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東河小學藝術特色教育的經驗調查 [摘 要] 學校以“樹文明校風,創藝術特色”為辦學目標,從農村實際出發,因校制宜開展藝術特色教育,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勇于探索一條符合義烏農村實際的藝術特色教育成功之路,形成具有義烏東河特色的五條藝術教育經驗。 [關鍵詞]藝術特色 實踐研究 學科整合 辦學特色 義烏市東河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現有30個教學班,1400多名在校生,在編教師52名。其中:中級職稱教師18名,大專以上學歷教師40名。經過教師自學,現有藝術特長的教師占總數的90%以上,為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奠定了師資隊伍基礎。 一、五條經驗 經驗之一:創造學校辦學條件,形成藝術教育特色。 東河小學離義烏城區8公里,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農村小學,二00二年秋,當時學校辦學條件也比較差,校舍是舊的,教學設施簡陋,辦學經費短缺,師資隊伍薄弱,教師年長的多,年輕的少,學校只能是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無特色,更談不上先進。在這種背景下,要改變學校面貌,舊貌變新顏,靠什么?靠膽量,大膽改革;靠勇氣,敢為人先;靠意志,實干創業。校領導班子成員橫下一條心,搞創新,走藝術特色教育之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校整體發展。就這樣,學校在二00二年10月啟動了藝術恃色教育工作,向義烏市教科所申報了《農村小學藝術特色教育研究》課題,同年被義烏市教科所推薦選送金華市教科所規劃立項,成為金華市級重點研究課題,也被義烏市教科所確認為《農村藝術特色教育研究》國家級重點課題研究的實驗基地學校。學校成立了藝術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主管,副校長分管,教導處負責實施,教科室組織研究,全體教師協同,形成了有效管理體系。學校把藝術教育擺在整體工作中重要地位,制訂了藝術教育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加強了對藝術教育工作的領導,做到各司其職,目標明確,任務落實到位,同志間互相協同。沒有條件怎么辦?創造條件也要上。在學校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勒緊褲帶辦教育,擠出資金創特色,二OOO年下學期學校一下投資3萬元,購置了部分藝術教育教學用具。二00三年,學校領導毅然作出決定:經費再缺,也要增加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創建藝術特色學校的信心不動搖,再投資3萬元,這兩年學校為藝術教育添置樂器所需資金投入六萬余元,而且在二OO四、二OO五年逐年增多,由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牽動了全體教師的心,老師們增加了創建藝術學校的信心,積極性發揮出來了,自己紛紛掏錢,你一千元,我二千元,教師買京胡、二胡、嗩吶、笛子、古箏、琵琶、大小提琴,教師自籌經費2萬元。教師自己購買樂器,并利用課余時間認真訓練,營造了良好的學習藝術氛圍。為學校開展藝術特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學校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經驗之二:利用本投入才資源,開展藝術特色教育。 搞藝術教育,需要相應的師資力量。特別是農村小學,藝術專業教師尤為缺少,師資隊伍薄弱怎么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校領導反復討論:光靠一個音樂教師怎能創藝術特色教育?請外地藝術專家來校上課輔導,學校里也沒有經費,那怎么辦?通過三番五次研究,最后確定:走利用本校人才資源,發展藝術特色教育之路。發現我校3位對藝術較有特長的教師,兩位年齡都在55歲以上,只有一位年輕教師。他們會彈、會拉、會唱、會跳、會畫。學校就充分利用他們的才能,以他們為輔導員,對全校教師進行藝術專業知識培訓。每周周二、周五晚上集中訓練,老師教老師,老師帶老師,互幫互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們學習熱情高漲,從不會拉學會會拉,不會彈學會會彈,大多數年輕教師還學會了幾種樂器演奏的技巧,就這樣一支藝術教育的教炳民樂隊誕生了,學校加強對教師民樂隊的管理,制訂了教師民樂隊活動計劃、制度、定時間,定內容,開展訓練工作,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常抓不懈。老師學會了一些藝術知識和技能,再把這些知識與技巧又用到學生藝術教育活動輔導之中。學校成立了學生民樂隊,班級組建學生興趣活動小組,學校整體藝術教育活動展開了。為了使藝術教育活動開展的卓有成效,老師們就著手向藝術水平的深度與廣度進軍。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們半路出嫁,對現有水平并不滿足,加強自學自練,放學后練,晚上練,雙休日練,有的年輕教師利用假期自己掏錢到琴行拜師學藝,到金華、杭州請藝術專家輔導,他們用的是自己的錢,學成的知識和技能卻為學校、學生服務,這種勤耕好學,樂意奉獻,服務他人的精神真令人感動和敬佩。 經驗之三:大力普及藝術教育,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1、藝術普及教育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發展。 我們從一年級起就實施藝術教育,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教育活動。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小,各方面能力較弱,不宜學習笛子、二胡、口琴等樂器,因此,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的興趣,讓他們體會藝術的美,加強對藝術情感的熏陶,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大膽刨新,挖掘利用身邊教育資源,把麥桿、草、樹葉等做成哨子,在課堂上能吹響聲音,吹出不同的音節和情調,讓學生玩的開心,有趣,在玩中長知識,增見識,把知識性融于趣味性之中。解決了長期以來,一年級小朋友不會使用”樂器”而學會使用樂器的問題,既省成本又經濟實效。打破了沒有經濟條件,沒有西洋樂器,不能開展藝術教育的傳統觀念。二、三年級學生人人學會演奏豎笛100%學生學會了豎笛演奏的基本技能。從四年級開始,學校對學生的藝術普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學習豎笛外,再掌握一種樂器的演奏技能。自原選擇橫笛、二胡、口琴、揚琴、葫蘆絲等樂器,開展藝術學習活動。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四年級的基礎上,提高樂器的演奏技能或再學習新的樂器演奏技能。我校開展藝術普及教育活動,以班為單位,每周定幾個時間段,分班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每個班均是由班主任為藝術教育指導師,負責本班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實行藝術情感教育和藝術知識教育相結合,藝術素養和藝術技能教育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美的感受。為了讓所有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學校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大型的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如:大合唱比賽、樂器演奏比賽、千人書畫比賽、舞蹈比賽,學生畫板展示,陶藝制作比賽等等,通過比賽展示,讓學生全員參與,激發了學生的對藝術學習的積極性,俸驗了學生對生活的樂趣,展現了學生學習成功的熱情,展示了我校藝術普及教育的豐碩成果。 2、實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 我校不但重視藝術教育的普及工作,而且對一些藝術特長生予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學校組建了學生民樂隊,校級興趣小組22個,開辦二胡、橫笛、提琴、古箏、琵琶、嗩吶、揚琴、口琴、口風琴、剛琴、書法、美術、陶藝等學習班,每周周五下午第六節課開展藝術活動,對藝術特長生進行提高訓練,為高一級學校輸送藝術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近三年,我校學生民樂隊,參加義烏市級比賽,連年摘冠,2005年7月,學生民樂隊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主辦的義烏市“激情廣場”演出,受到表彰,在社會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05年8月,我校陶藝小組參加全國陶藝夏令營比賽活動,獲得喜人成果。 經驗之四:開發藝術校本課程,藝術與學科相整合。 我校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來相續開發了《美術》、《音樂》、《陶藝》、《書法》藝術校本課程12冊,四大門類,240個教學方案。其內容一年級:《美術》、《書法》。二年級:《音樂》、《美術》。三年級:《音樂》、《陶藝》、《書法》。四年級:《音樂》、《美術》、《陶藝》。五年級:《音樂》、《書法》、《陶藝》、《美術》。六年級:《音樂》、《書法》、《陶藝》、《美術》。我們采用分層教學,梯度發展,年級與年級之間相互接洽,冊與冊之間內容步步深入。 我們在開發藝術校本課程過程中,整合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資源,實施區域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有機整合,從農村特殊環境中尋找特殊的藝術教育資源,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美,尋找生活的美,創造生活的美,是我們藝術教育的重點。 1、在生活中尋找藝術教育資源。在小學一、二年級音樂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及認知規律,編寫了藝術教學校本課程,設置了一些易學,能夠接受容易操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開展藝術教育。如:利用人身的各部件,用嘴吹口哨,吹出不同的音節,會吹簡單的歌譜。用手拍拍子,拍出不同的節奏。用腳踏地打拍或演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才智。 2、在實踐中開發利用藝術教育資料。在小學三、四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從古代的”碗樂”中得到啟示,在桌面上排列六、七個大小不同但質地相同的鐵碗,讓學生用筷子敲擊這些碗,即興創作一段“樂曲”。在學習口琴、口風琴、橫笛、二胡、提琴、琵琶演奏中,讓學生不斷的參與實踐,在練中學、學中練,逐步掌握了演奏技能。美術教學中,利用一次性的紙杯,礦泉水瓶和舊書等,讓學生剪剪裁裁、搭搭貼貼、淙淙畫畫。剩用彩泥、橡皮泥、陶泥,讓學生捏捏搓搓,制造出形態萬千的藝術作品。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風光,然名用筆描繪出大自然的無限風光。讓學生動手設計制作畫板,把逢己優美的圖畫貼在畫板上展示。學生還把課文編為劇本,自編自演,想象力、創造力非常豐富。 3、在農村社區中展現藝術美。我校學生學會了藝術本領,經常深入社區,為農村百姓服務演出。深入山區,為山區人民送上優美的文藝節目。深入農村敬老院,為當地的老人表演精彩的節目,送上溫暖。 經驗之五:深入開展藝術教育,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我校的藝術教育工作長期抓,堅持不懈。每學期開學初就制訂了學校藝術特色教育工作計劃,修訂和完善管理制度,并按計劃予以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有督查,學期未有總結。各班級也根據學校計劃要求,寫出班級興趣活動計劃,確定一個具體內容,一個具體活動時間(以年級為單位、每周定一節課為藝術活動時間)。班級的興趣活動每天有一個活動時間段,每周有一節活動課。 從2003年起,我校每年都舉辦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每人都有一次展現藝術教育活動成果的機會。每學期都舉行一次書畫展示活動,舉行千人書畫比賽。每學期都進行大型畫板展示活動,展現師生優秀書畫作品。每掌期都舉行大型的樂器演奏比賽活動,展示各班學習藝術的顯著成效。 我校藝術工作不圖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不為比賽搞突擊,不為應付上級檢查擺架子,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和諧的發展。持之以恒地抓藝術教育工作,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也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的需要。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一所學校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發展個性,開發潛能的教育新理念,就必須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工作,重視藝教,關心藝教,在藝術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創新,形成具有鮮明的自己的辦學特色。實踐證明:學校 持之以恒地抓藝術教育,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成長,促進了學校的發展。近幾年來,我校抓了藝術教育,推動了學校整體發展,連續幾年教育質量穩步上升,高于其它農村學校,這充分表明,抓藝術教育工作,教育質量沒有下降,而且有穩步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調整了學生心態,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生以輕松、愉快,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的輕松,靈活運用,真正落實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和義教基【2005J6號文件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保護青少年健康和諧地發展。 總之,我校開展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是為了培養藝術的專門人才,瞄準幾個藝術尖子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藝術課外活動全部教育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樓益民:《農村小學藝術特色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年,第一期 好德永:《課程研制方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