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摘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時期的一個熱門話題,究竟怎樣為學生減負,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潛心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情感 興趣 教學效率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長期以來困擾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難點問題,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大障礙。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以下簡稱“減負”)是推進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也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之需。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令人擔憂 據國家統計局、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有35%的校長、37%的教師和58%的中學生認為 課業負擔“比較重”或“較重”。目前,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仍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許多中小學生存在作業多、考試多、補課多、睡眠少、體育活動少、社會實踐少等“三多三少”的狀況。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特別是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 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表現 (1)是學習時間偏長,學生睡眠不足,有的學校不執行規定的作息時間,上午課程安排 密度大,放學時間在12:10以后,學生普遍感到饑餓和疲勞;中午作業較多,不能適當休息,導致下午精神不振,學習效果較差;有的學校晚自習時間太長,學生每天學習累計時長超過10小時,多數學生睡眠不足。有的學校節假日依然組織高一、高二補課,甚至要求初中學生補課,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擔和學習負擔。教師拖堂現象普遍,拖堂其實質就是教師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是失敗的教學行為,反映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強,教學效率不高,教師沒有權利占有學生下課休息、調整的時間。 (2)是作業超量,考試頻繁,學生作業量大,練習題目偏難偏深,題目機械重復,各科老師布置作業缺乏統籌。有的教師還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學生將錯字、錯題重抄10遍甚至100遍,學生心理、生理受到嚴重傷害。各類考試頻繁,單元考試、月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應接不暇,學生來不及消化吸收,只能被動應考。有的學校過早結束新課,忙于針對中考、高考的模擬考試,結果收效甚微。 (3)是開展活動少,各類補習多,一部分學校擅自加語數外課時量,削減體育、音樂、美術及活動課程,學生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活動。有的學校沿用時間加汗水的教學模式,把提高質量的希望寄托在苦干上,有的家長違背子女意愿,要求子女參加奧賽班、興趣班,考級班和補習班,多數學生對周末補習感到苦不堪言。 (4)是學習壓力大,心理負擔重,對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講,家長期望值高,升學壓力大,越臨近中考、高考,面對的壓力就越大。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在學習上往往得不到教師、家長的關愛,喪失學習興趣,即使沒有補課和太多作業,學生也會把正常學習和作業看成是沉重的負擔。一些學校按照考試分數公開給學生排名,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 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過重的影響 中小學生正處于最佳發育、成長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中小學教育有根本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這個階段的教育將影人的一生。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身心能量是有限的,人的身心潛能的發揮也要符合客觀規律。現在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強迫發揮其身心潛能,使學生的生理、心理負擔處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一種摧殘,會造成破壞性的后果。這就象用超過彈性限度的強力來拉伸彈簧,即使彈簧當時沒有被有被拉斷,但那種看不見的彈簧的彈性已經受到破壞。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也必將導致學生身心的損害和提前老化。心理學規律還強調:過量的反復的強烈刺激引起的過度興奮將導致抑制。對中小學生的強刺激(包括過量的反復練習,偏難偏深的學習內容,頻繁的各種考試等)不僅由于造成抑制對其學習階段會產生消極影響,而且在學生結束學校教育、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身心能量的發揮方面,也會產生破壞性影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隱性危害就在這里。 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不僅僅是教育內部原因導致的教育問題,也是 社會諸多原因綜合影響形成的一種復雜的教育現象。 (1)是妨礙素質教育實施的體制性障礙沒有消除。在社會轉型,體制轉換的矛盾凸顯期,追求升學是人們在客觀現實和利益驅動下主要的教育價值傾向,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依然十分明顯。同時,我國就業結構和人才成長道路單一,重智輕德。片面追求高學歷傾向傳遞到教育內部,造成中考、高考競爭持續升溫。 (2)是辦學指導思想存在偏差,不少地方領導雖然重視教育,但是抓教育工作簡單化、片面化,習慣于像經濟上抓GDP一樣在教育工作中抓升學率,并以此作為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主要指標。一些新聞媒體大肆炒作高考升學率,誤導公眾對教育的正確認識。一些教育管理者和校長勇將高考,中考指標目標層層分解,把壓力由教師傳遞給學生,致使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長期減不下來。 (3)是傳統教育觀念的慣性作用。從1905年癸卯學制的建立到施行。現代教育學制到今天不過百年時間。受上千年封建傳統文化,觀念和教育方式的沖擊和慣性作用,我們在傳承民族傳統的同時,考試唯上、分數唯上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時常干擾著基礎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 (4)是教師教學水平亟提高。學生課業負擔減不下來,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據調查,48%的公眾認為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低水平教師往往駕馭不住教材,依靠課后補習和反復演練迫使學生掌握知識,更有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僅體現了師德缺失,更反映了教育教學水平低下。 減負勢在必行,但減負不能減質。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探索創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一種活潑生動的學習局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涉及的因素很多,怎樣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以下分三點論述: 首先要重視課堂中的情感因素,先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 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著教師對本職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著教師熱切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的本位觀,遵循民主的教學原則,尊重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都有發揮特長的機會,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地方。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優化課堂氣氛,首先做好自我定位,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當學生口答完畢時,教師可以用“說得很好”“我和你的想法基本相同”。話雖簡單,但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與融洽。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 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教學過 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師就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 氛圍,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沉浸在愉悅的氣氛中,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小時、分的認識》一課時,課始師生的交流:“同學們,你們的學習生活是怎樣安排的?”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接著說:“時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時鐘!币还澱n就在和諧輕松的情境中開始了。 精心設問,激發興趣。 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好奇是兒童的天賦,問題是數學 的靈魂,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要精心巧妙地設計問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如在教《圓的認識》一課時,出示一根細繩,繩子的一端系著一根粉筆,把繩子的另一端用圖釘固定在黑板上,接緊細繩,旋轉拿粉筆的手,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圈。提問:粉筆轉動時,為什么不跑到別的地方去,卻能形成一個首尾相接的曲線——圓呢?造成學生渴望解開奧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習新知識的強烈興趣。 活動多樣,保持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對單調的活動容易產生厭倦,因此教師要善于調節教學活動,讓學生始 終處于積極狀態,在師生共同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在教《分數的意義》一課時,讓學生提前準備一張紙和一些火柴棒,指導學生用紙折出1/4,拿出6根小棒,問它的1/2是幾根?學生可以動手操作體會分數的意義,另外設計一些搶答題活躍氣氛。這樣可以加深印象、鞏固新知、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設計競賽、提高興趣。 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將競賽引入課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效益 會起積極的作用。如接力賽、猜謎語、對口令、郵遞員投信、摘桃子等游戲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恰當應用,都可以使學生受到鼓舞,更加熱愛學習。 注重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把“想”的時間還給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發展探 索能力。如教材中所出現的“通過上面的例子你發現什么規律”,“這道題還有別的解法嗎”等,這些都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認識過程,親身感知和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說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 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倍鄦柺情_拓創新之門的 鑰匙。教師要把“問”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在教學《分數意義》時,為什么單位1的“1”字要加引號?在教學“分數工程問題”時,“為什么可以用單位‘1’來代替具體的數據”?鼓勵學生多去探索,讓學生各抒已見,在熱烈的討論中解“疑”。 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 教師精講的同時還要為學生多提供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動起來,課 堂“活”起來。使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主動參與討論、匯報交流、提高質疑、爭論釋疑的全過程,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辨別問題、創新發展的能力。 把“練”的舞臺供給學生。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為學生搭設一個“練”的舞臺,提供操作實踐的機 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嘴,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中盡情地展示,不斷地創造。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精心設計多形式、多層次的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總之,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豐富而復雜,教師比較難掌握。但教師只要多與學生接觸,與他們談心,和他們交朋友,并且態度誠懇熱情,尊重他們,也能夠比較準確地發現他們的思想傾向,進而努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條道路上,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尋找更為完善的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而且,我們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