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摘 要] “習慣決定命運”,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如何,會對其學習、生活以至事業(yè)的成功產生重要的影響。幼兒時期正處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如果在這一時期養(yǎng)成飲食、睡眠、學習、衛(wèi)生、文明禮貌等方面的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關鍵詞] 培養(yǎng) 良好 行為習慣 一、正面引導講道理,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 幼兒由于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分辨是非能力不強,教師對他們的教育就要以耐心細致的正面引導為主。如要培養(yǎng)幼兒“對人有禮貌”的習慣,首先就要讓幼兒懂得怎樣做才是有禮貌。幼兒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打招呼時要用適當的稱呼,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早上到園、晚上離園要和老師、家長打招呼及道別。還可以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講故事、說歌謠的方法來滲透養(yǎng)成教育。當然,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講道理時要觀點明確,不能含糊其詞。平時還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對不良行為要及時指正,對做得好的方面也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二、調查 我們對36名幼兒家長進行問題調查。內容著重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品德教育中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自我為中心”現象,按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計算,家長認識到行為習慣重要性的占總人數的100%,認為幼兒在家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占總人數的97%,認為幼兒具有以“自我為中心”問題的占總人數的100%。 從調查結果中分析出下列幾個要點 1.家長都認為幼兒品德教育中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就象蓋高樓大廈一樣,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樓是蓋不好的,孩子的思維敏捷,聰明伶俐固然重要,但從小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一生的影響都很大,不可忽視和放松。 2.幼兒在家庭中普遍存在著不良的行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現象嚴重,幼兒對待家人或客人沒有禮貌,看電視的時間太長,不愛勞動、事事以我為中心,不能也不會考慮或關心他人,與同伴經常爭搶玩具甚至動手打架等。 三、分析與研究 從以上的調查,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在家的表現與在幼兒園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在幼兒園里老師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提出具體的要求,如:禮儀教育方面,早晨看見老師喊老師早,下午放學時和老師再見;生活衛(wèi)生習慣方面,飯前便后洗手,飯后要漱口,保持正確地姿勢,安靜地入睡;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會獨立地穿脫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會系鞋帶,會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發(fā)碗筷;勞動方面,管理自然角,堅持值日生工作,,認真擦自己坐的小椅子等等,在老師的督促和指導下,幼兒堅持每天去做。時間一長,逐漸形成習慣;氐郊依,孩子成了掌上珠。家長嬌寵慣縱,遷就忍讓,或是過分的溺愛,大包大攬,使得在幼兒園里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半途而廢,也加大了教師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難度。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采取下列幾種方法,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努力,逐步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1、在活動中訓練,形成習慣 行為的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yǎng)成更有賴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注重幼兒日常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把養(yǎng)成教育滲透其中。如在培養(yǎng)幼兒“玩過、用過的物品能及時整理好”的習慣時,教師在每天上完課后都應要求幼兒把桌面整理好,物品整齊有序地擺放在指定位置;玩完游戲時,也要把玩具收拾好,依次放回原處。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要求幼兒在寢室睡覺時,要讓他們自己穿、脫鞋和外衣,并把鞋子整齊擺好,把衣服疊好放在指定位置。當然,進行這樣的訓練,還需教師耐心的指導。 2.家園聯(lián)系表 家園聯(lián)系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zhí)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8個,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于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日期為星期一~星期日,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注一欄里,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每周的情況在周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致的整理和統(tǒng)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設置小紅花園地,如午睡小紅花、 進餐小紅花,講衛(wèi)生、愛勞動小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誰的進步大。激發(fā)幼兒積極向上的愿望,抓住時機,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例如:陳亦凡小朋友原來在家里不做事,依賴性強,有了家園聯(lián)系表后,在家里變得勤快多了,12月24日媽媽在備注欄里記下這樣一段話:陳亦凡今天學會了自己系鞋帶,既認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帶非常好”。續(xù)新程的媽媽也反映原來續(xù)新程吃飯總是要人喂,有一次續(xù)新程小朋友不肯吃飯,要媽媽喂,媽媽說:“小朋友要自己吃飯,你自己吃飯,媽媽給你打個紅五星”孩子連忙低下了頭快快地把飯吃完了。家長們都說自從有了這個表后,孩子們變得懂得聽話多了,家園聯(lián)系表就象老師教給家長的神奇法寶,孩子們都一個個變了樣。 3.家長園地和家園信箱欄目 家長園地是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lián)系的專欄,該專欄可以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家園信箱欄目,主要是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和要求,通過信箱傳遞給老師。 4.家長沙龍 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如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忽視這方面教育,事事處處為孩子著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吃穿,孩子從小只想“人為我取”,不想“我為人用”家長了解到在向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首先應進行自我服務性勞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洗手絹,也要為別人做一點事;丶液,幼兒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沙龍的內容組織也可以是有經驗的家長談談教育幼兒的體會,或者是通過電教手段請家長觀看從幼兒禮儀和幼兒行為規(guī)范的錄像,運用各種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了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究竟有哪些內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 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可以讓家長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 6.家長會 開展家長會,向家長系統(tǒng)講授科學育兒的知識,定期的開展講座活動,組織幼兒進行勞動技能表演或比賽,或根據家長對教育子女的難題進行咨詢,確實地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密切聯(lián)系,共同教育好幼兒。 四、結語 總之,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需要對幼兒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注釋: “習慣決定命運”① 參考文獻: 1 、應婉林 2、 《網絡科技時代》 3、《考試周刊》雜志社 4、2008年第2版 5、第 1 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