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其他論文

          試論阿Q形象

          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試論阿Q形象
          [摘 要]:阿Q是未莊的一個流浪農民,他身受剝削和壓迫,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個人物并不具備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他不但外表骯臟、萎靡,而且品質卑劣,有著地痞流氓的品性。阿Q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受盡剝削和凌辱。魯迅塑造阿Q這個形象的真知灼見,不在于他表現了農民的革命要求,主要的是他揭示了窒息農民革命覺醒的精神惰力—-精神勝利法。
          [關鍵詞] :阿Q   辛亥革命    精神勝利法
           
           魯迅先生以力透紙背的筆力,將那個黑暗的時代所造成的人性與社會的陰暗描畫得入木三分,不僅悲天而且憫人。小說的內容,博大而精深,并且無一不閃耀著作者智慧的光芒。作品帶給每個國人無限深思。《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從1921年12月4日開始在《晨報》副刊上連載,每周一章,到次年2月12日登完,署名巴人。對這部作品,魯迅先生采用“傳”的形式構成全篇,成功塑造了阿Q這個藝術形象,使他成為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不朽的藝術典型。
          阿Q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受盡剝削和凌辱
           阿Q是未莊的一個流浪農民,他身受剝削和壓迫,處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個人物并不具備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他不但外表骯臟、萎靡,而且品質卑劣,有著地痞流氓的品性。
          阿Q所生活的時代背景
           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未莊,未莊是辛亥革命時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這一特定的歷史時代、社會環境的縮影。他貧無立錐之地是純粹的赤貧者,無家無室,住在土谷祠里,沒有工作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社會地位及其低下;他不僅沒有名字就連姓氏也被剝奪了;他因一時神不守舍向趙家的女傭吳媽求愛,不僅挨了秀才的竹杠,扣了工錢,罰了費用,失了布衫,而且還惹得沒有工作,沒有飯吃,只得進城做了偷兒;阿Q的辛酸遭遇,是當時社會農村的階級關系、階級壓迫的真實寫照。
          未莊的反動勢力對阿Q之流的兇殘統治
           在當時的未莊趙太爺、錢太爺、趙秀才、假洋鬼子是這里的主宰,地保是他們的爪牙,傳統的思想道德就是他們對群眾專制的武器,像阿Q、王胡、小D、吳媽等人是未莊社會的底層,這些人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思想上受封建思想毒害,他們是被統治被壓迫階級。
          阿Q具有農民的狹隘性。
           阿Q的一生是被壓迫、被剝削、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一生。阿Q同廣大農民一樣,在殘酷的迫害下對不平的世道也有一種自發的反抗情緒、朦朧的變革現實的要求——農民式的革命要求。阿Q朦朧的^造**意識,也就是中國農民對待辛亥革命的態度。他們以為革命就是為了改變眼下的生活。像阿Q那樣,可以把秀才娘子的寧式床和錢家的桌椅據為己有,可以隨心所欲的挑選女人等等,這些也都帶有農民的狹隘性。
          阿Q的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指那些在現實中失敗到精神上尋找勝利求得精神上安慰的自欺欺人的做法,精神勝利法是失敗的產物,精神上的勝利總是與實質的失敗聯系在一起的。魯迅塑造阿Q這個形象的真知灼見,不在于他表現了農民的革命要求,主要的是他揭示了窒息農民革命覺醒的精神惰力—-精神勝利法。
          不敢正視現實,自輕自賤,自我安慰
           阿Q在失敗面前不敢正視現實,不承認自己受到屈辱、失敗,而是用虛假的勝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實際上是自我麻醉,求得自我解脫。他妄自尊大、自輕自賤、自欺自騙,例如:他明明一貧如洗,但在和別人爭吵時卻常常“瞪起眼睛道:‘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么東西!’”用并不存在的過去,來夸耀于人。甚至死到臨頭,在死刑判決書上畫圓圈(畫押)時候仍不清醒,不知哀痛或憤慨,只是一心想把圓圈畫得圓,不被人笑,爭個面子。與這種不正視現實相聯系的,就是妄自尊大,別人看不起他,他偏要抬高自己,以此來做精神上的對抗,這樣久而久之,漸漸覺得自己只有長處,沒有缺點,形成了一種虛幻的自滿的心理,連自己的癩頭瘡,也仿佛是光榮的高尚的癩頭瘡,并非一般的癩頭瘡,別人是不配的;他被人揪住辮子碰響頭,卻要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阿Q在這種精神勝利法的支配之下,不承認失敗,不感到痛苦。他受辱和失敗后向比他更弱的人泄恨,在強者面前當弱者在弱者面前當強者,他在遭假洋鬼子棒打后,卻把這怨恨全部撒在小尼姑身上,用對小尼姑的侮辱來換取自己的安慰。阿Q就是這樣自輕自賤、自欺自慰,在這里陶醉著,滿足著。
           2、阿Q革命的幻想和舉動都帶有精神勝利的色彩,精神勝利已融入其血液,至死不渝
           阿Q不了解辛亥革命,對革命一向深惡痛絕之,認為革命是^造**,當辛亥革命的浪潮到來時,阿Q從直覺感到對他有利,于是神往革命,要求革命。他的革命的幻想和舉動都帶有精神勝利的色彩。阿Q覺得革命有趣,似乎認為自己就是革命黨,當趙老太爺一改往日驕橫跋扈的態度怯生生喊他“老Q”秀才喚她“阿Q”趙白眼稱他為:Q哥,這一切都令阿Q感到高興和新奇。在阿Q看來革命便是穿著白盔白甲,手里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參加革命之后要誰怎樣誰就得怎樣,元寶、洋錢、洋紗衣、秀才娘子的寧式床、女人……隨便拿隨便挑。阿Q對革命的認識是幼稚的可笑的,他革命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義,絲毫沒有了解。所以一被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門里去告他謀反的罪名,好讓他滿門抄斬。
           阿Q被當作土匪的替死鬼抓進牢后,雖然似乎懂得不用下跪但總覺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終于趁勢改為跪下了,在他的心目中見了老爺始終是要跪的。在審訊結束時,被再次抓進監獄柵欄時,他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的,有時要在紙上畫圓圈的,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一個污點。他為自己畫不圓畫押的圓圈而苦惱,但是很快他又想到“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于是便釋然了,睡著了,在被押赴刑場的路上,他無師自通地說出“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這些描寫,都說明精神勝利法已經融入阿Q的血液,他是至死不悟了。
          阿Q產生精神勝利法的根源
          阿Q作為農村中最貧苦的農民為什么會有精神勝利法呢?原因如下:
          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造成的。
           阿Q經歷復雜,接觸面廣,受壓迫多,他無房無地,比一般農民更凄苦,地主不讓他做短工他就沒有生計,他毫無自由和權利;在未莊,地主、地保、閑人都能隨便欺負他,不高興時拿他出氣隨便侮辱他,任何人都不會因為無端打罵阿Q而受到責難。阿Q就這樣在嚴重的封建經濟剝削和封建政治壓迫之下,過著一種居無定處,困苦的奴隸生活。在這樣的境況下,阿Q需要迅速解決眼前接二連三的痛苦,于是產生了精神勝利法。
          農民自身的思想局限性造成的。
           農民自身的思想局限,小生產者的思想局限性造成經濟上自給自足,這樣會產生精神上的自滿自足。農民眼界比較狹窄,墨守成規,不太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容易產生小國寡民的思想,他們眼界小、見識少、自尊自大,精神勝利法是他們主要的思想支持。在阿Q的頭腦中還存在著相當濃厚的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他認為革命就是^造**,要殺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阿Q成為傳統道德觀念的盲目維護者,這種精神狀態使他顯得極為麻木可笑。盡管如此,阿Q作為一個勞動農民還是表現出自發的革命要求,當辛亥革命爆發的消息傳來時,他不覺神往革命,希望從此能夠翻身,不過他的“革命觀”是與落后農民的私欲和許多糊涂觀念相聯系的,他并沒有真正的覺醒,最后被污指為搶匪被綁上法場,結束了悲慘的一生。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不覺悟農民的一種典型,他既有自己鮮明獨特的個性,又概括了國民普遍存在的精神勝利法,達到了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精神勝利法歸根結底是一種主觀唯心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缺少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他就可能犯這個毛病。不僅農民會犯,別的階級也會犯,這就是阿Q精神,他已經超出了農民,概括了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思想現象,這也是阿Q形象不朽的重要原因,所以阿Q已逐漸成為那些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欺欺人的人的共名。
           魯迅先生通過對阿Q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對其悲慘一生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時期農民階級受壓迫的現狀,以喜劇的形式揭示了深刻的悲劇內容。作者最終目的是要鞭撻當時社會環境下一部分中國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病態,在魯迅先生看來,國民的精神疾病不得到根治,即使革命暫時成功了,最終還是會失敗的。阿Q形象的塑造正是要用這種文藝的形式來改變國民的精神,是一面時代的鏡子,令國人照出自己的弱點,從而引起警覺。
          參考文獻:
          1、崔鐘雷,《魯迅小說集》,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8月第一版


          相關論文
          上一篇:淺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精.. 下一篇: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
          Tags:形象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