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他認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個范疇:.語文、邏輯、空間 、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多元智能理論使我們破除了IQ式思維,跳脫傳統心理學所框架出的界限,使我們能深入了解人類智能的本質,為教育理論與實務提供重要的啟思與方向。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雖然還沒有出現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和實踐中自覺運用這一理論的幼兒園及老師是大量存在的。它開闊了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引發了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智能、對幼兒發展的新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幼兒教育實踐的改革和創新,提高了幼兒教育的質量。 一.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 多元智能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筑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開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根據加德納的理論,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兩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不要讓學生因此而受到責罰。 加德納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他認為,人的智力應該是一個量度他的解題能力的指標。根據這個定義,他在《心智的架構》這本書里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范疇(后來增加至八個):1.語文 (Verbal/Linguistic)。2.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3.空間 (Visual/Spatial)。4.肢體運作 (Bodily/Kinesthetic)。5.音樂 (Musical/Rhythmic)。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另外,有其他學者從內省智能分拆出“靈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二、多元智能論的理論要點 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內涵已如上述,進一步分析該理論顯示它具有多項要點,茲歸納并以智能本身的性質及人類智慧的發展等兩個層面分述之。 。ㄒ唬┚椭悄鼙旧淼男再|而言 1、每一種智能代表著一種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獨特思考模式,然而它們卻非獨立運作的,而是同時并存、相互補充、統合運作的(Gardner,1993a)。例如,一位優秀的舞蹈家必須同時具備(1)良好的音樂智能,以了解音樂的節奏與變化,(2)良好的肢體-運作智能,以能夠靈活而協調地完成身體的動作,(3)良好的人際智能,以能透過身體動作來鼓舞或感動觀眾。 2、上述八種智能可加以歸類成三類:一類是與對象有關的,包括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些能力被個體所處環境的對象所控制與塑造;一類是免于對象的,包括語文智能與音樂智能,它們不受到物理世界的塑造,而是依據語言與音樂系統而決定的;另一類是與人有關的,包括人際與內省智能。 3、每一種智能都包含著數種次類智能,例如音樂智能包含了演奏、歌唱、寫譜、指揮、批評與鑒賞等次類智能,所以一個人可能歌唱得不好卻很會作曲,不會演奏卻善于批評與鑒賞。 4、Gardner指出,多元智能論所包含的八種智能模式是暫時性的,除上述八項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它智能存在。 (二)就人類的智能發展而言 1、每一個正常人至少都具有上述的八種智能,但由于遺傳與環境因素的差異,每個人在各種智能的發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會以不同的方法來統合或揉和(blend)這七種智能。 2、每種智能有其獨特的發展順序,而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中開始生長與成熟。例如,音樂智能是最早被發展的智能。 3、這些智能非固定與靜態的實體,它們能被強化與擴大。而文化則是影響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每個文化或社會對不同型式的智能有不同的評價,使得個體在各種智能的發展上有不同的動機,也使得某一社會的人群在某些智能上會有高度的發展。 4、人類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創造的可能,然而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對某些特定領域進行創造,換言之,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種智能上表現出優越的能力。例如,愛因斯坦是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才,然而他在音樂、肢體運作與人際方面卻未有同樣的表現。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涵意 如前所述,多元智能理論使我們破除了「IQ式思維」,跳脫傳統心理學所框架出的界限,使我們能深入了解人類智能的本質,為教育理論與實務提供重要的啟思與方向。茲述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涵意如下: (一)教育工作應致力于八種智能的整體發展:傳統教育獨斷地將焦點放在語文與邏輯─數學能力的培養上,并且只重視與這兩種能力有關的學科,致使學生在其它領域的智能難以獲得充份發展。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則指出人們至少具有八種智能,每種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彼此互補、統整運作的,僅具有語文與邏輯─數學智能并不足因應未來生活與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因此教育工作應致力于八種智能的整體發展。 (二)教育是高度個別化的工作,必須配合每位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智能之組型: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組型,并且會以不同的方法來學習、表征與回憶知識,因此不應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來教育所有的學生,有效的教師應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ㄈ┙逃龖M可能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案:教師應尊重學生對自己認知風格的意識,并給予機會去管理自己的學習,并鼓勵學生負責任地計畫并監控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幫助學生逐漸地了解自己的內在潛能與發展這些潛能的方法。換言之,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而非只是背動接受學習方案。 。ㄋ模┗诙嘣悄芾碚摰慕虒W設計至少應包括三種不同型式的課程:1、智能本身作為教學的主題:亦以教學的目的是在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這是「為多元智能而教」。2、智能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每一種智能都可以用來學習某一領域的知識。3、后設智能:亦即目的在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多元智能,包括如何評估、如何強化,以及如何主動地使用多元智能于學習與生活之中。 綜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論乃包含了整體化、個別化、自主化與多元化的教育意涵;谶@些意涵,如何營造一個適切的課堂環境,以實際落實于教室之中,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四. 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幼兒教育 加德納在《智能的結構》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廣泛而熱烈的歡迎。公眾特別是教育界對這一理論的欣然接受極大地鼓舞了加德納及其同事,他們從此開始了在課程體系、教育評估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實驗,以回報教育界的歡迎。并且開展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和中學生教育中的應用。甚至他們還探索了多元化思維在其他機構和行業,如博物館和商業上的應用。1993年,他們將對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加以總結,又出版了《多元智能》,發展了多元智能理論。 在美國,大多數教育思想只有幾年的生命力。而在多元智能理論首次提出近20年后的今天,中國和世界各地對它的興趣仍在持續增長。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幼兒教育實踐領域,多元智能理論真正產生影響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雖然還沒有出現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和實踐中自覺運用這一理論的幼兒園及老師是大量存在的。綜觀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幼兒教育實踐中的狀況,有這樣兩種基本情形: 1.將多元智能的理論作為幼兒園教育尤其是幼兒園課程重要的理論依據 多元智能理論的作用一般在于指導幼兒園課程內容和活動選擇,指導幼兒園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指導幼兒園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各種有針對性的活動和經驗。近年來,多元智能理論對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領域及相應的幼兒發展領域的思考和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的智能領域與老師經驗中原有的幼兒學習領域和發展領域的差異能引發老師創造性的構建和實踐。 2.將多元智能理論作為某一發展領域或課程領域的實踐指導 在中國,明確提出并真正全面實施或實踐多元智能理論的幼兒園并不多見。但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精神,在某一個或兩個智能領域開展研究和實踐的幼兒園為數不少,根據雜志和網絡檢索,目前中國大陸開展這類研究的幼兒園有31所。在這些幼兒園中,用實驗的方法開展研究的有3所,大部分幼兒園主要是進行嘗試性的實踐,在學習和借鑒的同時,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探索,以對幼兒在特定智能領域的發展及教育有較為全面深入的把握。在這類幼兒園中,有關語言智能、空間智能及數學一邏輯智能的研究居多。 從目前可查尋的有關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研究的成果可見,多元智能理論的確開闊了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視野,的確引發了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智能、對幼兒發展的新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幼兒教育實踐的改革和創新,提高了幼兒教育的質量。 我們在具體的幼兒教育中發現多元教育理論的巨大指導意義,它開闊的視野使我們從狹隘的教學轉換到重視孩子的各種優點,挖掘孩子的潛質,不再單純的看待孩子,我們教師和孩子都受益匪淺。相信多元智能理論必將在中國幼兒教育界被廣泛接受并為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重大作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