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活動中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摘要] 未來需要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發散性思維將是訓練新一代兒童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美術教育最能體現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方法一:創設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為幼兒發散性思維訓練開辟廣闊天地。方法二:多方位、多角度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方法三:多渠道、多方法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關鍵詞] 美術活動 發散性思維 創造能力 在此,我把平時有關方面的教學體會訴指于文字,以求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創設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為幼兒發散性思維訓練開辟廣闊天地。 目前,在我園組織繪畫活動時,有些老師喜歡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標準范畫”讓幼兒照著畫,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滿足不了孩子的求知欲望。相反,還會抑制幼兒思維。老師怎么畫,幼兒就怎么畫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個性和創新,學習缺乏主動性。因而,在教學中我先通過創設情境。首先將幼兒的興趣激發出來。如繪畫《可愛的貓》時,我先用充滿童趣的語言,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然后再讓幼兒說說自己所了解的貓。老師加以概括。如:外形特征:描頭、耳朵、身體大致形狀,身上毛皮顏色、花紋等。生活習性:白天喜歡睡覺,夜晚喜歡出來活動,睡覺時眼睛瞇成一條線,夜晚出來時眼睛又大又亮。 特殊本領:能用爪子爬樹,用胡須探測洞口等等。待幼兒對貓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便進一步提示點拔,從而更加激起幼兒思維。 如:“你畫的貓它在干什么?周圍有些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等,待幼兒討論后,這時我再出示相關資料(如貓的各種動態,站著的貓,奔跑的貓,睡覺的貓,抓老鼠時的貓,游戲時的貓……)。幼兒細心觀察欣賞后。我再請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畫。這樣,孩子們畫出的描生動形象、形態各異。畫面內容豐富且有新意,如李涵畫出了戴眼鏡的貓媽媽在給貓寶寶講故事,鄭淑一畫出了頭頂裝著飛行器的貓帶著她去北京旅行。 可見,幼兒的思維是異常活躍的只要我們適時、適當引導便會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二、多方位、多角度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創造思維離不開創造想象。因而在教學活動中,我常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如繪畫《恐龍》時當幼兒對恐龍外形特征有了一定了解后,我進一步引導幼兒并提出: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恐龍都復活了,那將會是什么樣子?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我們周圍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一連串的問題讓幼兒的思維一步步擴展開去,有的幼兒說如果恐龍真的活了,我要和它做朋友,坐到它的背上玩玩,有的幼兒說如果恐龍真的復活了,那就太可怕了。它會把我們的房子踩扁。這樣,孩子們通過想象感受,畫出了溫馴可愛的恐龍、兇猛殘暴的恐龍。 再如繪畫《城市高樓》時,我先帶領幼兒從近處觀察高樓。從樓底向上看大樓,站在高處看大樓,再提問幼兒在不同角度看大樓感覺如何,大樓遠遠地看上去象什么?這樣幼兒從不同角度把大樓畫得形態各異,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產生很多新想法。如:有的幼兒畫出了獅子大樓,有的幼兒畫出了蘑菇大樓,還有的幼兒畫出了汽車大樓…… 三、多渠道、多方法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俗話說“心靈手巧”靈活多變的手工活動對幼兒發散性思維訓練具有一定作用。有關方面科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因而在平時我經常帶領班級幼兒收集廢舊物品,并將他們存放在班級“百寶箱”里,隨時根據需要取用。 在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時,孩子們取出平時收集的“寶物”用一次性飯盒做成了巨蟹、用蛋糕盤做成了海膽、七彩魚。用塑料袋和廢舊塑料殼做成了極富動感的水母、章魚……。 很多幼兒還通過聯想,將自然角里的茄子做成了企鵝,蘑菇做成了花帽,黃瓜做成了大鄂魚……。 另外,泥塑也是深受孩子喜愛的一項活動,利用橡皮泥等可塑物體也可以很好地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如:小班幼兒在玩橡皮泥時,喜歡將橡皮泥搓成的圓球,這時,我便引導幼兒啟發他們:“圓圓的橡皮泥看起來象什么呢?(象太陽、象足球、象鵝蛋、象饅頭……)孩子們七嘴八舌爭搶回答。這時我再進一步引導,輕輕將手中圓球壓扁,然后再提問幼兒又圓又扁的橡皮泥看起來象什么。緊接著再啟發引導幼兒將橡皮泥任意變形,并大膽想出變形后的橡皮泥象什么?孩子們一邊捏玩、一邊想象,自主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在這看看、說說玩玩、想想中孩子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擴展。 可見,通過美術活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作為教師,我們處處要做有心人,為幼兒創設良好環境,為創造想象提供一定空間。使他們成為21世紀頭腦靈活,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最具創造能力的人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