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研究學習為幼兒園管理者插上翅膀
內容提要: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教師的自主成長,同時更賦予了每個幼兒園管理者一個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引領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幼兒園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作為一名管理者只有注重讀書與學習,讓讀書成為習慣;通過學習與反思,做一個有思想的管理者;求知覓經,探究興園之路,以研究性學習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才能切實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園水平。 關鍵詞:研究學習 幼兒園管理 讀書 反思 求知 一名園長,一名敢于接受時代挑戰,敢于創造未來的現代幼兒園管理者,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生活的通行證,是個體參與社會競爭和自我發展、自我超越必需的能力。當今如何贏得社會的尊重與認可?那就是要不斷地充實與超越自我。讀書 能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讀書為我們內在的需求提供養料。園長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國內外形勢,關注教育發展的最新信息,最新動態,最新趨勢,才能擴大教育的視野,緊跟時代的潮流,開拓嶄新的發展境界。才能真正帶領大家走“科教興園”之路,才能真正成為研究者,在成事中成人。做一名研究型的管理者,我認為: 一、注重讀書與學習 讓讀書成為習慣 首先要從自身學習開始,帶頭讀名著,學理論;談經驗,做指導;做實驗,搞研討。并引領全體教師營造書香校園氛圍,創建學習型組織。想方設法地組織教師開展讀書與學習系列活動,聆聽窗外聲音,擴大教師視野,為教師購書,贈書,薦書,讓讀書成長我們的精神,陶冶我們的性能,升華我們的情感,芳菲我們的靈魂。讓讀書成為習慣,成為我們內在的需要,同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基本方式。讀書使我們的興趣更加廣泛,捕捉信息更加積極主動;人際交往更加有品位,精神生活更加快樂。 一個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決定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學習,學習一靠積累,二靠思考,綜合起來才有了創造。作為一名研究型園長,應努力讓每個愿意學習的人有更多學習的機會,讓不愿意學習的人也變得愿意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總結出他做校長的最成功的經驗,就是組織教師一起學習。 二、學習與反思 做一個有思想的管理者 反思是一種學習,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反思。我們在讀書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做一名研究型園長,就是要做有思想的園長,辦有文化的幼教.就是要引導教師去思想,養成讀書的習慣.就是要適時地向教師提出一些教育科研新的聚焦點、思考題,就是要把園本課題向特色方面,向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方面引導,就是把園本課題往大家還沒有做過或重視不夠的方面引導,就是要引領全園每一位教師人人參與研究, 人人成為研究者,人人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 “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眻@長同樣如此。衡量一個園長是簡單的管理者,還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她有沒有自己的辦園理念,有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辦園理念和教育思想哪里來,就要尋找源頭活水。 三、求知覓經 探究興園之路 美國當代著名管理學家E.戴爾所說:“真正的管理人員永遠是一個創新者”。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路者,作為導航者、調控者,要把握好創新教育的改革方向,要為幼兒園規劃發展藍圖,要決定幼兒園的未來風格,要以科研來興園,做教育科研的追求者和成功者。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之間的關系。因此,園長應在幼教教改實踐和教科研實驗中積極領導,參加第一線教改,鍛煉自己,向老師學習,深入班級了解保教狀況和發展情況,做幼教改革的帶頭人,做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者和實踐者。 四、以研究性學習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切實提高教師素質。 1、以研究性學習滿足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在需求。 幼兒教師過去長期束縛在知識傳遞者的位置上,對教育研究的認識存在誤區,如,許多教師認為教育研究是專家、學者的工作,教師只管教學;認為自己不具備從事研究和建構可供他人學習借鑒的教育理論與方法的能力;教師開展的教育研究多以出成果出文章為主要目的;少以改善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為主要目的。雖然有一定的處理各種事件的經驗,也了解一些管理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對自己的教學缺乏反思,缺乏總結與提煉,一直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還有一些教師在工作實踐中,缺乏對自己的認識,不能不斷地解剖自己、探究自己,去總結發現自己的隱性才能,揭示其隱藏在頭腦深處的知識;另外有一些教師缺乏對學與教內在聯系的探究,不善于摸索學與教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不善于研究學與教的基本規律;從而造成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進展十分緩慢。早在60多年前,英國教育家貝克漢姆就論證了教師研究對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專業性的重要意義。幼兒教師的研究性學習正是從這一點出發的。許多學者認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能夠促進其專業的發展。對幼兒教師從事研究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培訓,包括研究課題的確定、研究方案的設計、信息收集與整合,研究成果的成型等,提高他們從事研究的自我成就感,激發其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2、以研究性學習促進幼兒教師知識的自我更新。 幼兒園教師在以課題為依托的研究性學習中,需要強化科研促教研的意識、強化終身學習意識。教師專業發展必須走“科研興教”之路。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開展教育科研,采用適合自己特點的科研方法,選擇有個人優勢的課題,制定切合工作實際的研究方案,求真務實地開展研究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課題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和交流,在學習中了解前沿的知識,在教育研究實踐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尋找學與教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規律,在交流中去形成對教育的共識。首先教師需要檢索和收集課題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和信息,以確保知識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在此基礎上不需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做好知識方面的準備同時,充實了自身的知識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知識得以自我更新,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主動性得以調動。 3、以研究性學習提高幼兒教師教育實踐能力。 教師研究性學習的關鍵階段是確定研究運用研究,這一過程,教師需要將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貫徹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去,我們以案例研討為方向:引導教師研究身邊的教育案例,通過剖析、反思、互相啟迪,不斷進行思維碰撞,轉變教育行為,提升教育理念;通過活動觀摩、現場研討、分組再實踐,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反思能力。教師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理論,主動更新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先進的理念來設計和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促進幼兒充分、富有個性地發展。教師還需要了解實際課堂背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實踐性知識。課題研究教師能與幼兒園有經驗的課題研究人員、相關教師共同討論教育教學計劃,活動后能與研究者共同討論分析制定改進策略,這些合作現有利于研究的開展又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對幼兒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捷徑。合作化的研究性學習有益于教師的教育觀念向教育實踐行為的轉變,促進教師從確究過程所獲得的經驗中學習。 4、以研究性學習培養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研究性學習過程,需要幼兒教師不斷反省、分析課題研究的問題和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嘗試,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以提高研究者的自身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過程通常又稱為“反思性實踐”。反思性實踐要求幼兒教師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詳實的資料,并經常把理論或以認識為基礎的經驗同實踐聯系起來,立足于自我之外,從事角度、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為解決問題,而展開的教育教學行為的優缺點。尤其是對問題性的批判性分析,能使老師重新審視自己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所依據的思想,并尋找新思想和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師對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進程的自我分析能力,有效把握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的整個動態過程。在研究性學習中,倡導幼兒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進行有效反思,對于幼兒老師確立正確、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其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幼兒園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式,花團錦簇型。這是一個美妙的理想,是每一個現代幼兒園管理者不斷接近、追求的夢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