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其他論文

      淺析語文課中的“互動探究性”教學

      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淺析語文課中的“互動探究性”教學
      [摘 要]改革課堂教學結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當前教改關注的課題。近年來,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題是學生充分活動的問題,我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角度來研究我們的教學,就必須追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活動起來且真正學有所得的高層次教學境界。當前,世界范圍內的教學方式,正在發生具有歷史意義的轉向:由重知識的接受性學習轉向重綜合能力的探究性學習;由單一的認知性教學轉向多維的體驗性教學;由呆板的機械性的教學轉向互動的交往式教學。這些,都給我們的傳統教學帶來了沖擊。“互動探究性教學”正是實現這三大轉向,沖擊傳統教學的最好方式。
       互動探究性教學,就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性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由此可知,探究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他們都將以導師和主人的雙重身份進人探究式課堂。
       一、互動探究性教學的理論基礎
       互動探究性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理論、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   (1)情境
       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   (2)協作
       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
       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比如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怎樣更多的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其實,協作學習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4)意義建構
       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其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二、互動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在開展互動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首先教師必需重新定位。平日,我們好似已經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記,這倒也便當,知識似乎也灌下去了,可就是一遇檢測,問題就出來了:明明講得清清楚楚的東西,他卻迷迷糊糊;明明再三強調的重點,他卻懵懵懂懂,甚至張冠李戴,笑話百出,更不消說有什么發揮與創見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恐怕是老師包辦一切,而學生缺乏自己的思索與辨認。老師為了應付考試,又不得不死扣教材,奉教材如同圣旨,生怕有所誤漏。這樣教學也不可避免“填鴨”或“變相填鴨”。學生除了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別無選擇,這與互動探究式學習的主旨顯然相悖。互動探究式學習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教師不再是將學習的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到課堂教學,以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其次,學生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的學習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互動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構建了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的教學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學習的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
       問題情景是指學生觀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知道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說,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時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要擺脫這種處境,就必須擬出以前未曾有過的新的活動策略。創設問題情景的實質在于揭示物理現象的矛盾,引發學生內心的沖突,動搖學生已有認知的平衡狀態,從而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的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探究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設置一個個、一組組彼此相關循序漸進的探究性問題,通過連續提問,誘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以問題為引子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強化探究活動。創設的教學問題情景有一定的難度和可接受性,維果茨基指出,教學的最佳結果產生于“最近發展區”,教學的設計既要考慮教學達成的目標,更要符合學生實際,通過情景烘托,將學生置于“由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愿望,為探究作好鋪墊。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認識過程本身包含有積極的意義,而不是消極的。一個人要使現有的知識成為他自己的知識,他必須親自從事“發現的行動”,經過構成模式的過程。他認為,教學過程究其實質,就是使學生成分發揮其探究發現的能力,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和技能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利用所給定的材料,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去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語文學習本是最具主動性、發現性、創造性的學習,但當前語文教學中的弊端還很多,不少教師照本宣科,惟“教參”“標準答案”是從,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現成的,直接體現著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的思想。顯然,這類問題并非學生自主參與的產物,而且一味追求標準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學生的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是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因此,教師要不斷營造啟發性、探索性、開放性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樂學”思想作了全面而辯證的闡述。怎樣使學生以學為樂呢?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真正燃起學生求知的渴望之火。在語文課教學過程中,以前沒有多媒體教室,我只能給學生講述新聞、案例和其他事件。雖然我已盡力做到生動、具體,但總不能達到很好情感體驗的效果。現在我們學校配置了多媒體教室,我就能把自己錄制下來的新聞、收集來的VCD、網上下載的圖片、生動可愛又具有教育意義的FLAS1H作品等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看,以此激發探究的興趣。如講到《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時,我就在多媒體教室里放映FLASH《逼上梁山》。這個FLASH作品反映了一只牛在環境污染前后的生活變化,最后只能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學生們觀看了動漫之后,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很多同學都表示,環境污染不只是把牛逼上了梁山,同時也把我們人類自己逼上了“梁山”。于是我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自己的周圍尋找有關環境污染方面的文章及資料,并分析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探討保護措施和意見。應該說這部分內容的課堂效果我認為是比較理想的,“互動探究”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是成功的。
       (三)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勇于創新
       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探究式學習。這樣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學生學習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活動,外界可以對個體施加影響,但無法代替個體活動。學習的途徑,只能是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的實踐去嘗試、體驗和感悟,而不是通過教師上課講授。互動探究式學習就是給學生一個親自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會學習獨立思考、勇于創新。例如,在講我國的人口問題時,課前布置學生調查我國人口的狀況和收集人口問題方面的資料,課堂上通過學生自制人口圖表、計算不同人口的家庭對生活水平的影響、小組討論、小品表演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使學生既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形成對人口形勢的正確認識,又能激發學生探究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
       三、互動探究性教學的方式
       創新教育不存在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創造的過程,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實效”。在語文課探究式教學活動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小組合作式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學生可根據其選定的“問題”或“項目”要求,自行組織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時間,他們可以利用各種可行的學習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學習。學習的形式包括查閱文獻、自學、調查統計、請教專家等。在合作小組的內部探究性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探討課題中的理論、觀點和假說,并進行辯論和對話,通過觀點的交鋒和思想的碰撞,最終達到思想上的共識,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潛能,也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其優勢互補。探究性教學法開創了中學語文課教學的新境界,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探究性教學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學習生動、主動,主體作用發揮充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實踐中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交叉學科綜合式探究學習
       當前,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已成為大趨勢,也與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相適應。在語文課探究式教學中,對于一個問題,可引導學生從多學科、多角度進行探究分析,實現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貫通,讓學生觸類旁通,培養多維度思維的能力。 如在講解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時,在課堂上,我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科愛好,分成地理、化學、語文、語文四組。從地理角度可以看出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且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從而得出我國資源形勢嚴峻;從化學的角度分析環境污染的形成,并得出治理污染的措施;從語文角度上來探究資源、環境問題對經濟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在保護資源環境方面所采取的對策和措施;從語文的角度要求學生就資源環境問題撰寫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
       3. 社會調查式探究性學習
       這種探究形式是通過調查的方式開展的。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在實踐中激發自己的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在生活磨煉中培養自己的創造意識和探究能力。社會調查式探究學習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主動地掌握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同時還能創造性地掌握教材所沒有規定的內容。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地方需要進行社會調查,如我國的人口狀況,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校園文化環境等等。這樣的探究調查,不但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深刻性,激蕩起學生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心,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互動探究性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等等。不僅激發了課堂的活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相關論文
      上一篇:試論幼兒識字教育 下一篇:淺析林黛玉的悲劇美
      Tags:淺析 語文課 互動 探究 教學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