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其他論文

        淺論面向新課程,教師要重塑形象

        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淺論面向新課程,教師要重塑形象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界對教師形象的研究成為熱點,社會上對教師形象的期待充滿了關切。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我國蓬勃興起的教師專業化運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教師形象”和重塑提供了動力、確定了目標、開辟了路徑。
         一、什么是新型的教師形象
         國內學者認為21世紀國際教育賴以生存的未來教師的形象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師的頭腦和靈魂,教師的人格德行是教師的身軀,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教師的雙手,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教師的雙足。由此而得:教師形象是內在素養能力與外在儀表行為相整的統一體。日本學者平冢益德主編的《世界教育詞典》提出,教師形象是教師社會地位和教師素質、能力等的總體。
         由此而得:“教師形象是教育形象——作為教師的人和職業形象——作為人的教師兩類角色交錯、沖突而協調共存的統一體!
         以上的教師形象是從理性的角度來描述的,而從感性的角度來說,那就是——
         每當我們走近優秀教師,都會油然而生尊崇的感覺,因為他們不僅聚合著知識與智慧,更散發著強烈的人格魅力,會讓身邊所有的人強烈感覺到你是一顆充滿感召力的文明火種!@就是新型教師的價值所在。
         二、教師形象的現實審視
         “教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千百年來公認的教師角色定位。一代又一代為師者也用自己的全部學識和心智,去努力實踐和詮釋這種定位,為經驗的傳遞、知識的延伸、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發展在默默地奉獻著。因此,在傳統社會的功能定位中,在教師出有的職業意識中,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教師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教化型教師
         現象之一:重馴化,培養模式化的學生。
         情境一:一位帶著塑框眼鏡,手捧一疊教案的老師滿意嚴肅地走進教室,走上講臺,用鏡片后那嚴厲的目光掃視一下學生,于是,學生們滿臉的敬畏與惶恐,把小手放得整整齊齊,把腰桿挺得筆直。老師開始“講”課了,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
         現象之二:嚴懲型,讓學生循規蹈矩。
         情境一:某中學一位從教8年的教師在班級管理方法上十分簡單:學生上課隨便講話,每次罰款1元,后來增至兩元,結果仍有學生屢罰屢犯,又無力交納罰金,她就用膠布封住學生的嘴巴。
         (二)工匠型教師
         情境一:某個小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個“云”字,叫起一名男孩問,這是什么字?男孩大聲說“云”。老師沉了臉:“他說錯了,誰來糾正?”一位女孩子站起來,背書般說:“云、云、云,橫、橫、撇折、點,這個字念‘云’。”老師笑了:“對了,老師不是教過嗎?每個小朋友都要這樣說,才算對。”
         (三)傳遞型教師
         情境一:德國一個博士生為了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考察教育,在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學校后,他用兩句話評價了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師是全世界最能講的,中國和學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這說法雖然有些偏頗,但也不無道理。的確,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的教師像我們的教師這樣上課,從打上課鈴講起,到響下課鈴為止,有許多教師甚至還要拖堂。課堂上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情形形成了眾人頭腦對一人頭腦的依賴。上述情景中的教師形象來源于傳統的教師觀。
         一是在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學校的教師一般由統治階級的官吏兼任,“學在官府,以吏為師”是這一時代的特征,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即教人為君,管理國家是這一時代教師的任務。由此,“國將興,必貴師而重教”成為我國古代思想家的共識!白饚熤亟獭币簿湍闪酥腥A民族的美德,而重“教化”、重“師訓”也就自然沿襲下來成了教師“自覺的責任”和“神圣的使命”。
         二是自古以來,我國教師職業所擔負的工作主要就是傳習性的,按部就班、重復傳遞是教師職業特征。因此,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社會對此已無異義。為了勝任“解惑”的工作,教師顯然不能傳授暫無定論的并可以加以討論的東西,而必須要給學生傳授確切的和不容置疑的知識,否則就是“以惑傳惑”。換句話說,教師講授的都是無可爭議、不容置疑的知識。有學者進行一項調查,當問及教師“您備課時要考慮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時,選答“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占80%,選答“教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步培養學生獨立自學學習能力”的占12%,選答“傳授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占7%。
         三是西方啟蒙運動引發的技術理性主義成為社會主導意識形態的教師觀所使然。技術理性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可以包裝并傳授或出售給別人的商品;教育教學就是一個傳授系統,一種技術性事業,一門應用科學;教師好比技術人員,是用別人設計好的課程達到別人設計好的目標的知識傳授者。技術理性主義的教師觀使得教師的視野被狹隘地限制于科目內容及其傳授方式上,教師的教學注意力被固定在照本宣科和教學方法的外顯形式上。
         這一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形成了傳統教師的意愿歸宿,也固化了教師成為“教化者、傳遞者、教書匠”的職業形象。
         三、教師形象的時代要求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曾作了這樣的描述: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越來越多地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成真理的人。進入新世紀,我國開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實際上是新世紀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及人本主義等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的具體體現,它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局限于課堂45分鐘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實現新的功能性定位。與此同時,現代教育理論工作者也強烈呼吁,教師應該是“與一切理論研究者一樣有著特定的知識和思想”,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完整的、有自己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而受到社會的公認和教師的自我認同,專家們提出,教師要與新課程共同發展。由此而催生了新時代、新課程背景下新的教師形象——
         (一)創新型
         教師新課程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成為創新型教師。教師的創新素質應該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創新;教師的創新素質,不僅體現于教案中、課堂里,更是體現于終端——教學對象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育、發展。創新型教師要具備這樣幾個特征:1、具有創新的意識。所謂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簡明地說,創新意識是由創新意圖、愿望和動機等對創新活動有重大影響的各種精神因素構成的一種穩定的精神狀態。2、具有創新的能力。所謂創新能力就是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創新活動本身具有智慧經驗和良好技能。教師的創新能力包括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教育教學應變能力。3、具有創新的品質。所謂創新的品質就是教師要對創新的尊重、激情、渴望,具有創新的敏感性和進行創新的強烈責任感,將創新視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傊,創新教師的具體表現為“保持一個人的首創精神和創造力量而不放棄把他放在真實生活的需要;傳遞文化而不用責成的模式去壓抑他;鼓勵他發揮他的天才能力和個人的表達試試,而不助長他的個人主義;密切注意每個人的獨特性,而不忽視創造也是一種集體活動”。
         (二)反思型
         當代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所謂反思型教師,除了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還應具有濃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型教師的教學特點:1、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不是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而是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想了解教學結果,更喜歡追問“怎么樣”、“為什么”;2、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通過反思發現問題、激活動力、不斷改進,將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3、具有全面反思教學環節、教學要素的習慣與能力。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要求自己“學會教學”為發展目標。
         (三)研究型教師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誠然,研究型教師形象的確立,使得教師不僅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雖然目前教師隊伍中研究型教師還為數不多,但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推動,隨著教師專業發展的牽引,我們有理由相信研究型教師的群體會不斷擴大。一個研究型教師有別于專業研究者,“這種新形象要求教師除擁有傳統的”專業特性“——諸如理解本學科的知識及其結構,掌握必要的教學技能等之外,還需要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性”,其內容具體體現在專業發展的活動中:1、樂于追求新的自我,具有“自我新生”的信念;2、善于質疑或與同行探討自己教學經驗,具有研究自己教學的實踐的開放的心態和能力;3、敢于在實踐中質疑與檢驗書本上的教學理論;4、勇于成為有創意的問題解決者,主動建構自己的教學理論.5 要有敬業精神,由于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隊伍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必須加強對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以教書為榮,以教書為樂.對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
         (四)智慧型教師
         教育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培育出有智慧的人才。尤其是走進新課程,教材變了,學生活了,課堂生活豐富多彩了,要求教師——
         當我們面對課堂上學生閃現出“后生可畏”的鋒芒時,不以權威自居,不會“旁顧左右而言他”,而是以教學的機智和幽默的語言欣然相接,讓彼此在熱烈融洽的交流中,悄然收獲著教學相長的成果。
         當我們面對犯錯的學生時,不靠面容的威嚴,也不靠言語的犀利,而是心平氣和地保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師道精神,選準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在風和日麗中明辨是非,知曉美丑,感情真善。
         當我們面對新知識新信息撲面而來陷入尷尬境地時,不會驚慌,也不會逃避,而是以“契而不舍”的學習精神來面對挑戰,以敏銳的學術視野去捕捉問題,讓自己在課程改革的洗禮中走向專業成長。
         ——這么做的教師就是智慧型教師!
         由上所述可知,處于終身學習朝代的教師形象是立體的,鮮活的,是多樣化的,復合型的。
         四、新型教師的成長要素
         誠然,新型的教師形象是一個復合體。新時代的教師形象,也許在現階段更多的還是想想化的“虛像”。但是,對于教師個體而言、對于學生而言、對于家長而言,教師形象又必然是現實的、有血有肉的,是可以通過教師的主體與其專業生活的不斷互動得以發展、完善和提升的。首先,新型教師要確立專業理想。
         具體而言,一是要樹立“服務”意識,即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因為教師專業是以培養人作為服務宗旨的;二是要強化“專業”意識,即“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法》),教師必須以專業標準來鞭策自己。
         其次,新型教師要注重修養。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既是人民對教師的贊譽,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因此,教師要自覺進行自我修煉,即注重倫理修養,完善人格品質;注重文化修養,提升人文精神;注重學術修養,豐富知識素養;注重個性修養,充實內在涵養。
         第三,新型教師要不斷學習。
         新型教師的內涵必須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來豐富!氨仨殢囊酝鶟M足于既有知識的傳授轉向今后永不停歇地學習;從只熱衷于操作技術的訓練轉向理論知識和充實;從安于淺顯轉向不斷進取,以求達到廣博精深,真正成為專業人員”。
         總之,新型教師形象的塑造既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教師自身理想的追求。讓我們用生命去體悟、用理念去牽引、用素養去充實、用德性去鑄就、用信仰去堅守!
         
          
         參考文獻
         ①阮成武《專業視野中教師形象的提升與統整》教育研究2003.3
         ②史根東著《主體教育概論》第77頁,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③施良方、崔允著《教學理論》第373頁,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188頁
         ⑤劉捷著《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
         ⑥崔允《走向專家型教師》見《人民教育》雜志2002.6
         ⑦劉捷著《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第296頁,教育科學出版社
         


        相關論文
        上一篇:譜寫和諧的人際樂章 下一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
        Tags:面向 課程 教師 重塑 形象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