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0年3月版)第五部分,教學評價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堅持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要積極創造條件將口試列入學期、學年考試項目。”同時還強調口試要包括終結性的評價。這也就是說,口試在九年義務教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被正式列入教學評價中。然而,教授口語交際是現代教學中最復雜的過程之一,特別是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現實語言環境下,要想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實施交際法教學,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是難中之難。如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就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認清交際能力、交際活動和口語交際活動
“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Hymes)最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海姆斯認為,一個學習語言的人不但應該有識別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則的能力和創造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的能力,他還必須懂得怎樣恰當地使用語言,即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使用不同的語言。如,A向B提議一起去購物,在非正式場合可以說:Let’s go shopping or What about going shopping ? 在正式場合則可以說:Would you car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
交際活動應具備三大特點:信息溝(informationg gap)、選擇性和消息的反饋。缺少這些特點的對話就很可能是句型操練,而不是真正的交際活動。例如,對話雙方都知道下節課是語文,為了要練習一下句型,老師問學生:What leeson will you have next ? 學生回答:Chinese . 這樣的對話就不是真正的交際活動。因為對話兩人之間不存在信息溝。當一個人不了解某事而與另一人了解該事的人交換信息時信息溝才存在。再如:老師問學生:What are you doing ? 學生回答:I’m listening to the radio .然后,老師要求學生用riding my bike, watching TV, drawing a picture 等短語替換答語中劃線部分進行回答。這樣的對話也不是真正的交際活動。因為回答的學生沒有選擇的自由,而發問的老師不可能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到他想要的新信息。我們再看下面的的列子:老師為了學習新詞匯guess and may be 。老師課前吩咐幾位學生,讓他們在門外等待,然后按指令knock at door one by one 。到上課了,老師把門關上,然后對全班同學說:Some studengts are late for class, now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can you guess who is it ? 學生回答:It may be … 接著老師打開門,如果學生猜對了,老師就說 :Yes , you are right . 如果學生猜錯了,老師就答:No, you are wrong . 由此可見,像這樣的對話,老師和學生之間建起了信息溝,即交際活動成立。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每個說話的人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情景、講話的動機以及對方的關系來調整自己說話方式,實際上,口語交際能力就是在口語交際中使用得體語言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幾種常見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1、模擬現實的交際。這種方式是指導學生在交際時,仿造現成的語言行為,即學生不是表達自己的思維,而是傳遞別人的。一般有如下三種:
A) 根據類推辦法置換和編出現實同一語言行為的對話,如簡短答話、即興對話等等。
B) 圖文相接
一位學生持有原文,另一個持有圖畫。后者向前者提問(回答Yes or No)并恢復原文。然后修正并背誦原文。如,JEFC BOOK3 Lesson 18 A Tracffic Accident, 就可根據事故發生的整個過程來進行問答:
1)Were the children playing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
2) Did the bag come from a truck ?
3) Was the man travlling fast ?
4) Was the man hurt badly ?
5) Did the two girls carry the man to the school gate keeper’s room ?
……
經過如此的回答,學生既對課文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提高。
C) 啞劇:
讓幾個學生演啞劇,其他學生確定劇中人物、時間、交際地點、目的等,并編出對話。如,JEFC BOOK3 Lesson 81 SHOPPING ,可讓學生就購物的細節演啞劇。另外,老師可將學生表述的句子板書在黑板上,然后,幫助他們編出完整的對話,最后進行口頭練習。
2、裝扮交際
這是模仿借鑒之后的一個階段,是為重現現實經歷而設置的一種方式,常以改編戲劇或扮演角色出現,即將有趣的事件以及有情節的圖畫或一組圖畫等以劇目形式讓學生來演出。比如,筆者在講授完 JEFC BOOK3 Lesson 86 What’st Wrong With Tom ? 之后,就給學生三天時間,讓他們自覺組成裝扮小組,先改編對話內容(要求改編后的喜劇情節比課文內容要豐富,盡量不要刪除課文內容),然后進行表演,增強口語感受。
3、值日生作報告
這種方式主要在每節課前8分鐘內完成。每節課前由當天的值日生到講臺前向全班同學作報告。報告內容自定,并要告訴全班一件最近發生在身邊的有意義的事情。開始階段,允許學生先擬草稿,盡可能地在不看稿件的情況下作報告;熟練階段,要求學生離開草稿口頭演講;成熟階段,可以適當加大難度,就學生報告中的內容向其他學生提出問題,這更可達到“一箭多雕”的效果。報告的格式可安排為: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 It’s … Everyone is here ( Nobody is away except …) . The weather today is … Now I’ll tell you ….
4、口頭作文
這種口語交際訓練方式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因此,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安排口頭作文練習,頻數不宜過密,其形式可多樣化,或看圖說話,或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趣聞和編出一個情節合理的故事等等。
三、結束語
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基礎階段口語教學的目的所在。因此,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正確評價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老師應不遺余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盡可能地根據不同的學生實際情況,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材料來合理選擇最佳的口語訓練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