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托班幼兒入園初適宜環境的創設
〔摘要〕在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注到環境對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環境是兒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啟蒙老師;能對兒童的情感起到激發和鼓勵的作用,形成積極和主動的行為方式;適宜的環境能吸引兒童去探索、思考,去參與實踐,從而啟動智慧之門;還能引導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狀態下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故創設與教育相適宜的良好環境,促使孩子全面發展,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目標。 〔關鍵詞〕幼兒托班 環境創設 適宜
兒童從出生到學齡期大致經歷了從胎內到胎外、吸乳到斷乳、家庭到托兒所、托兒所到幼兒園、幼兒園到小學這樣五次典型的環境轉變。每一次的環境轉換,不僅標志著兒童生理方面的生長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同時也反映了兒童心理、認知的發展。然而環境轉換的突變性與心理發展的漸變性之間常會表現出矛盾的沖突,如果這一沖突不能很好的解決,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了解各期幼兒對環境的需要是什么,從而創設與之心理發展需要相識應的環境才是必要的。本文就幼兒入園初對環境適宜的創設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物質環境的創設
(一)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輕松地玩耍 安全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孩子們既生性好動,動作協調性和平衡能力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家都倍受家人的關心和呵護。到了幼兒園,換了陌生環境,任何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都會造成他們心理的緊張和對幼兒園的害怕。故此,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對現有環境進行調整和處理,創設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幼兒園。 1.設置合理、童趣的場景 我們首先對水泥墻面和地板等進行軟包裝,用吹塑紙、泡沫和布等柔性的材料給“墻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地板上鋪設柔軟的地毯、彩色的泡沫,防止孩子在跌倒時造成意外傷害;根據便于孩子活動、進出的原則,我們把鞋箱、杯架和毛巾架等幼兒經常使用的用具,設置、安排在走廊、過道和盥洗室等處最合適的位置,盡量避免孩子之間的擁擠和碰撞,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圍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2.提供輕巧、柔性的玩具 毛絨玩具是孩子們從小喜歡的玩具,既柔軟又不會傷害孩子;塑料、木制玩具輕巧、易洗;有一些玩具價格昂貴,我們就利用休息時間,搜集碎布、海綿、紙盒子等質地較柔軟的原材料,制作一些可愛的“小東西”——“ 布藝千層小包”、娃娃四季小服裝和動物寶寶盒飾……讓孩子大膽、輕松地玩耍。 3.準備舒適、便利的服裝 顏色漂亮、款式新穎的服裝誰都喜歡,但有的服裝,如:公主裙、喇叭袖往往會束縛孩子的活動。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建議家長為孩子穿質地柔軟、又合身的衣褲,如:春天薄絨衫褲、夏天汗衫短褲、冬天備一件羽絨背心,鞋子最好是運動鞋和布鞋,讓孩子輕松、自在地玩耍。托班孩子自理能力較差,難免會有許多孩子小便在身,我們家園共同為孩子準備換洗衣褲,及時解決孩子的尷尬,讓孩子開心、舒服地玩。在用餐時,我們還為每個寶寶準備了反穿衣,鼓勵孩子大膽地自己進餐。 (二)讓孩子在溫馨的環境中愉快地生活 家庭式的擺設和氛圍,自然會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模仿和擺弄。“家”是溫馨的港灣,我們營造家庭式的氛圍,給每個孩子“家”的感覺。我們盡最大的可能按家的布局來設計幼兒園,如設計有寶寶餐廳、寶寶臥室、寶寶廚房、寶寶客廳等。把墻面刷上淡粉色、淡綠色等溫馨、和諧的顏色;掛上有卡通圖案、色彩鮮艷的窗簾;貼一張“寶寶全家福”的照片;擺幾處小方桌、小沙發、小床,再放上幾只柔軟的小靠墊等,這些精心的布置無不讓孩子真正地感受到“幼兒園象我家”的感覺。 (三)讓孩子在動態的環境中自主地游戲 孩子是在活動中不斷變化、發展著的,我們老師便要做個有心人,處處關注孩子、創設環境。如: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接觸最多的游戲,我們便從區域環境的創設入手,合著孩子發展、需求的節拍,動態地完善、調整環境。 1.不斷地調整區域環境,減少對幼兒的干擾和影響。 托班幼兒無意注意占優勢,因此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所以,我們盡量幫助幼兒減少和避免周圍環境以及幼兒之間的互相干擾和影響,為孩子們創設了四個較寬松的區域:娃娃家、客廳、書房和玩具天地;并為他們提供了豐富材料,讓他們愉快地來園操作、擺弄。 孩子們被玩具所吸引,哭鬧等消極現象就會較少。但我們逐漸地發現:與其說孩子們是在玩玩具,不如說他們是在扔玩具。瞧:娃娃沒有了衣服,小床也翻了身,蔬菜、瓜果耷拉著腦袋……雖然每樣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可孩子們光顧著玩,全然不顧玩具寶寶的“哭鬧”。較長一段時間中,有好多孩子不是在區域中快樂地玩,而是在與同伴爭搶、吵鬧。 于是,我們又重新將區域劃分作了調整,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用櫥柜和小欄桿等,以半封閉、半開放式,創設適于孩子獨自 活動、平行活動和小群體活動的空間,把活動室劃分成6個較小的區域:寶寶餐廳、寶寶臥室、寶寶廚房、寶寶客廳、寶寶書房、寶寶汽車城。盡量減少幼兒之間的互相干擾和影響,并開設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隨時調整和增添材料,滿足孩子興趣和需要。 一是提供新穎的材料,引發幼兒更強烈的游戲欲望。隨著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的適應和熟悉,他們對一些重復使用的材料漸漸沒了興趣。為了進一步吸引孩子參與游戲,我們自己縫制了兩套綜合性墻面布藝玩具,讓孩子和墻面上的“狗寶寶”說悄悄話;跟小動物“捉迷藏”;為“樹媽媽”找“水果寶寶”;接著,我們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把孩子們喜歡的電視機和VCD“請”"進了寶寶的“家”。孩子們經常圍坐在一起,看喜歡的動畫片,拿著話筒唱卡拉OK……在愉快的操作、練習中,小朋友參與游戲的愿望更強烈。 二是提供充裕的同種玩具,減少幼兒之間爭搶的矛盾。孩子生性好模仿,又以自我為中心,小年齡的孩子不是很善于與他人共享或合作。因此,當看見別的孩子手中有新鮮、好玩的玩具時,就馬上會丟下自己的東西,去模仿他人。而當此樣玩具數量較少,不夠大家分享時,孩子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爭搶。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盡可能多地考慮投放數量較多的同種玩具,以便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進而減少孩子之間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如:娃娃家的餐具有3套,分別放在廚房、餐廳和客廳,幼兒可以去三個地方同時取用、玩耍。 二、心理環境的創設 (一)家長提前對入園幼兒進行相關常識教育 在幼兒適應托班的環境中,家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是幼兒的依戀對象,他們給幼兒創設怎么樣的心理環境十分重要。 在入園前,可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提前熟悉環境,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等各種各樣的玩具、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游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我“想上幼兒園”的欲望。家長們應在孩子入園前多說有關幼兒園生活的故事,幫助幼兒對幼兒園有正面的認識。另外,家長還應該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鐘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并準備好即將用于上課的衣服和用品,充分醞釀上學前的氛圍,讓幼兒有一種期待感。 在開課后,特別是開學日,最好由家長親自接送,假如沒法抽空接送,應設法安排一位幼兒熟悉并信任的成人代勞。為使幼兒情緒穩定。在離開托兒之前,千萬別偷偷從幼兒園溜走,應清楚告訴他,父母暫時離去,但放學時會準時來接他回家。若幼兒還是不停地哭鬧,要盡量安撫他,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并告訴他,老師會像父母一樣喜歡和愛護他,千萬別用恐嚇或賄賂的手段使幼兒就范。回到家中,不要太急切問及幼兒當天在園內活動情況,以免令幼兒感受到壓力及負擔。 (二)教師對入園后的孩子進行各項相關訓練 第一是做好家長工作,班級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家庭訪問,使孩子感覺到教師是她們家的好朋友,消除陌生感,增加安全感。了解每個孩子的孩子的性格、愛好及生活習慣、身體狀況,也可以采用他的昵稱稱呼他。同時,對特殊幼兒做好個案記錄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同時征求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商討措施。利用“家園聯系窗”向家長做好各項宣傳工作,如托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新入園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每周工作重點及家長所應配合的事項,加強家園溝通。 二是在托兒未入園之前,就敞開幼兒園的大門,允許家長帶自己的孩子到幼兒園做客,并組織相關的親子游戲,讓托兒親身體驗幼兒園里的活動帶來的快樂,建立有關幼兒園生活的豐富表象,以消除托兒初來乍到的陌生感。 三是當托兒第一天進入幼兒園時,教師可以非常親切地呼喚他的小名,使用不同方式熱情的迎接每個托兒的到來,如以抱抱、親親、摸摸等肢體語言表示出親切感,消除托兒的恐懼和不安心理。 四是在幼兒園里,教師對孩子要象母親一樣,細心、耐心地關心每一個孩子,使孩子們在幼兒園里也能得到母親般地關愛。教師的一臉微笑,一個撫摸的動作,都會給幼兒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師親切目光的注視,和藹話語的交流,也可以很快安定幼兒的情緒,使其更快地融入集體的懷抱。教師要細心照顧好每一位幼兒,保證每一位托兒吃好睡好玩好。對于拒食的托兒想方設法喂食,對于入睡困難的托兒采用抱、拍、撫摸、哼歌等方法幫助其入睡,對于尿床的幼兒隨時清洗,更換干凈的衣服,允許幼兒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習慣,不呵斥、恫嚇幼兒。讓孩子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 總之,幼兒入園初適宜環境的創設,能減輕和逐步消除托兒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使其順利地融入集體,早日從家庭生活過渡到適應托兒所新的生活環境,健康地度過社會化進程中的一個轉折。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