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由、平等氛圍,促進常規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對于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必然要求幼兒教師---我們這些專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斷增進專業化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不斷變化的教育對象和不斷出現的、新的教育問題與社會需求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教師,隨著對教育教學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應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而教師也要成為一個不斷的學習者(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理解新的信息并善于實踐等教師等、靠他人直接告訴應如何做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反思,不斷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吸納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經驗不斷實踐,形成適宜本班幼兒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斷研究改進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應研究幼兒如何學習和發展。)和擔當多角色的人(除了象媽媽一樣帶好本班幼兒,還肩負著孩子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的任務)。 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為了能夠滿足孩子們的求知需求,我不斷的加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及時給自己補充能量。通過這兩年多的學習,不僅提高了我自身的專業素養并將所學到的知識結合到實際教學中來,不斷提高和改善教育教學方法和帶班管理方式。以下是我從學習和實踐中感悟到的一些看法。 我認為良好的常規是實施各項教育的基礎。只有常規培養好了,才能更好的實施我們的教育教學,孩子們也更能很好的掌握到所學知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語是從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經驗之談,也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里首先所必須遵守的。大到國家的法律,小到集體的一日常規,都要求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規范。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常規的建立,是確保幼兒安全,發展幼兒自我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是幼兒一日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更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常規培養不好教師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更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從而影響到教學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過實踐我也總結了一些有效培養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經驗: 一、建立自由、平等氛圍,促進常規管理。 一日常規與自由是幼兒園班級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常規建立時,我們首先應該不要以“老師”、“指揮者”自居,整天板著臉。我們應該給幼兒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讓他們自己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使其身心健康發展、天性得到自然表現,讓孩子有一定自由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由、主動地與周圍環境事物互動起來,促進其身心的發展。我們應該讓幼兒了解一日常規不是用來管教、限制幼兒的一切活動的,而是用來幫助他們更好的生活在集體中。一日常規中隱含著自由,自由里滲透著常規,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要求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提出與孩子們共同討論。 二、榜樣的示范作用,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喜歡模仿成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當自我意識逐漸加強。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孩子感受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不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一板一眼地表現出來。因此,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常規教育中,我們首先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檢點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成為他們學習的良好榜樣。當然,在日常的生活中,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孩子向孩子學習、孩子教孩子,這也是常規培養中的有效方法。三、與配班老師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培養常規。 我覺得與配班老師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也是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一個班的兩個老師對本班的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應該了如指掌,同時對孩子的要求也應該一致,不能時有時無,老師高興了,就讓幼兒放任、松懈,老師生氣了,就嚴加管教。不能開學初,大張其鼓的抓常規,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到了學期中、學期末就不管了,也不提要求了,幼兒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造成了前緊后松,使幼兒的生活常規不穩定,時好時壞,甚至造成我們所說的幼兒“人來風”,當你想提要求讓幼兒遵守時,幼兒卻不聽了。為了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生活習慣,行為規則,使班級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我們老師就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師行為、幼兒活動情況反思,找出不足,擬訂具體的改進措施,進行再實踐。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這條有效途徑,使幼兒一日常規活而不亂,使每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四、家園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覺得家長工作很重要,是我們重要的合作伙伴。因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無時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有很多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兩個樣,如穿脫衣服、整理床鋪等自我服務的內容在幼兒園會主動去做,回到家里卻被成人取而代之。針對這種現象,老師要和一部分的家長相互交流意見,并告訴他們“包辦”的害處,而且會給幼兒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至此以后,那些家長便積極的配合老師,有意識地鼓勵幼兒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要經常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短信等渠道,向家長宣傳常規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以及常規教育的連續性、一致性等,使家長們普遍重視孩子在家中的常規教育。可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要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家庭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 總之,常規培養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一個班級的常規好壞,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此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更多的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到活動的質量。所以,一日常規的培養,教師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幼兒在班上,常規的培養就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 以上都是我通過學習后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改進和不斷的完善和改善所總結的一些帶班經驗。所以,我們幼兒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成長, 才能促孩子發展,才能為孩子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