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古今中外,只要是真正的和正常的教育,無一不是以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其出發點和歸宿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兩個層次上談論人的全面發展的。其一,指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片面發展”首先是勞動過程中體力和智力的分離和對立,而“全面發展”則是指在勞動過程中實現體力和智力的充分運用和發展,實現體力和智力在充分發展基礎上的完整結合。其二,指克服人發展的一切片面性,實現人的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認為個人怎樣發展,發展到什么程度,不是人們隨意設計、隨意規定的,而是由客觀社會生活條件,其中主要是物質生產條件決定的,個人只能在客觀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圍內得到發展。個人的發展歸根到底取決于整個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的片面性的消滅歸根到底取決于舊的社會分工的消滅。 扈中平老師主編的《現代教育學》中提到“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素質的多方面、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素包括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性格等。體能和智能是構成人的素質的生理基礎和心理基礎。活動能力在人的各種素質中居于核心地位。社會關系是人生存、發展以及從事各種社會性活動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人們在彼此的交流過程中,必須要以禮相待,要有道德品質。此外,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一種心理體驗。意志是人在活動中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有意識地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和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里過程。性格是個人比較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與 之相應的習慣性的行為方式。 人的全面的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是全面發展的教育。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下面,一一介紹分析。 首先是德育。我國的德育教育體現了整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起著定向作用。歷史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動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高麗金老師認為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加強史論結合,突出愛國主義主線;發掘教材中兩類德育因素,加強德育滲透;運用教材的彩圖、插圖、警世名言、練習題,深化德育教育;使用鄉土歷史教材,有機滲透德育教育;利用校外德育資源,搞活愛國主義教育。由此,可以舉一反三,在德育滲透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任課老師可以根據各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校各年級傳統美德特色教育主題,各自形成了一套滲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 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計算機專業課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英語學科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身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各科都發揮自己的特色,進行德育工作,“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相信定能把我國中小學生的德育抓好。 其次是智育。智育是教育者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對象的智慧水平為目標的教育。智育的意義在于人的智慧水平有通過智育去培養的必要,智育對社會和個體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從社會的角度看,智育是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催化劑。智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智育對于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有重要的意義。 智育的根本任務是要培育或發展學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應當是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智力。今天的中國,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表現出對智育的高度重視:“以教學為中心”,成了各中小學最響亮的口號;中考和高考的升學成績,成了學校的生命線,同時也是教師的生命線;為子女的學習掏錢,成了幾乎所有家長哪怕是傾家蕩產也心甘情愿的投資;各門學科的補習班和家教,成了最有市場的產業;各種與教材配套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成了最熱門的暢銷書……有人將如此激烈的升學競爭上升為“理論”:“考試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國,也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表現出對智育的強烈不滿:由于“智育”,學校的其他教育成了櫥窗式的擺設,學生的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由于“智育” ,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機器和考試機器,頭腦中裝了不少知識而能力卻幾乎等于零;由于“智育”,學習成了學生唯一的生活內容,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或恥辱;由于“智育”,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人格遭受扭曲,自殺甚至殺父弒母的悲劇時有發生……人們把這種畸形的智育概括為“應試教育”。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在智育中,傳授知識和發展技能很重要,但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不能只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教育,到頭來學生只是學會了死記硬背真正的本事一點也不會。 再者是體育。體育是指以發展、鍛煉體魄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學校體育活動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和娛樂性。學校體育區別于一般的活動,比如勞動和娛樂活動,也區別于競技體育和一般的身體鍛煉,在于其教育性。學校體育具有的功能有健體功能、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健體功能首先是指對身體機能的促進作用。其次,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再次,體育活動還可以提高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教育功能可以理解為體育的價值功能,具體表現在體育活動中對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進上。娛樂功能是指學校體育能夠使學生在勞累之后在體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復和放松。學校的體育主要要求做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提高運動素 養,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體育興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國民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的提高。近幾年,全國“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使學生在繁忙的學業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運動和放松。2008年的奧運會充分證明了中國的體育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最后是美育。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美育的性質與自身特點決定的。美育的社會功能在于全面培養人,它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美育能從更高的角度體現人的本質要求和理想。美育,是以審美活動為途徑,培養受教育者崇高美好的心靈和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一種教育方式。同時還要通過審美實踐活動和一定美學知識的學習,培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以達到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和美化自身的目的。要達此目的,中小學美育應該在藝術課和基礎課中進行美育教學,貫穿始終。中小學音、體、美課時不少,且時間持久。在體育課中講:為國爭光、奧運 奪金、升旗之崇高美;講人體比例美,講體育鍛煉使人健康有力、修長美麗。講持之以恒出早操,刻苦鍛煉塑造人體美而非“東亞病夫”;講隊伍整齊劃一、隊列雄壯行進場面美;講公正無私、正大光明的競賽美;講將帥風度、臨陣不亂、“勝不驕、敗不餒”刻苦訓練的意志美等。在音樂課中,結合扣人心弦、悅耳動聽的音樂,講創作美、聽覺美;通過舞蹈戲曲講形體美、藝術美;通過五顏六色的服裝講色彩美、和諧美。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多講高雅,也知市井,“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有利于提高思維能力還有利于培養新型人才。總而言之,美是中小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搞好美育,就可以使我們的青少年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就會后繼有人,祖國就會更加興旺發達、繁榮昌盛。 人的個性是由個人的自身條件與特定生活環境造成的。良好的個性,對于一個人取得事業上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不可把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 對立起來,現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同時也要對學生個性的尊重、開發、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來,為社會主義發展做貢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