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的教育現狀及措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是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農村的教育問題受到了國家的廣泛關注,而農村教育則是重中之重,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村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學校的發展和農村學生的教育質量,而且使農民對心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制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教育所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農村教育存在的許多問題也一步一步凸顯出來,并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巨大障礙。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就必須要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最近幾年,國家逐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視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及教師隊伍建設。自2003年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農村教育就已經擺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并且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資金投入。這些政策和措施對于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專業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遠離都市的農村,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農村的教育遠遠落后于城市。在農村的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育經費嚴重缺乏、教學設施陳舊、師資流失、教師素質低下等等。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使得農村教育遠遠滯后。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將嚴重拖累中國教育前進的步伐。 一、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經濟發展水平是實現教育供給的決定性因素,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是我國城鄉之間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導致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不足。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發展為基點,教育投資向城市一邊倒,而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教育遭到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這就使本來有限的教學資源分配得不合理,教學資源配置嚴重失衡。 盡管目前農村學校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鎮學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學校存在不少危房,嚴重威脅著學士的安全,而且教學器材奇缺,比如做實驗用的顯微鏡、酒精燈等等物品,另外還有很多地方的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這些教育基礎設施的缺失和陳舊,嚴重制約了農村素質教育的發展和學士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很多學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學卻苦于沒有設備、經費。 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對牽著一雙雙小手把知識傳達的夫婦,的確讓人感動,但我覺得從中看到更多的是偏遠地區教育落后悲哀和傷心。我們并不能要求優秀的教師都無私奉獻堅守鄉村給孩子們傳達知識,他們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好的老師,往往都往縣中心、市中心走了,留下來的,是老者,是不能走的。如果我們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能夠給他們更高的工資,我想,鄉村教師資源會好一些吧。另外,由于鄉村本身落后,出身城市的往往不愿意到鄉村,因為生活的習慣。所以,要改善鄉村教育,要從根本抓起,而不是大喊狂喊鄉村教育,呼吁有志青年到中西部去!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奉獻是絕對不能從根本從長遠的解決問題的。我們應該改善農村封閉落后的現狀才能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源源不斷的涌入農村并讓在農村的優秀人才志愿留在農村為農村教育發展出一份力。 2、教室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農村學校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的問題。由于鄉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塊黑板一張嘴,兩只粉筆書一本”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工資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環境而言,社會各種無論是精神生活還是物質生活的優質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在城市,導致農村從物質到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都處于非常貧瘠狀態。待遇低下極大的影響了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和農村教育質量。 3、留守兒童問題 家庭作為小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必將對學校教育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及經濟體制的改革的沖擊下,很多年輕的農村父母既要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還要贍養老人,為了給孩子和家庭創造良好的環境,外出打工的現象繼而普遍。所以現在農村普遍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親外出打工謀生計,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而這種隔代撫養存在這許多弊端:過去家庭條件差,當時的父母極少寵愛孩子,現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寵愛加倍地給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同時,我國農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學文化程度,這里所謂的“照顧”也就是生活起居意義上的照顧,根本無力勝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任務,使得“留守子女”們在家庭教育這一環節嚴重缺失,這影響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習成績,更多的是他們的身心健康。 農村家庭的“留守學生”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獨特問題。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愛,在對他們的管教上很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比較明顯。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為更容易違紀,成為教育的難管對象,普遍有厭學傾向,學習成績差,更為嚴重者還會走向犯罪道路。對他們的教育的不足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有效實施。 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1、重新認識農村教育、構建農村教育新體系 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多種差別的存在,要求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允許各地自主創新。這樣,農村教育的目標就會隨之多元化,農村教育除了為城市培養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擔起全面培養適合農村、熱愛農村、建設現代化農村的初級優秀人才。 2、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學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 3、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農村師資隊伍的穩定和擴充。比如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公里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 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更新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個性 由于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不高,對子女的教育認識不夠和存在誤區,而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教育的好壞影響到學生人格和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發展,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對留守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同時,學校在扮演教育學生中起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扮演好引導家長教育孩子的角色。學校工作要把創建好家長學校作為重點,不可忽視家長學校的重要性。學校應當通過召開家長會、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家長的培訓工作,使家長懂得黨的教育方針和各種教育政策,明確學校的辦學思路,理解學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學育人的方法,實現家庭、社會與學校合力育人。特別是在農村,家長們更需要學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農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蹣跚的前進,雖然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政策來扶持羸弱的農村現狀,但是農村的小學教育問題任重而道遠,并不是片刻時間就可以完全解決的。這要依賴于全社會的幫助扶持。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現今也還不夠發達,要做到以上這些不是單單一個方面的事情,而是涉及中國整個社會的進步,我們必然是要花很長時間達到的,各種措施的時效性并不很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不行動就不可能有進步,我希望有能力的人可以更多的關注農村教育,支持農村教育,為農村教育付出自己的一份力,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給孩子一片明凈的天空,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 [1]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 張進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學新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52-54. [3] 張玉林.分級辦學制度下的教育資源分配與城鄉教育差距——關于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政治經濟學探討[J].中國農村觀察,2003(1):26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