物說話 觀察事物說話,是對事物直接觀察后進行說話訓練。觀察可以在說話課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外觀察,到課堂上來說;可以觀察同一事物,也可以觀察不同的事物。 采用觀察事物后訓練學生說話,需注意以下幾點: 1、要在指導觀察上下功夫。無論是在說話課上當場觀察,還是布置學生課外自行觀察,都要提出要求,指點觀察的方法。 2、要設計好引導的思路,使學生說話的內(nèi)容逐步深入。那位帶領學生參觀植物園的老師,在說話課上是這樣一步一步引導的。 (1)參觀植物園,你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要求每人給大家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仙人掌或仙人球,要講得具體、清楚,使別人聽了介紹就好像親眼看到了一樣。 (3)這么多形態(tài)、色彩各不相同的仙人掌、仙人球,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4)讓學生把這些內(nèi)容連起來說一說。 3、要注意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在表達的形式上不要多加限制,在表達的內(nèi)容上也不宜規(guī)定得過于具體。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聞感受,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 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 創(chuàng)造情境說話,是設法把學生帶入某種假設的情境,如模擬接待客人、借書、購物、打電話、幫助老人等,然后根據(jù)假設的情境練習聽話、說話。這種方式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容易激發(fā)學生聽話、說話的興趣。 根據(jù)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的特點,進行這種類型的口語交際訓練,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要注意想象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想象進入情境,練習說話。 2、要注意說話得體。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時,因為說話的具體對象是假設的,學生要用假設情境中不同身份的人的口吻來說話,做到說話得體不大容易,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聽故事說話 聽故事說話是在學生聽講故事后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故事可以由老師講,可以由學生講,也可以聽錄音。 進行聽故事說話,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故事,講好故事。所選的故事應富有兒童情趣,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能引起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 2、提出恰當?shù)恼f話要求。復述故事的內(nèi)容,可以作為說話的一個要求。但由于復述主要是重復故事里的語言,所以進行說話訓練不能簡單地停留于復述。為了更有效地通過聽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在中高年級,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對故事中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有的還可以練習續(xù)編故事。 (五)實驗、制作說話 實驗說話,是在做了一項簡單的實驗以后進行說話訓練。實驗可以在說話課上當場做,也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做。在課堂上做,可以由教師演示,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動手。 制作說話,是在學生動手制作后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的制作可以在說話課上當場做,也可以在課外做了帶到課堂上來說;可以制作同一樣東西,也可以制作不同的東西。 采用實驗、制作說話的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選的實驗和制作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所選的實驗一定要過程比較簡單,結(jié)果比較鮮明,使學生能夠看得明白,說得清楚;在課堂上統(tǒng)一進行的制作,應該使不太復雜,學生容易做成功、說清楚的。 2、說話的要求要恰當。從內(nèi)容上看,實驗說話,一般只要求說清楚實驗的過程和看到的變化,對有關的道理一般不要多涉及;制作說話,一般是著重介紹制作時的心情。 3、要妥善處理做和說的關系。實驗和制作在課堂上進行,能使做和說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是應該提倡的好形式。但實驗和制作花費的時間不能太長,要保證說話課的絕大部分時間用于練習說話。好意注意及時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聽話、說話上來。有的學生對實驗、制作興趣濃厚,要他們說的時候可能還在忙著做,這就要靠老師適時、巧妙地引導。 (六)討論、辯論 討論、辯論一般由教師提出某個話題,讓學生談看法,發(fā)表見解,通過討論或辯論得出正確的認識。這種訓練,對學生的認識能力以及思維和語言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大多在中高年級進行。 進行討論、辯論的訓練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專門組織的討論、辯論,教師可以事先布置題目,使學生有所準備,如查閱有關資料,請教別人等,這樣可以提高發(fā)言的質(zhì)量。臨時組織的即席討論、辯論,教師應當把題目講清楚,必要時還可以做適當?shù)陌凳荆⑶医o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準備時間。 2、教師提供的討論、辯論的話題,應對是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學生所熟悉所關心的,并且是有討論和辯論的價值的。明顯的正確觀點或錯誤觀點,不宜作為辯論的話題。 3、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能要求過高。教師還應提醒學生注意使用禮貌用語,糾正不適當?shù)恼Z調(diào)和姿勢。 總之,口語交際訓練貴在不斷地實踐。我們不僅要憑借教材,把握課堂這一學習的主陣地,還應該把口語交際訓練的領域延伸到教材規(guī)定的內(nèi)容之外,在學生的活動中和日常生活的言語交際中相機點撥,適當訓練,使課內(nèi)、課外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一定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編著 《小學語文教學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胡寅生 《小學教育學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