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7-12歲的少年兒童,這一階段處于身心發展的過度時期,心理發展還不很成熟,介乎于半成熟半幼稚,半獨立半依賴的錯綜矛盾的狀態。他們的政治思想觀點、道德品質及世界觀正在形成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模仿性也很強,容易接受各種思想的影響。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生命的春天,是為德、智、體、美諸多方面全面發展打基礎和逐步定向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基礎打得好與壞,將對學生的全面成長乃至他的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小學教育是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是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名合格社會公民的奠基工程。因此,小學教育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同時,也關涉到一個兒童一生能否健康發展這一重大問題。 小學階段的教育,主要任務是為把教育對象塑造成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打基礎。圍繞這一任務,小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為德、智、體、美、勞這五個組成教育部分。 一、品德教育。 愛國主義的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教育過程中,根據高、中、低年級的年齡層次的差異有不同的側重點:低年級主要是認知方面,知道“我是中國人”,尊重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初步了解祖國的概貌;中年級主要是了解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逐步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高年級主要是要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經過這樣的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由初識到熟識到發自內心的共鳴,從而積蓄起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初步樹立建設祖國的理想。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在高、中、低三個年級段也有不同的內容安排:低年級從愛爸爸媽媽開始,到愛老師、愛同學,在集體中為他人著想等。中年級著重從關心、體貼父母,尊重老師開始,到尊重他人、待人接物有禮貌、鄰里關系和睦、多為集體做好事等。高年級要知道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初步懂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初步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每年的“手拉手”活動,是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良機,讓生活在富裕條件下的少年兒童從小學會去愛、去關心,在這樣的活動中漸漸培養熱愛人民的情感。 熱愛集體的好品質,要通過集體生活來培養、鍛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都有社會性,都有歸屬的要求,特別是少年兒童的群體意識都很強。在集體生活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取長補短,每個人的進步都與集體緊密相連。當集體成員意識到集體的榮譽中有自己的一份時,便會油然而生一種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的感情。在小學階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大、中、小隊活動,是最為有效的途徑。例如在開展各類雛鷹假日小隊活動過程中,“我們的活動自己搞,我們的干部自己選,我們的輔導員自己聘,我們的榮譽自己爭”,各類小型多樣的隊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隊組織的活動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有的小隊舉行了考察照片的展覽,有的小隊組隊參加了市、區或電視臺的比賽,有的小隊與大學的大哥哥姐姐交上了朋友……在集體的活動中學生們找到了快樂,對集體的熱愛也越來越強烈。 二、智力教育。 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和各類知識技能。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指對傳授知識的教師、長者虛心誠懇,對待學習要認真、主動、刻苦努力。每個人的智力素質總是有差異的,但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好的話,可以彌補智力發展的不足,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據了解,許多少年兒童的學習成績不好,主要不是受智力因素的影響,而是學習態度不好,比如怕困難怕吃苦,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等等。因此,在對待不同年齡的學生時,教師也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級主要采取老師督促的方法,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步轉由學生之間相互的督促。一位有經驗的教師通常會在集體中形成一種濃烈的學習氛圍,在集體的感染之下讓學生更快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是一對好伙伴,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少年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越學越高興,越學越主動,這不但有助于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工作也將發生影響,甚至受益終生。在這一方面,作為家長,也可以象學校老師一樣,通過督促以及在家里形成學習氣氛,建立學習型家庭,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過程。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相結合,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是兒童接受體育感受和體育信息的起點,是人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啟蒙教育,影響個人一生的健康發展。同時,良好的體育教育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體會到生活與身體的真與美,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長久影響,小學教育中對體育教育的忽視使目前小學中的體育教育資源貧乏、設施落后、教育內容陳舊枯燥、教師素質低下,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可見,大力推進體育教育尤其是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不但關系著教育改革的成敗以及個人的健康發展,而且關系著國家對全面發展的后備人才的需求,是關系到國家進步和強大的百年大計。 四、美育教育。 感受美是審美活動的起點,因而也是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由于千百萬年以來人類整體社會審美活動實踐在心理結構上的積淀,人類個體身上天然就稟賦了某種美感能力。所以人天生就能夠分辨樂音和噪音,天生就對一些形體、顏色等敏感。但是,這一天然的感受能力具有原初或簡單的特性,不能使個體適應今天所需要面臨的日益豐富的審美關系和進行審美活動的需要。所以天然的審美感受能力更多地說明的是人的審美潛能。學校美育的任務之一首先是要以此為基礎,愛護、發展個體的審美感受力,使之更加敏感、細膩,更加豐富。為此,學校美育應當充分展示自然、藝術、社會和教育本身所蘊涵的美的因素,從而養成學生熱愛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的動機。 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審美感覺器官,也需要其他感知能力和精神積累作基礎。所以,提高審美感受能力,需要也有助于人的整體精神素養的提高。此外,感受美的活動也有益于學生感受美好生活,產生熱愛生活、建設美好生活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五、勞動教育。 愛勞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基本內容是:(1)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抵制輕視勞動、好逸惡勞的思想作風,特別注意要在學生中提倡無報酬的社會公益勞動,為社會造福;(2) 教育學生要珍惜一切勞動成果,生活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3)教育學生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要熱愛勞動,首先要樹立起勞動的觀念。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大人們圍著他們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分容易造成一種概念:勞動是家長的事,我不必管!隨著家庭的影響,孩子在集體中也有了這種想法,認為勞動是老師的事。在小學教育的低年級階段,要讓學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中、高年級時,要培養學生有質量地、有責任地完成勞動,并要求在勞動中不怕臟,不怕累,并在其過程中發揮積極主動性和大膽創造的精神。 以上內容為我對小學教育的粗淺認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以及周圍同學朋友的幫助,感謝他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另外,要感謝所有傳授我知識的老師,是你們的悉心教導使我有了良好的專業課知識,這也是論文得以完成的基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