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孩子在幼兒園中審美發展的潛能就已經開始得到發揮,漸漸出現了審美感興能力的萌芽。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造型來表現幼兒最的直觀感受,反映生活,表現孩子的審美感和審美欲望的。通過美術的各種表現形式對幼兒進行陶冶和熏陶,使其在活動中逐漸建立起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審美能力和諧完美的發展。那么,我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美術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呢? 一、要把欣賞放在首要位置 美術欣賞與其他藝術欣賞一樣,是一種審美思維活動。欣賞教育是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1、精心布置園舍環境,讓幼兒在美的熏陶中成長。 欣賞是一種視覺活動,濃重的藝術氛圍能使幼兒產生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的美感,從而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我們在學《剛要》之后,用新的理念創設環境,是走廊、樓道、活動室、各功能室墻面成為幼兒、家長、教師進行環境創設的平臺。整個幼兒園掛滿了作品,尤其是活動室環境成了幼兒自我表現和自我表達的天地,他們用繪畫、手工制品等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與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大廳、大型活動室墻壁上貼上一些名畫《拾穗者》、《大腕島的星期天》等,擺放上工藝美術品、陶塑花瓶、沙畫、布貼畫等,讓幼兒能夠隨時隨地被受熏陶,然而一成不變的東西再美也會隨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失去魅力,因此我們根據主題、季節的變化及時曾新更換,在與幼兒的共同創設中,環境更顯生動活潑,更富有價值,使他們一踏進幼兒園就猶如步入了藝術的殿堂。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發現美的能力 活動中,我們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積極參與來感受,發現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在欣賞活動,“阿福 ”中,我們將泥塑阿福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男娃娃“如意”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分別從造型、色彩、動態及制作材料上進行觀察比較,感受民間藝術作品阿福的形象,感受服裝的圖案美、色彩美等特點,此外還引導幼兒初步理解“阿福”所包含的象征意義,通過提問,讓幼兒思考作品背后的社會意義,理解作品更深層次的內容美,從而提高了審美活動的質量。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作品(京劇臉譜、扎染、布偶、泥塑等)以及中外名畫等作為審美教育資源的選題,來發現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3、擴大欣賞領域,開闊幼兒的審美視野 美術作品表現的內容是豐富而廣闊的,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的內容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兒童美術、自然景物和周圍環境等多種類型。 我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生活經驗適當為他們選擇內容。除了平時的教學活動外,我們還利用秋游的機會,讓幼兒感受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美:美麗獨特的小橋臥在水面上;古樸典雅的小亭子與具有時代氣息的建筑樓體古今對照;千竹公園樹木郁郁蔥蔥,花兒耀眼奪目,小橋蜿蜒曲折,水面上的蘆葦姿態萬千,……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了景物中所蘊含的色彩美、造型美、線條美嗎?這些美的因素,不斷撞擊著幼兒的心靈,使幼兒對美的概念有所認識,從而體驗、感受美,激發幼兒的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 4、展示幼兒的作品,在相互比較中提高鑒別美的能力 幼兒的美術創作是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幼兒相互學習借簽的成分因此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在幼兒完成作品后,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全部展示,引導幼兒既樂于觀賞哪些技能高、創造性強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優點。在幼兒觀察、思考、討論中從不同角度尋找沒有統一答案的問題,鼓勵幼兒在不離開主題的情況下大膽表現,努力超越自我,在與同伴的作品比較時進行判斷和自我評價。 二、注重操作練習活動 要將頭腦中積累的零散的,無序的材料發出來,必須通過操作活動。操作活動使幼兒頭腦中的表現更清晰。在美術活動中,要注重滿足幼兒的自我表現和創造的需要,引發幼兒愛美的天性。幼兒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東西,長在他們體內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傾向,教師要怎樣把這些東西挖掘出來,展示于眾,引導幼兒大膽創新,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去表現美、創造美呢? 1、運用各種方法進行繪畫創作 (1)添畫法:即將一種或幾種形象作為主體物聯想開去繼續加內容,創造一幅豐富多彩的作品。 例如在單色線描想象《青蟲》中,教師提供每人一張畫有輪廓線的一條青蟲的操作紙,要求幼兒用一種顏色在青蟲身體上畫上各種圖案,在畫出周圍的環境。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的使用線條,線與線之間自然連接,用線條疏密來表現“黑白灰”的效果,圖案中體現了均衡美,幼兒大膽作畫,畫面生動有趣,有的畫了小青蟲扛著大米,有的畫了小青蟲吃葉子……等等。 (2)講述法:即教師可運用講故事的方法,也可出一個主題,啟發誘導幼兒“講述”,然后把自己講述的故事畫出來。 如想象畫《大樹爺爺的朋友》,教師把大樹及周圍的環境氛圍用語言敘述表達,啟發引導幼兒聯想在樹周圍發生的事,讓幼兒講出來,然后畫下來,活動中有的幼兒畫了小朋友給大樹爺爺交稅的情景,有的畫了小動物們在大樹下做游戲的歡樂場面等等,孩子們講的越豐富,越詳細,他們的觀察、記憶和想象的能力就越容易得到提升。 (3)夸張法:引導幼兒將事物的特征強化、擴大、突出,甚至取代事物的整體形象,弱化其它形象。例如命題畫《我的爸爸》活動中,有的爸爸頭發一根豎立著,雙眼圓瞪著,大大的,占據了畫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如耳朵、身體、腳、手都畫得很小甚至沒畫,問他為什么這樣畫,孩子的回答卻是出乎意料之外,“因為爸爸打我的時候,眼睛可兇了,好嚇人的”,話語中體現了孩子對父親發怒時的印象特別深,致使孩子將這一點表現得更加充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繪畫教學中,除了運用以上3種方法外,我還嘗試運用了記憶法、改畫法、擬人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在繪畫創作中,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美、創作美的能力。 2、運用多種方法,各種材料進行塑造、制作。 (1)運用多種美工方法進行塑造、制作。 在傳統的美工教學中,幼兒園常以折紙、剪貼制作,捏橡皮泥為主要內容。對此,我們嘗試增設了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如嘗試了點彩畫“小花傘”、印花“蔬菜印章”,棉簽畫“一串紅”、渲染畫“圓臺布”、編制“衣服”、小創作“感謝卡”••••••等等,活動中,幼兒對各種美工的技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及掌握,提高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為幼兒今后大膽想象、創造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2)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塑造、制作。 多種多樣的材料刺激幼兒的感官,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因此,多為幼兒提供半成品及廢舊材料,這些半成品、廢舊材料給了幼兒自由發揮的機會,可以使孩子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創造出來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有用的果凍殼》活動中,以各種形式的果凍殼作為主體,輔以瓶蓋、毛線頭、蘋果網、皺紋紙、各種豆子、鉛絲、吸管牙簽等材料,讓幼兒大膽想象,任意制作,這些在大人眼中看來毫無用處的果凍殼卻在孩子的手中,創造出新型的電話機,可愛的小青蛙、小螃蟹等,奇特的自行車……等等。各種材料在每個孩子手里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使孩子們創造力得到了發揮。 在藝術教育的課程中,美術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分科,它不純粹只進行藝術技法教育,而是通過藝術欣賞和創作的相互融合的滲透,來達到提高幼兒的審美感覺和藝術創造能力的目的。我們通過美術,讓幼兒找到審美活動的最佳結合點---說和做,不斷豐富了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審美能力,也激發了幼兒的創造潛能。智慧的頭腦,加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雙會創造美的手,造就具有理想和感性相結合的綜合型智慧的人才,我們還將從其它藝術領域來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讓藝術和審美不斷豐富人的精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