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實際深入分析一所學校發展戰略規劃實踐某方面成績和問題分析 ---- 如何有效的促進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 家長工作一直是我們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對幼兒的教育是一項多層面、多元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幼兒園與社會相互配合方能奏效。在《新綱要》中強調:“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只有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幼兒園的工作才能更順利的去開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的這一極其細微而復雜的任務。” 因此,幼兒園需扎實開展家園聯系,實施同步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只有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幼兒園的工作才能更順利的去開展。為了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幫助家長轉變教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共同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放飛孩子夢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兒健全發展,那么,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十分重要。 幼兒園與家長的心理溝通主要指在對幼兒的看法與教育態度、方法上相互交換意見,并求得一致的認識采取共同的行動,及時的心理溝通可以加強了解、促進合作,使幼兒教師與家長情感交融、心心相印,從而對幼兒進行共同一致地教育,如果缺乏心理溝通就會使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會引起誤解,加深裂痕,從而影響對幼兒進行正確一致地教育。而作好這項溝通工作的重任只能是由我們園內的基層老師來實施,所以在幼兒社會性的培養過程中,為了取得家長的配合、支持,幼兒園第一線教師需積極主動地做好與家長的心理溝通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了解家長心理是溝通的前提 作為多年從事一線幼教工作的我在幼兒園工作中,見識過的家長為數不少。為了能夠及時、正確地摸透家長們的心思,推動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了解家長是溝通的前提。 首先了解家長的學習類型。教育專家根據家長們育兒的習慣,從感知覺方面,家長們分成三種類型,一是聽覺型學習的家長,二是視覺型學習的家長,三是動覺型學習的家長。聽覺型學習的家長善于通過接受聽覺刺激進行學習。喜歡通過講授、討論、聽磁帶錄音等口頭語言的方式接受信息。這類家長善于通過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等相互交流等渠道獲得育兒知識。如果他們在育兒的過程中碰到困惑,會比較樂于通過咨詢、專家講座、親職培訓來尋找答案,希望通過這些學習,來找到解決育兒問題的方法。視覺型學習的家長善于通過接受視覺刺激而學習,喜歡通過圖片、圖表、錄像、影片等各種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達信息。這類家長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到幼兒園與老師直接溝通的機會比較少,因此他們更希望能夠獲取一些育兒小手冊等資料,通過空閑時間的閱讀對自己在育兒方面有所幫助。動覺型學習的家長喜歡通過雙手和整個身體運動進行學習,如通過做筆記、親自動手操作方式等來學習。他們不喜歡老師過多的講解,也不擅長言語表達。我們可以據此與家長從心理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溝通。 其次,了解家長的個性特征。由于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對幼兒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如:①有的家長贊成讓孩子與同伴游戲的做法,但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卻寧愿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他出去與小朋友接觸,有的家長是怕孩子與同伴產生糾紛,怕自己的孩子吃虧;②在對幼兒的評價上,一種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于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在有些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優點總在閃閃發光,缺點則看不見或看見了不愿承認,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能干的;③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期望,會造成培養目標、教育實施上與幼兒園有分歧;④家長對幼兒的關懷照顧帶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個體指向性;二是細致入微;⑤幼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難,不能取得令家長滿意的效果時,有的家長就可能會指責、埋怨教師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長對孩子管理嚴格,有的則放縱溺愛,有的重能力發展、智力開發,有的要求識字寫字,多長知識;有的家長則強行對幼兒進行正規的學習訓練……了解到這些家長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師便可以有目的地與他們進行心理溝通。 二、真心去愛孩子是心理溝通的基礎 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更近,使家園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幼兒教師加深對幼兒的熱愛和關懷,是幼兒教師教育好幼兒的根本,也是搞好與家長心理溝通的根本。教師要將愛灑向每一個幼兒,善于發現每一個幼兒的優點,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如果教師只愛一部分孩子,冷落另一部分孩子,那么被冷落孩子的家長就會和幼兒園關系疏遠,家長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愛自己的孩子,也愿意別人,尤其是教師愛他們的孩子。事實證明,當家長感受到老師喜愛和關心他的孩子時,就自然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與幼兒園的關系都比較融洽,家園之間就自然架起了情感的橋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礎。家長經常會問自己的孩子:“老師喜歡你嗎?”“老師最喜歡誰啊?”……家長還會從教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評價中,揣摸教師對自己孩子是否喜歡。反之,得不到教師喜愛的幼兒的家長,與幼兒園的關系都比較疏遠或緊張。因此,教師必須對孩子懷有真誠的愛,而且不能偏愛。由此可見,只有幼兒園教師真誠地熱愛每一個孩子,才能打開家長心靈的大門,才能搞好與家長的心理溝涌。 三、平等對話、真誠溝通,這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重點。 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是門藝術,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在當前家長普遍重視智力開發、忽視社會性教育的情況下,溝通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師一般受過專業訓練,有一定教育素養。家長的教育素養因人而異,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差距,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素養不同,因而觀察幼兒的角度和了解幼兒的程度就會存在差異,對幼兒教師來說必須要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明確自己的神圣職責;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勤奮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和高超的教授技能,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時間向書本學習,博覽群書,向媒體學習,了解有益的新聞、知識,把自己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教師;要有良好的溝通品質,學會有目的的與家長溝通,掌握與人溝通的策略,讓自己和家長相處的感覺明朗化。 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以下方法: 第一,要善于聆聽,并積極地給家長以反饋,注意在表情、體態、語言上支持,鼓勵家長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注視對方的眼睛用簡短的話語回應對方,用點頭表示認同等,使家長感到教師是真誠的,從而愿意與教師進一步交換意見。同時,教師在聆聽的過程中,還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與家長討論,如在與小班的一家長的交談中,我發現他對他孩子的自我表現很關心,他希望教師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我們在交談中了解到孩子平時在園膽小,為了能讓孩子克服膽小,孩子回家后家長也常問幼兒園里學了什么,跳了什么舞,能不能跳給我們看等,家長在家也針對幼兒的膽小進行一些鍛煉,這也說明家長也開始重視對孩子社會性素質方面的培養。教師在聆聽家長談話的同時,還要有策略地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要克服偏見,防止出現對班級中發展較好并善于表現的幼兒評價過高,對較內向、發展較為遲緩或不守紀律的幼兒評價過低的傾向,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缺點再多的孩子在家長眼里也是最棒的。因此,在描述孩子的行為時,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孩子充滿信心和關愛的,從而愿意接受教師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第二,有針對性地進行家教輔導。美國教授肯.鄧思和麗塔·鄧思的研究表明,“在每個文化,社會經濟階層或者班級內部都存在著不同的學習類型”有些人是“視覺”的學習者,還有一些是“觸覺”的學習者。學習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學習類型不同之別。為此,我們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建議視覺型家長多閱讀“家教信息”,編輯“家教小報”撰寫“家教經驗”與老師交流兒童教育的信息。引導聽覺型家長多參與“家長會”“經驗交流會”“咨詢”等活動,交換家教輔導經驗及意見。倡導動覺型家長參與組織集體郊游活動,參加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直接感知幼兒園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如我園小班家長利用星期天組織了戶外一日游,家長和孩子們享受到了難得的親子快樂之旅,也有了一次家長之間相互交流自發研討教育方法和經驗的好機會,給家長和孩子都留下了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 第三,根據家長的個體特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法。 一句話溝通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時間關系或不愿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于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采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后,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 真情感動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離去. 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致指導,耐心細致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致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四、攜手前進,共同提高 總之,為了有效的促進家園合作,一方面,幼兒園應當多鼓勵幼兒教師加強自我教育,通過業余進修、觀摩學習、經驗總結、研究探討等途徑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另一方面,幼兒園有責任采取各種形式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推薦并介紹有關幼兒心理和教育的書籍、雜志、開辟家長櫥窗等。溝通是雙向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它對幼兒社會性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幾年來,隨著大教育觀日益深入人心,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己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識,把家長清進來,其目的是:讓家長了解當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及教育手段,積極向家長宣傳《綱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讓家長在參與中逐步認識自身的教育價值;培養家長在活動中對孩子的指導能力,提高家長與教師的配合能力。 我們深深地知道,在幼兒教育這個復雜的工程中,家長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正如在我們的周邊常常會聽到這么一句口頭話“金杯、銀杯、不如家長口口相傳的口碑”,說明了誰把家長工作做得扎實到位,誰就能讓幼兒園的發展做出很大的推動。長期的家園合作使我們認識到,讓家長自然、輕松、有興趣的參與幼兒園的教育,通過一系列扎扎實實的工作,使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同步、同方向的進行,才能發揮1+1大于2的合力作用,從而讓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