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研訓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 要】校本研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而教師發展又是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校有一部分老師還是以教學成績為主,重知識輕能力,片面的追求高分,教師忽略了自己的提高,很多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學校應該著眼未來,以教師為本,以新課程為理念,通過校本研訓,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發揮教師特長,培養高素質,全面教師隊伍。
【關鍵詞】 教師專業 校本研訓 教師是培養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通過校本研訓,發揮全體教師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通過研訓可以使全體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顯著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水平,顯著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促進其專業化發展。 一、為什么要進行校本研訓 現代教育提出以人為本,不僅體現在學校教育教學中以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也體現在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以教師的發展為本。針對小學我認為加強校本研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1、校本研訓是未來教育新觀念、發展新要求 小學教育可謂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如若將小學教育抓好,必然有利于以后的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目前,以我校為例,小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老師要求學生學習重點嚴重向考試的知識點偏移,一些不常考的知識點甚至不予講解,導致課程結構和知識的丟失。學校的老教師以自身資歷為由,不再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導致課程因循守舊,新的年輕教師的好的理念不被采納。這就要求研訓以各學科主題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教育科研能力培訓、新課程改革和青年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實效為目的,以新課程實驗改革為突破口,使學校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教師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2、校本研訓是培養特色教師的很好的途徑 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人的素質差別比較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我們的小學教師要有獨特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園丁般高素質奉獻精神。很多老師都是千篇一律,完全按照課本來講,沒有自己對課本的理解。對待學生也只是看成績,不考慮其他別的因素,認為學習好的學生一定就是好孩子,學習不好的就很少關心照顧。校本研訓會拓寬教師科學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教師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引導青年教師拔尖,促進青年教師成名。教師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學個性,創出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 二、 如何進行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下面是我就對如何開展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經驗與體會。 1、樹立以教師為中心核心理念 很多小學教師培訓完全是做樣子,僅僅拿筆和本做硬性記錄,自己本身并未融入到其中,最后考核靠突擊過關。教學之間很少溝通,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進度講課,唯一比較的是班級的成績,對于統一的教學問題沒有提出,也沒有解決。以往的教師培訓方式,培訓中我們往往忽視了教師的主體地位,采取的是領導講、教師聽的被動模式,沒有顧及到教師的實際需求,因而培訓的效果較差。為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培訓,校本研訓從關注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明確教師授課所遇到問題、以教師為本。改變教師被動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即使提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校再將這些問題進行歸類。對于學科性較強的問題,則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對于各學科都面對的共性問題,則組織全體教師在一起共同討論,在民主、開放的研究氛圍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更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商討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問題教師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增進了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在學習中,注意關注不同教師的知識基礎,發揮個別教師在某一方面的特長,讓他們作為指導者,用先進的理念去啟迪其他教師。互動式的學習方式使老師們感到學習不再枯燥,不再是形式和負擔,感受學習的快樂。 2、調動教師參與研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的一些老師認為給小學講課,自己的知識完全夠用,不需要在學習,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學習,小學老師對知識的渴望程度不高,迫使學校強迫老師去學習,結果效果很不理想。老師不僅需要學習,而且還必須想要學習。在參加校本培訓的過程中,要盡可能觸動教師學習動力,而不是被迫的學習。即使在實際的過程中存在被迫的情況,也必須通過培訓教育來改變這些思想。人們多會是因外在因素而產生學習行動,爭取晉升、漲工資、學歷文憑等,但促使學習更有效的則是人本身內在的動機──獲得自尊、更多的認知、更好的生活質量、更強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等。校本培訓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活動很多,只有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這些自主學習活動就可能更容易進行和得到保證。校本培訓過程應該更多地回避“強制性”的學習活動。 3、注重實效,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學校的工作不能僅僅是做樣子給領導看,要真正發揮其功效,真正為小學教育發展提供支持。一些老師開展工作后并不做考核,只是出于完成任務,對后期的意見反饋不重視,導致事倍功半,浪費財力物力。一些學校怕影響學生成績,只是表面看展學生素質,道德拓展,實際還是重點抓分數,學生也把分數看的最重,導致工作最后不了了之,沒有效果,原因也是沒有評價體系作為保證,導致工作不能正常完成。任何一項工作,有布置必定有檢查和評價,校本研訓也一樣,它需要我們用科學合理的評價來促進,使其獲得持久的動力并長期持續開展下去。學校開展校本研訓工作的評價總體上應突出“實效”二字。我認為大體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校開展校本研訓工作進行評價:一是校本研訓活動檢查評價。每學期都要對學校校本研訓工作進行一次專項檢查。二是教師成長評價。學校可以為所有教師都建立了檔案,每學期按照要求進行整理和補充。主要從教師課堂教學、研討發言、教育觀念、教學思想、研訓成果等五個方面對教師成長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主要是聽課、座談、查資料。三是課題研究評價。主要是通過對學校和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檔案資料積累、經驗交流推廣、科研成果獲獎、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四是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教育的改革最終目的是促進師生和諧發展,校本研訓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每學期都進行調研考試,可以從學生參考率、優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綜合積分等五個方面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 4、總結積累,注重校本研訓成效。 我校最近開展向優秀教師學習活動,讓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多向學校杰出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與學生溝通方法,這對我們日后工作發展影響很大。好的東西應該發揚,不好的應該盡可能避免。我認為各學校在開展校本研訓過程中,應該經常總結經驗、積累好的方法,并將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向外推廣,在不斷的總結和交流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創新方法、探索模式、形成特色。定期進行校本研訓成果評選和展示,提高教師研訓自信心和熱情,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總之,我認為開展以校為本的研訓活動,是對專業教師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活動的開展,大大改變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僅僅處于“執行”和“服從”的被動地位,為尊重和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創新,提升其教學品位,鋪設了一條通向成功的發展之路,為此,只要所有學校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和完善符合教育發展的校本研訓管理體系,才真正發揮學校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總之,校本研訓的開展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它要求教育者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用實踐經驗指導實踐,從而達到應有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華;《校本培訓研究與操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2、傅道春;《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3、周宏;《教師新素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第一版 4、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第一版 5、王思晨;《教師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6、劉良華;《校本行動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