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安全意識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說,兒童的安全是一切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兒童生命健全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 《綱要》之所以將安全問題放在幼兒園工作的首位,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身體是人發展之本,沒有生命或生命質量差則談不上人的發展或良好發展;二是近年來不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影響幼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因而,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就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防護知識,如何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如何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成為一種必要。 一、利用幼兒園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的環境應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如,我園的大型玩具操場鋪設了輕軟的綠色塑料材料;在班級內,電視機及插座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門拴旁邊粘貼小心夾手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剛拖過地的活動室和盥洗室要慢行,放置了自制的小心滑倒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一次,我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了相撞的事情,于是與幼兒進行商量,我們決定大家一起動手,將桌角和帶有尖的物體部位用軟布包好。這樣的活動,不但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起到了提高幼兒安全意識。 二、利用多種教育活動形式,進行直觀教育。 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主渠道,通過活動讓幼兒親身經歷整個過程,增加體驗,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首先,開展安全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使幼兒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如:為了教育幼兒“不玩尖利的東西”,設計了“手指劃破了”這一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幼兒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通過觀看圖片,讓幼兒討論“手受傷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不方便?手受傷后該怎么辦?”然后讓幼兒實踐操作,逐步掌握技能,就學會了正確使用剪刀、游戲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又如:開展“注意飲食衛生”主題活動,通過討論“路邊的小吃能吃嗎?” “三無食品能吃嗎?”告訴幼兒不吃路邊的小吃,不吃“三無食品”,使幼兒懂得要吃清潔的食物,飯前便后要洗手等衛生習慣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飲食衛生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還可以開展“保護自己辦法多”、“小小安全員”等類似主題活動,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親身體驗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強安全防護意識。 其次,在游戲活動中展開。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直觀、生動、形象、有趣地獲取知識,受到教育,所以我們特別注重通過游戲讓幼兒學習。如在班上進行《大馬路》游戲。我事先準備好紅綠燈標志,場地上布置出大馬路:有快車道、慢車道、人行道、人行橫道、十字路口。游戲一:紅綠燈:教師亮出綠燈時,幼兒可以在人行橫道上自由行走,;亮紅燈時,走到十字路口的小朋友們,停止了腳步,不能再前行。游戲二:過馬路,我請幾名幼兒當駕駛員在馬路中間開車,其余幼兒要過馬路,看誰走得最安全,能順利過馬路。整個游戲,訓練了幼兒看信號燈過馬路和他們的反應能力,更讓幼兒清楚懂得和了解到基本的交通規則,訓練了幼兒從小就能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又如通過游戲《找娃娃》、《離群的小雞》等活動,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萬一走失,要膽大心細,記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周圍明顯的建筑物征,積極動腦,想出一些脫險自救的具體方法。 再次,在區域活動中展開。我們設立專門安全角,墻上貼上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定期擺設以“過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紅綠燈和交通標志”、“不能玩火,不能玩電”、“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窗戶”、“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門我不開”、“遇到火警、生病和壞人應該打什么電話”,“上下樓梯要靠旁邊走”這主題的教學圖物。還利用大量的廢物和玩具、資料,創設“警察崗亭,公共汽車,救護中心,消防大隊”等區角,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模擬扮演,從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規則、火災或生急病的報警電話和搶救方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游戲訓練了幼兒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 幼兒安全教學活動貫穿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我們要隨時注意發現幼兒的不安全行為,也要隨時教給幼兒正確的做法.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非常薄弱,更是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我們老師,應該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比如晨檢。晨檢是我們一日工作中發現安全隱患的重要一環,我們應認真對幼兒進行看、摸、查,及時發現并沒收幼兒帶來的危險物品,如打火機、瓜子、小珠子、小刀等,還可以發現幼兒的指甲是否太長會傷及其他幼兒,發現幼兒是否生病了需要回家休息等。考慮到幼兒好奇心強,會將細小物體放入嘴巴,因此我們老師在選擇、制作幼兒的活動材料時,都要用較大物體,并且要避免毒、尖、鋒利等的不利材料,讓幼兒遠離危險物品。又比如有的孩子經常挖鼻孔,以至于常常流血,在教育幼兒說不亂挖鼻子的同時,還要教幼兒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讓幼兒掌握一些戶外活動的自我保護方法。如萬一摔到,要用手撐一下,以免摔傷臉;滑滑梯時要扶好扶手。在生活中教師還請幼兒進行模仿,怎樣用雙手“撐住地”,怎樣是“抓緊”。使幼兒學會怎樣進行活動和游戲。 四,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在培養幼兒安全自護意識教育的過程中,應要求家長配合進行一致性的教育。因為,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師不便進行具體指導。再說對培養幼兒的安全教育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園合力。家長應密切配合幼兒園,強化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深化自我保護教育,家長平時應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使幼兒學會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因此,我們召開家長會,并利用家園欄刊登家長感性趣的話題:“怎樣預防感冒?”、“這樣做安全嗎?”、“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等文章,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介紹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和探討一些保護孩子身體的好方法。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護知識。同時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把火柴、打火機等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禁止孩子玩火,玩弄插座、電線等危險物品;要求家長在告訴孩子各種物體的用處的同時,也告訴孩子這些物體可能帶來的危險。家長們從指導中認識到培養幼兒安全自我保護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高家長們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并做好家園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家長與老師及時掌握幼兒在園及家里的活動表現,達成教學共識。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培養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兒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虹主編:《幼兒教育》,浙江教育報社出版,2007年; 2、程曉明主編:《早期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史慧中、馮曉霞主編:《學前教育研究》,湖南版藝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 4、歐新明主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