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蒙臺梭利教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
內容提要:蒙臺梭利教育對中國幼兒教育影響甚遠,隨著教師對蒙氏的理解與創新有了新的見地與變化,試論蒙的教育理念及中國化。 關鍵詞:蒙氏教育;中國化;發展;五大領域 一、蒙臺梭利的傳統教育是無可替代的,而創造這一教育的蒙臺梭利教授將蒙氏教育成功的推向世界,并且讓大家都來學習效仿這一教育方法。 (一)蒙氏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為了上學做準備,而是為了未來生活做準備。”教育的核心的目是在讓孩子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智,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作為獨生女的蒙臺梭利深得父母的寵愛,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從小便養成自律、自愛的獨立個性,以及熱忱助人的博愛胸懷。 (二)瑪麗亞·蒙特梭利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對各個國家幼兒教育產生的重要的影響,得到了各個國家幼兒教育者的推崇。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于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蒙氏的教育強調的是對早期幼兒的各項發展的重要性,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兒童自由選擇,進行學習和鍛煉! 二、當蒙氏教育進入中國以后,人們了解,接受,推崇著蒙氏教育,隨著逐漸中國化的蒙臺梭利也相產生了一些問題。 (一)中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蒙氏的教育思想向中國的教育界沖擊。大家開始了解,接受這種國外的教育并普及這種教育。蒙氏走進家庭和學校,受到越來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長及社會人士的關注。蒙臺梭利教育才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引起了一陣蒙氏課程熱。 (二)蒙氏教育實踐于智障兒童的基礎上的,加上在歐美的國家的歷史背景和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在蒙氏傳入中國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蒙氏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個別化教學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境,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中國化教育在課程組織會有意識無意識的模式化教育教學,上蒙氏課就是讓孩子去自己喜歡的地方選擇工作,玩整整的四十分鐘,等到音樂響起孩子起來收工作毯,如果要去問孩子這節課你會操作什么了,孩子絕對會高興的告訴你,這節課我玩的很開心,把工作操作的很熟練。而教學的中心絕不是簡單地操作教具,而是兒童本身自己的建立。 (三)蒙氏老師的專業化達不到標準:在蒙氏教育中,教師的引導操作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的示范者。在一次蒙氏教學活動中看到臺灣有名的蒙氏教學指導老師apple老師,從她展現的活動可以看到教師操作整個蒙氏教具的條理性,受益匪淺。在蒙氏教學活動中蒙氏對老師具備的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活動中,老師是示范者,觀察者。這些都需要很高的要求,而真正達到的不是很多。 (四)經濟利益過大化,人們忽視了蒙氏帶給我們的內在價值。在2008年以前有很多幼兒園分為蒙氏班和普通班,英語班。而蒙氏班的價格大于普通班一兩倍!有很多家長又是沖著這種蒙氏教育的金子招牌不惜重金參加蒙氏班,但是不一定就能獲得真正的蒙氏教育。 三、教師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感需求對蒙氏教育的區域活動開始創新,發展。并且從深入強調蒙氏教育的實質。 (一)我們推廣蒙氏教育的時候可以和我國文化背景相結合,留取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傳統教育培養出的孩子多數都是聽話,順從,有點缺乏創新和主動性,主見性的,而西方而來的蒙氏教育則是一種強調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則有助于培養兒童的規則性,使其學會為人處世的規范,并且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多數孩子都是獨立獨行,個性張揚,如果可以有序的結合兩者的特點,就能設計出適合我們孩子的組織活動。 (二)蒙氏教學活動有類似和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所提倡的五大領域,其包括有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但是還缺少社會教育和藝術教育,所以我們可以在我國引進蒙氏教育的同時,再針對這方面的缺失進行創新和補充。 在蒙氏教具中有很多關于日常生活的教具,比如掃的工作,鎖的工作,衣飾框等和孩子們日常生活緊緊相關聯的活動,孩子可從這個區里鍛煉自己雙手的肌肉協調力。我們也可以針對不同幼兒園的特色或當地地方的特色設計出符合我們的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方法,比如我們西安地區可以針對當地著名小吃的制作設計一系列的動起小手來的活動,從而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玩中收獲給更多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本領。老師還可以根據我們時代的進程,社會的需要,擴展其原有的教學內容。比如在2011年的西安世園會,學校可以添加了很多有關于世園會的信息體系和相應的教具等,這些即能反映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和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文化科學教育體系和相應教具等,同時還要注意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國實施蒙氏教育時,要注意摒棄這些宗教成分的道德教育內容,而實施符合中國社會主義道德時代特點的德育課程。 (三)在班級組織的形式方面,在西方國家的蒙氏教育多是采用混齡班,作為我們中國國情目前實施的是獨生子女政策,如果孩子進行混齡的話家長會有很多的顧忌,教學反而不好展開,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不貿然操之過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四)教學實施的時候我們強調的應材施教,用多種方法交替來進行活動,如有個人教學,分組教學,集體教學等,從而達到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位幼兒的發展。 四、蒙氏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我們借鑒和吸收了之前各國采用蒙氏教育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的實際,將新的蒙臺梭利教育融入我國的本土文化。 我們探索蒙臺梭利教育模式中國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要保證受其教育的中國兒童也能像其他國家兒童那樣受益,而且要使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國幼教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待于我們繼續和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將其引進和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國實際,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國閃耀出真正奪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朱燕平、梁志燊教授談蒙臺梭利教育[J].教育導刊.早期教育.2006,4:4-5. [2]試論蒙臺梭利教育方案的現代化與中國化[J].學前教育研究. [3]我國蒙氏教育中現存的誤區和對策[J].湖南師范學院學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