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一日生活化的教育 學前教育專家麌永平曾這樣說過:“沒有哪個年齡段的教育像幼兒教育那樣迫切地需要回歸生活,沒有哪個年齡段的課程像幼兒園課程那樣迫切地需要生活化。只有給幼兒提供生活化的課程,幼兒的生命才能得到適宜和有效的發展,幼兒才會有美好的童年生活。”通過這段話讓我認識到幼兒教育與一日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的是一日生活化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 那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又是什么呢?大概可以分為九個環節,包括入園環節、盥洗環節、進餐點環節、喝水環節、如廁環節、自由活動環節、午睡環節、離園環節和集體教育活動環節。在這九個環節中,前八個環節統稱為生活環節,因為這些環節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教育離不開生活,正所謂“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生活”。 一、讓課程走入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獲得生活經驗
我們常常談到課程生活化這個問題,但是目前在我國幼兒園的課程實踐中,基本實施的是課程的目標模式,強調幼兒教育活動明確、具體的目標。在人們的思想中,教育活動完全是在目標的調控下進行的。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淺顯性、生活性就決定了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系,應與幼兒的生活融為一體。因此我們不斷將一日生活融入到課程之中,讓課程變為一日生活化。 案例一:《快樂干杯》 由于幼幼班的幼兒在剛入園期間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很好地喝水,有些幼兒不喜歡喝白開水,有些幼兒因為入園焦慮不愿喝水,有些幼兒是因為不會用幼兒園提供的水杯,還有一些幼兒就是邊喝邊玩。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做出了不一樣的辦法去解決,綜合起來來看,這一節隨機教育活動課上得比任何辦法都行之有效。 那天是因為保育老師把水倒給幼兒后,我看到幼兒一個一個都呆呆的坐在小椅子上就是不肯喝水,我問了邊上的幼兒為什么不喝水時,幼兒說“不好喝”,另一名幼兒就問我“老師你怎么不喝水啊?”就是孩子的這句話啟發了我,于是我拿來了自己的盛滿水的水杯對幼兒說:“你們猜這里都有什么?”幼兒都說是水。我神秘的笑了笑并接著說“這不僅僅是水,里面有很多寶貝呢,它會讓我們的寶寶變的更聰明更漂亮,這是一杯神水。”孩子們聽完我的話都可好奇了,于是都想要這樣一杯水喝來嘗嘗,我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目光就喝了一大口并表現出非常好喝的樣子,孩子們看到我如此陶醉的樣子都躍躍欲試的想要過來嘗嘗,我馬上抓住了幼兒的迫切心理,對他們說“這杯水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呢,它可以在和小朋友干杯的同時把你們杯子里的水也變成神水。”孩子們聽后個個都露出燦爛的笑臉等待我和孩子們干杯賜予神水。我問他們怎么干杯啊?幼兒走過來用她的小水杯與我的水杯相撞,并告訴我這就是干杯,我像明白一個道理一樣對他們說“哦,原來這樣就叫干杯啊,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個幼兒說看爸爸和別人喝酒時就是這樣干杯的”,“那爸爸喝的酒小朋友是不可以喝的,因為我們的神水比酒要厲害多了,你們是不是要快快喝完這些神水啊,看看哪個小朋友喝得最快”,當幼兒的水被“賜予為神水”后,幼兒很快喝下了杯中的水,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兒總是喜歡和同伴玩干杯游戲,并比賽誰喝的最快。 案例二:《給小動物蓋房子》 每天幼兒都會進各個區域里去玩,但總是會把建筑區弄得亂七八糟,還時常會有爭搶玩具,打鬧的現象發生,班上的幾位老師因為此事總是犯愁,正巧那個月的主題是《我愛小動物》,結合這個主題,在之前我開展了一節社會領域的課,目的是讓幼兒學會關愛小動物,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帶領幼兒走進建筑區看看那里狼藉一片的樣子,我問幼兒如果小動物沒有家怎么辦?或者小動物的家被破壞了怎么辦?幼兒各自思考后回答著問題,通過幼兒的回答我得出的結論是:為小動物蓋新家,小朋友們一起來保護。事后幼兒每次進入建筑區總會精心的給小動物蓋房子,還互相提醒不要把小動物的房子弄倒了。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生活化教育讓幼兒獲得了比普通教育課更有意義的,更容易接受的生活經驗,那么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就與我們的教育是形影不離的,也是無處不在的,因此我們完全不必把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等真實的生活變成死板的課程來上,有時適時地隨機教育更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這樣一來,我們讓幼兒逐漸從課的捆綁中解放出來,回到自己的生活,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圍的人、事、物極其關系。生活既可以是教育的內容,也可以是教育的途徑。 二、讓環境會說話,加深幼兒對生活的理解 對于各個幼兒園來說常常會提到環境布置問題,那么為什么要布置環境?布置給誰看?要怎樣布置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園里做了教師培訓工作,在培訓中我懂得了布置環境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成人創設的環境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通過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不斷積累、建構經驗。 顯而見之,布置環境就是給幼兒看的,所以貼近幼兒生活,提高幼兒發展水平,加深幼兒對生活更多地認識和理解,達到這樣的標準就可以稱之為好的環境,一個有效果的環境。如在小班的主題墻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系列的以故事情景形式來布置的墻面創設,在《多彩的春天》這個主題中,主題墻采用了《小蝌蚪找媽媽》、《一群大雁飛回來》、《小蝴蝶飛呀飛》、《小河流水嘩啦啦》、《螞蟻上樹》等課程內容進行布置的,在環境與課堂共為一體的同時讓幼兒對春天有著更深的印象。在班里環境布置中,還將制作的柳條柳葉掛在房梁上給幼兒營造一個春天的氣息,在美工區還會給幼兒制作一些關于春天的半成品,在建筑區組織幼兒用制作的花花草草、積木、瓶瓶罐罐搭建“街心花園”,在娃娃家和幼兒一起做春游吃的點心,在圖書區繪畫一些春天的畫報。到了中大班還會有角色區,會給幼兒做一些角色表演用的道具,有蝴蝶的翅膀,花兒的頭飾,《小燕子》、《蝴蝶蝴蝶真美麗》的音樂等等。 通過布置環境的方式加深幼兒對生活的理解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方式是孩子喜歡的,也是最易接受的。 三、讓社會變成課堂,使幼兒體驗生活的快樂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是五彩斑斕的,他們很渴望每天看到不一樣的事物景物,他們會問很多的“為什么”,他們還會說出與很多成人有著不同看法的話來,他們常常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 隨著科技、教育各方面的提高,學前教育越來越受人關注,從國家到下屬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學前教育,我所在的幼兒園也是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希望孩子能夠快樂發展,其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讓社會變成課堂,讓幼兒自己尋找未知的答案,讓幼兒開拓眼界,給幼兒一個全真的學習生活氛圍。 我園采取的方法是每個月都組織幼兒外出參觀活動,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或九、十會去采摘園,讓幼兒通過親自采摘水果、蔬菜來獲得社會認知的同時體驗生活的快樂,感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與收獲的喜悅,回到園里幼兒會把所見所感說給老師和其他幼兒聽,有些中大班的幼兒還會提議在班里的植物角也栽種一些看到的植物,對托小班的幼兒來說又是一個幫助他們“做個不挑食的好孩子”的最佳機會,這豈不比在死板的教室中更容易讓幼兒受益嘛! 到了季節轉變之際,園里又會組織幼兒到各大公園參觀。如到了春暖花開季節,除了給孩子們一些環境上的創設外,園里會組織幼兒根據年齡不同到不同地點去“找春天”,幼兒通過看、聞、聽、摸、數等多種感官來感受春天的到來,與此同時,幼兒會總結到“春天里有很多好看的花,有紅、黃、白、紫、粉、桔黃的花,有桃花、梨花、迎春花,有綠綠的小草和柳樹,還有湖里的野鴨和小魚,在遠處還有小橋和假山,我們還坐在常常的走廊里做游戲了呢,老師說我們可以把春天留住,我們都說照下來,還和春天照了很多照片,回家后給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我們在公園的快樂。”這段話是一個幼兒家長的教養心得中提到的,在家長的這些話里我讀出了家長的放心與欣慰,讀到了幼兒的快樂與成長,也讀到了園里領導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報。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園里、家長、幼兒都能認可的,因為它更能夠讓幼兒體驗到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事物,幼兒在這樣的教育中更能得到全面性的發展,會更懂得快樂的價值。只有讓幼兒更多地接觸生活實際,接觸自然和社會,才能使之擴大眼界,增長見解,促進其思維和社會性發展,增強其生活的適應性,增進其素質;反之,只能延滯其發展。因此,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帶領孩子們走出課堂走出幼兒園,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觀察、實踐、交流,接觸生活,體驗生活,從而獲取更多的鮮活的知識。 四、讓生活與教育融為一體,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成長空間 在教師培訓中曾有一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的內容常常來自于生活,而生活的過程就是在學習。”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特別是對幼兒來說,生活與教育是分不開的,只有在生活中做到與教育融為一體才能使幼兒得到更好地發展空間,才能使幼兒活得快樂的更多源泉與真諦!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來說,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位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教育空間,一個真正屬于幼兒想要的空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長期以來需要關注和證實的事情,那么從現在起,給幼兒一個一日生活化的教育空間,來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