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古代神話的英雄形象
什么是神話?刨除民間各種神話的定義,在學術上,學者們所謂的神話,是指敘述人類原始時期,也就是人類演化的初期所發(fā)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這個定義就區(qū)別神話與傳說、神話與民間故事之間的不同。
換句話說,神話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人類演化初期的故事。英文上的兩個詞很明確的區(qū)分了神話和傳說的區(qū)別,神話的定義為「myth」(神話),而傳說則是「legend」(傳說)例如,弘海大師(即空海和尚)帶領人們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經駐足之處,這些也只能算是說明偉人事跡的「傳說」,我們并不會將之視為「神話」。
其次,神話必須是單一的事件。通常沒有特定的地點、沒有設定特別的時間、沒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內容也可能重復發(fā)生,這是民間故事,但是「神話」不同,神話必須是一個擁有特定場所、特定時間(即使兩者都沒有說得很明確),并且是在敘述一個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再者,述說神話的承傳者一定得對所述說的內容信以為真。依照這個定義來看,許多現代人所謂的神話,根本算不上是神話,那些故事是在敘述一些根本沒有信眾的神明,嚴格來說,這樣的故事不該被稱為是神話。
談到中國古代神話,那么不能不談到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人們熟悉的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鯀禹治水都來自于這本書。
下面就以這本書中大家比較熟悉的神話人物為主,談及一下古代中國神話人物的特點,及相關的內容。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渡胶=洝酚涊d,“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毙烫焓茄椎鄣膽(zhàn)將,武藝高強,勇猛善戰(zhàn)。在炎黃帝戰(zhàn)爭中貢獻非常。炎帝在阪泉戰(zhàn)敗,退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他聯(lián)合蚩尤部落對抗黃帝。蚩尤兵敗被殺。刑天一怒之下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領深深地埋葬起來。而沒了頭的刑天并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并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zhàn)斗。
刑天,作為一個古代神話中的“特型角色”,他那獨特的個性是由封建社會皇權意識所決定的。刑天的勇猛、忠心、武功等等正是對古代帝皇座下武將的理想化寫照。刑天的精神,從封建的護主精神衍生而來,在經過數千年文化歷史的浸染中走到了現在,他所代表的現代意義更具有英雄主義的浪漫與悲壯色彩。可以說,刑天精神與騎士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并存的今天,它更容易被中國年輕人理解與尊重,也更容易走上世界文化的“神壇”。
無頭刑天,是經常在我腦海里出現的一個人物,我經常能想象到這樣的景象,失去頭的刑天,赤裸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fā)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wěn)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刑天是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永不服輸,永遠戰(zhàn)斗,只要還有一口氣,只要還能動一根手指,那就要斗爭,就要反抗壓迫,爭取自由。這種精神是我們泱泱中華從古至今最令人欽佩的一種,最讓人感動地一種。東晉詩人陶淵明就是一個,做《讀山海經》詩曰:“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刑天與黃帝的爭斗,乃是炎黃戰(zhàn)斗的延續(xù)。刑天部落雖然失敗,但刑天那種絕不屈不撓絕不服輸的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常為后人稱頌。刑天,象征著一種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
讓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人物,那就是夸父!渡胶=洝防镪P于夸父有兩處描寫,《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薄渡胶=•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黃河、渭水去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丟棄的手杖,頓時化為一片桃林。另有記載,《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信”的兒子,那時候大地荒涼,毒物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涓赋3⒆降降膬磹旱狞S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干枯?涓缚吹竭@種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夸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涓概芾鄣臅r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饑,有時候夸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涓缸分柵,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夸父終于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涓笩o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夸父解渴。但是,夸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涓概R死的時候,心里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于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郁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盡管《山海經》里說夸父不自量力,但是夸父被自古至今的人們認為是一個古代神話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爭,甚至為此獻身,更令人感動的是,死后,他的手杖,還要化成一片桃林,將頑強的生命延續(xù)下去。尤其是桃林的意向,更是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出一種勇敢追求,為人類造福、死而不已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魅力。夸父代表了勇于探索、不怕犧牲、造福人類的可貴精神,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與大自然競爭不斷奮斗的精神,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為追求光明頑強不息堅持不懈勇于獻身的精神。
這就是最主要的神話的人物精神的體現,我們民族的精神的榜樣,這些神話人物將我們的美好愿望變成了理念中的現實,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人民用于開拓進取,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中華未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